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亭后人 中国历史人物故事:王一亭
王一亭(1867—1938),名震,字一亭,以字行,号白龙山人,原籍浙江吴兴,1867年12月4日生于上海浦东三林塘外婆家。他幼年丧父,由外祖母抚养成人。13岁时,经人介绍到上海,入镇江绅商李平书所设的慎余钱庄当学徒,晚上在广方言馆学外语。
20岁时,转到李云书所设的天余沙船号做跑街,后升为该号经理。天余号拥有若干沙船,经营海运业务,走南北洋航线。此后,他又兼做地产、保险等经纪业务。
早在10岁时,王一亭承外祖母教读《孝经》,内有插图多幅,引起了他的兴趣,故从小喜爱绘画。他少年时拜画家徐小仓为师,进钱庄当学徒后,仍利用早晚闲暇时间学画。某次,钱庄经理命他绘画一幅交裱画店裱装。
在裱画店,其画适被画家任伯年见到,任大为欣赏。任伯年亲自找到王一亭,收他为徒。从此,王一亭常到任伯年家学习绘画,画艺有了很大提高。
1900年,日本大阪商船会社在上海设立分社。经李平书推荐并作保,王一亭被聘为该分社买办。凭着多年的航业经验和熟悉上海各帮客户的优势,施展其灵活的经营手法,王一亭联络各报关行,接得大宗货运业务,使大阪商船会社的业务迅速发展。
到1905年,大阪商船会社在上海至汉口航线上配置4艘船只,成为长江航线上仅次于英商太古公司的第二大航运公司。1907年,日本为了进一步增强在华航运势力,支持大阪商船会社在华分社与在长江航线上经营的其他日本会社合并,组成日清汽船株式会社,王一亭继续担任该会社买办。
该公司借助日本侵华势力侵占中国航运权,营业迅速发展,逐渐成为长江航线上规模最大、竞争力最强的航运公司,王一亭也分得了可观的佣金。
后来,王一亭又与日商三菱洋行买办李志芳约定合作分佣,他每年的佣金收入可达数万元至十余万元。以后,王一亭又兼任专走天津、大连、基隆等线的日本大阪油船株式会社的买办和三井洋行在沪所设的上海制造绢丝社社长(买办)等职,收入益厚。
数年后,王一亭不仅出资向清政府捐得花翎知府衔候选同知虚衔,而且积资购得上海南市梓园作为住宅,园内饲养各种鸟类及白鹤一只,供作画写生之用。
在担任外资企业买办的同时,王一亭将历年积聚的资金大量投资于民族工商、金融企业,成为一个民族资本家。他认为,“立国之本,基于富强,富强之本,基于农工商”,欲求国家富强,必须发展民族工商业。
1904年,张謇发起创办上海大达内河轮船公司,邀请王一亭等人投资入股,并聘王一亭为经理,就近解决了大生纱厂的原料和产品运输问题。其后,该公司不断发展,到1921年已增资到16万元,拥有“达”字头轮船19艘,总吨位达7万多吨,在长江下游镇江、扬州、南通地区的短途运输中占有一定地位。
1906年,周廷弼、沈缦云等人集资15万元,创办中国第一家民办银行—信成商业储蓄银行,王一亭被推举为董事。此时,他又与沈缦云合办业成公司,经营地产业务,并任经理。
1909年,王与袁葆生、李云书等人集资20万元,创办立大面粉厂,次年又创办申大面粉厂,并被推举为这两个厂的董事长。1913年,他又与郭竹樵、朱子奎等人集资25万元,改官办的中华商业储蓄银行为商办,自任董事长。
此外,他还投资创设华商电气公司、湖州电灯公司,任董事长。他还兼任上海义清地产公司、开明房产公司、沈阳地产公司、华通水火保险公司、华兴火险公司、上海内地电灯厂、正大商业储蓄银行等企业的董事,并被推举为上海面粉交易所理事长。
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加,王一亭在工商界的地位和声誉日渐提高。1906年上海成立沪南商务分会,王一亭被推举为总理,并在历届上海商务总会中担任会董。1908年,沪商名流组成的沪南商务学会改组的沪南商务公会,王一亭被推选为首任会长。
在会长任内,他积极主张“为商战储才”,提倡各业公所开设学堂,研究商情;同时讲求实效,倡导各业公所每月开会数次,讨论如何调查物产及扩充行销,促进商业发展。他的这些建议得到了各业的赞同,上海商界风气为之一变。1912年,王一亭当选为上海总商会协理。
作为一个民族企业家,王一亭在如何挽救中国危机的问题上,经历了从立宪派向革命派的转变。1906年9月,清政府颁布上谕宣称“预备立宪”,上海成立了预备立宪公会,王一亭被推为董事。
不久上海城自治公所成立,李平书任总董,王一亭等人任董事,并组织了商团地方武装。1910年清政府立宪骗局逐步败露,王一亭转向反清阵营,与沈缦云、叶惠钧等绅商捐款支持于右任等人在沪鼓吹反清的《民立报》。是年冬,王一亭与沈缦云、叶惠钧等人先后加入同盟会,并任同盟会上海分会机关部财务科长,经管分会款项。
1911年武昌起义后,以陈其美、王一亭等人为首的上海同盟会员筹划响应。11月3日,上海起义爆发。起义成功后,成立上海军政府,陈其美为沪军都督,王一亭为交通部长,后改任商务部长,同时兼任同盟会驻沪机关的理财长。
此时,王一亭任董事长、沈缦云任经理的信成商业储蓄银行几乎成为政府银行,由都督府担保其发行钞票的流通。1912年8月,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后,王一亭出任上海分部部长之职。此后,王一亭在社会上的经济活动也得到广泛开展。
1913年3月,宋教仁在沪被刺,王一亭被公推负责建造宋墓,开辟宋氏公园。二次革命爆发后,上海组成讨袁军,居正任吴淞炮台司令,扼守要塞,监视北洋长江海军的活动,王一亭不断在经济上给予接济。
王一亭自辛亥革命以后曾为革命军筹款数十万元,并垫付军政府所发行的公债款40万元,后来都无法收回。二次革命失败后,袁世凯下令通缉王一亭、沈缦云、李平书等人,此令被租界当局扣压,并未执行,但王一亭在政治上转向消沉。
他曾向国民党元老张静江表示:“我家有80多岁的老母,今后不能再参加革命了。”从此,他脱离了政治活动,曾登报宣告脱离国民党,并从南市迁居英租界爱而近路,深居简出,潜心绘画。
王一亭迁居英租界后,其住处离著名画家吴昌硕家很近,两人经常走访,切磋画艺。有时王请吴为其画作诗题款,与吴结为知友。受吴昌硕的影响,王一亭的画风也从工笔细绘转向阔笔写意,但仍保持写实的特色。
他用笔酣畅雄健,气势磅礴,设色鲜艳,“山水花木,郁有奇气”。他还善于为人写照,寥寥数笔,神形兼备。他还常与书画家蒲作英、胡公寿、释虚谷等人交往,议论书画。日本对中国国画向来颇为推崇,王一亭的作品在日本受到广泛欢迎。
王曾多次被邀东渡,举办画展,受到日本天皇接见,声誉日增,作品也愈传愈广。来华日本友人如未买到王一亭的画,即被视为入宝山而空返。抗日战争前,王一亭的画每年销日约数万元,所得大部分用于国内慈善事业。
王一亭平时重视人才的培养,积极投资教育事业。1912年,他与黄兴、胡汉民等23人发起捐资,创设南京拓植学校。1917年,他又与于甘仁、朱葆三出资设立上海中医专门学校。其后,王一亭独资开办上海昌明艺术专科学校,自任校长,从其习画的生徒有陆伯龙、邓怀基、许醉侯及其幼子王季眉等数十人。
1925年,五卅运动爆发,日清公司首先受到影响,营业一落千丈。王一亭每天收到很多责难以至警告的信件,谴责他为虎作伥。对此,王一亭内心极为紧张,但又不愿意放弃优厚的买办收入。
1927年春,蒋介石率北伐军到上海后,曾专程访问王一亭。蒋介石在南京建立国民政府后,特邀他赴宁,授以中央救灾准备金保管委员会委员长之职,用以酬谢他对蒋在陈其美手下任职时的接济和二次革命期间蒋寓居梓园时所给予的款待。
王一亭因受其母亲的影响,一生信奉佛教。在50岁以后,家设佛阁,每日焚香礼拜,十分虔诚。在绘画方面,常作佛像和佛家经典故事。在佛教团体中,他先后担任中国佛教会执行委员兼常务委员、佛学书局董事长、世界佛教居士林林长。
在此前后,他致力于各种慈善事业,与人共同举办义赈会、孤儿院、残疾院、中国救济妇孺会、同仁辅元堂、普善山庄等慈善机构。他曾为华洋义赈会作流民图多幅,印发各地劝募赈款。大凡亲朋故友求告请托,他无不乐意周济帮助。
1936年冬,上海地方当局以其热心公益,发起为其70岁祝寿,并将各界所赠贺仪移筑王一亭路于龙华孤儿院旁,直通龙华寺。
1937年八一三事变后,日军侵入淞沪。王氏联合各界人士,成立战区难民救济会,广设收容所救济难民。由于王一亭的经历和地位易被日方利用,蒋介石电召他离沪经香港到内地。
此时,日方已经内定王一亭为上海伪组织维持会的首脑人物之一。但他表示决不事敌,毅然离沪赴香港,后因病在港滞留近一年。1938年11月上旬,他抱病从香港返沪,13日病逝于上海,终年71岁。王一亭的遗作已刊印的有《白龙山人画集》(1—4册)、《二十四孝画册》、《王一亭选集》、《孔子哲学》及《王一亭题画诗选集》等。(彭晨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