王一亭与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与湖州人
今年是世界著名科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的相对论得到证实90周年,笔者特撰此文以志纪念,以飨读者。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应日本改造社之请赴日本讲学途中访问上海。这次访问虽然短暂,却与四位湖州人有着密切的关系,他们是海上闻人王一亭(1867~1938)、浙江法政学校教务长应时博士(1886~?)和北京大学教授朱家骅(1893~1963)、张乃燕(1894~1958)。
爱因斯坦结识的第一位湖州人是曾任国民党中央秘书长、组织部长和国民政府教育部长、"行政院"副院长、"中央研究院"院长的地质学家朱家骅。1920~1922年,曾任北京大学德文教授的朱家骅进入爱因斯坦执教的德国柏林大学深造,取得哲学博士学位。虽然没有明确的史料记载证明朱家骅曾是爱因斯坦的学生,但在他留学期间,受北大校长蔡元培委托,他曾数度拜访爱因斯坦。
早在1920年9月11日,蔡元培就通过曾任北京政府教育部次长、此时正在德国考察的袁希涛向爱因斯坦发出了访华邀请。次年春,蔡元培赴欧洲考察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机构时,于3月16日登门造访爱因斯坦,当面发出访华和到北大讲学的邀请。在蔡元培邀请爱因斯坦的过程中,正在柏林大学学习的朱家骅受校长之托,数次拜访爱因斯坦,商讨爱氏访问中国并到北大讲学的相关事宜。1922年3月21日,当朱家骅从中国驻德国使馆得知爱因斯坦已接受邀请,将于秋季赴日本讲学的消息后,立即写信给爱因斯坦,告诉他:"国立北京大学实期望您前往讲学一年"。他对爱因斯坦向中国驻德公使魏宸组表示"只能在北京驻留两周"感到困惑不解,对爱因斯坦计划先访问日本再访问中国表示失望。他提醒爱因斯坦:他自己曾说过,在他的旅行计划里,"中国应排在第一位"。四天以后,爱因斯坦给朱家骅回信说:
我感谢你本月二十一日的来信,同时也向趁此机会通知你我今年秋天计划到东亚旅行的有关情况,请你将此通知保密;也就是说,我不愿预先公布我的旅行计划,因为不然的话,别的地方再来约请,将使我难以应付。我现在还清楚地记得我们以前的谈话;当时所提出的访华日期与我的其他义务相冲突,而且所建议的酬金也不足以支付我的旅费,所以我只好暂时搁置访华一事。
现在的情况却与以前不同。我已接受了访问日本的邀请,其所提供的报酬足够我在日本呆四个星期,即在东京两星期,在日本的其他大学城两星期。
因此,如果我也前往北京两星期,才合乎情理。我不知道日本人是否要求我先访日,后访华,但我自己已决定先去日本。因为我想,中国的冬天比日本的稍暖,而我访问中日两国的时间大约是从十一月中到一月初。
我一点儿也不能理解,这两项访问的次序,究竟有什么关系。至于优先权,你们的邀请的确在先,但是日本人毕竟先提出了优越的条件(酬金两千英镑,以及我和太太的居住费),因而在一定意义上也有某种优先的权利。
我愉快地希望我们可以达成一个使双方都完全满意的协议,使我能亲眼目睹东亚文明的发源地。
经过双方多次的商讨,爱因斯坦终于答应访华,并于1922年7月24日致信蔡元培:"拟于新年前后到北京"。
1922年11月13日,爱因斯坦在赴日本途中经过上海时结识了另外三位湖州人,海上大亨王一亭、法学家应时和化学家、历史学家张乃燕。那天上午,王一亭、应时、张乃燕和上海大学校长于右任、德国驻沪总领事悌尔(Thiel)、日本改造社代表稻垣夫妇、大阪每日新闻社村田孜郎,及侨居上海的犹太人等的到上海汇山码头迎接爱因斯坦夫妇。
随后,爱因斯坦夫妇乘坐日本改造社的汽车游历了上海的主要马路。中午时分,日本改造社假座上海著名的"一品香"餐馆,招待爱因斯坦夫妇,王一亭等人作陪。下午,王一亭等人陪同爱因斯坦夫妇到"小世界"剧场欣赏昆曲,到城隍庙、豫园游览园林胜景,为的是让爱因斯坦充分"领略我国烹调、戏剧与园林之胜"。在游览的时候,爱因斯坦被市民认出,青年学子们狂热地高呼"爱因斯坦!爱因斯坦……"人们纷纷和他握手,甚至把他高高地抬起来。
晚上6时许,王一亭在自己的寓所梓园设家宴宴请爱因斯坦夫妇。应时偕夫人张淑、女儿应慧德和张乃燕、于右任、稻垣夫妇、村田孜郎和《大公报》经理曹谷冰、主编张季鸾、同济大学校长威斯特夫妇等十多位客人作陪。宴会前,爱因斯坦夫妇饶有兴致的游览了梓园,"纵观"了王一亭收藏的历代金石书画,观摩了王一亭本人的书画创作。
爱因斯坦对主人招待非常满意,他在席间致答辞时说:"今日得观多数中国名画,极为愉快,尤佩服者是王一亭君个人作品。推之中国青年,敢信将来对于科学界,定有伟大贡献。此次匆邃东行,异日归来,极愿为中国青年贡献所见。"
席间,应时充任翻译。他那熟悉德、英、法三国语言的11岁女儿用德语朗诵了一首德国名诗,献给爱因斯坦夫妇,受到爱氏的高度赞誉。
张乃燕是张静江的侄子,对于王一亭来说是晚辈。他曾留学英国伯明翰大学、伦敦皇家理工大学和瑞士日内瓦大学,获化学博士学位,曾任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国立中央大学首任校长。他此时的身份是北京大学教授。宴会上,他用德语发表了简短的演说,表达对爱因斯坦的敬仰与希望。
张乃燕还参加了1923年元旦晚上爱因斯坦在回国途经上海时于工部局大讲堂举行的相对论讨论会,并在会上向爱因斯坦大胆提问,问他对英国物理学家洛奇(O.J.Lodge,1851~1940)的灵学研究持何看法。爱因斯坦用法语作答:"此事不可当真。"张乃燕此举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报纸在报道他的时候用了他的字君谋,称张君谋,以至于后来有学者误认为是中国民主社会党主席张君励(1887~1969)。
梓园的宴会于晚上9点左右结束。第二天上午,爱因斯坦夫妇仍旧乘坐"北野丸"邮轮前往日本。
爱因斯坦作为世界著名的科学家访问上海,本因由官方出面在豪华酒店宴请,如上海市政府、当时正极力邀请他来华讲学的北京大学、日本驻沪领事馆等,却为什么由王一亭以私人身份设家宴宴请呢?笔者以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首先,爱因斯坦虽然是一个物理学家,但很热爱文化,对灿烂的中华文化更是心仪神往。早在这一年的3月25日,他在给朱家骅的信中就表达了希望"能亲眼目睹东亚文明的发源地"的愿望。由文化人而不是政府官员出面接待更符合爱因斯坦的心意。王一亭不仅是一个成功的商人,有条件接待,而且能诗善画,家中金石和书画收藏丰富,是一个有影响的文化人、艺术家,由他设家宴招待爱因斯坦,更能满足客人的愿望。事实证明,爱因斯坦对王一亭的宴请是满意的,而且感到"极为愉快"。
其次,爱因斯坦是应日本人的邀请到日本讲学途经上海的,其行程主要由日本人安排。王一亭长期和日本人做生意,开展书画交流,在日本影响比较大,日本人对他也比较友好,因此,日本改造社在安排爱因斯坦途经上海的行程时,为了满足爱因斯坦领略中华文化的要求,请王一亭出面宴请,也就显得顺理成章了。
再次,爱因斯坦想体验中国人的家庭生活,而王一亭的"宅邸是中国家庭寓所的典型代表"。王一亭的梓园原名宜园,是由清朝康熙年间的进士周金然于康熙二十一年(1682)购筑的,内有乐山堂、吟诗月满楼、寒香阁、青玉航、快雪时晴、琴台、归云岫、宜亭等胜迹,王一亭买下该园后,因园中有一棵古梓,改名"梓园",并由好友吴昌硕题写门额。至爱因斯坦访问上海时,梓园已有240年的悠久历史,极富文化内涵。正是为了满足爱因斯坦体验中国家庭文化的要求,应时才带了夫人和女儿作陪。《时报》在作相关报道时也说:"假王一亭寓邸,设宴欢迎。藉使博士观中国家宅情形,并观赏中国美术品。"
此外,朱家骅受校长蔡元培之托就爱因斯坦访华一事多次与爱氏会晤商谈,他们在谈话的过程中可能谈到了爱氏感兴趣的中华文化。朱家骅和王一亭同为吴兴人,十多年前一起追随陈英士革命,彼此熟识。笔者不敢妄加推断,认为朱家骅曾向爱因斯坦提起过王一亭,但可以作这样的大胆推测,爱因斯坦在上海欣然接受王一亭的宴请,朱家骅可能发挥过某种作用,尽管这样的推测尚无文字记载加以佐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