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唯现在靠什么生活 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那么多年?

2019-03-0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窦唯要发新专辑,属于音乐圈的事来了. 今天凌晨00:10分,窦唯在知乎上回答了<窦唯目前在干什么?>的问题,全文仅144个中文字符,截止到目前共获得超过3万次赞,而该问题也已经被网友浏览22万多次.评论近4000条.窦唯现在靠什么生活 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那么多年?窦唯的音乐事业巅峰出现在90年代中期,后随着中国摇滚十年发展黄金期的终结一同归于沉寂,因此,对于多数90后而言,都只能通过那些似是而非的文本和标签去认识窦唯:他是天后王菲的前夫,窦靖童的爹,一个吃9块钱面都能上热搜的失意中年男子. 窦

窦唯要发新专辑,属于音乐圈的事来了。 

今天凌晨00:10分,窦唯在知乎上回答了《窦唯目前在干什么?》的问题,全文仅144个中文字符,截止到目前共获得超过3万次赞,而该问题也已经被网友浏览22万多次、评论近4000条。

窦唯现在靠什么生活 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那么多年?

窦唯的音乐事业巅峰出现在90年代中期,后随着中国摇滚十年发展黄金期的终结一同归于沉寂,因此,对于多数90后而言,都只能通过那些似是而非的文本和标签去认识窦唯:他是天后王菲的前夫,窦靖童的爹,一个吃9块钱面都能上热搜的失意中年男子。 

窦唯现在靠什么生活 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那么多年?

从来与时代格格不入的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那么多年?  

与时代格格不入的“心安理得” 

窦唯宣传歌曲的方式,明显与当下吸引流量的传统套路不符:不使用社交平台、无视微博的传播影响力,高度数字化的音乐市场中也没有通过数字平台造势;在各公号都纷纷给独立音乐人支招,传授自我营销技法的大环境下,窦唯基本可以算是“不思进取”的典型。

窦唯现在靠什么生活 窦唯凭什么让人惦记那么多年?

互联网时代,庞大的信息流使得信息盲区的面积也进一步扩大,钻研营销之道占领流量高地、争抢“C位”在行业中已经稀松平常,但上张专辑《山水清音图》的官方宣传只是豆瓣小站上的一则广播,这样的窦唯,你可以说他对有没有听众这回事不太上心,也可以说他封闭又传统。长年“修仙”的生活,甚至让人怀疑,知乎这说短不短的144个字是否是窦唯本人亲自按出来的。 

所以,是为了钱?但多年前黑豹乐队赵明义的采访,很容易就把这种最庸俗也看似最合情理的理由击碎:“他没有版税,也没有演出费,就在酒吧里有很小的演出。他不求吃多好,能吃饱就行。他是仙人,我搞不懂他”。 

而点开知乎的评论区,网友评论的画风基本如下,充满生活气息的问候和小心翼翼的崇拜,这在如今已经被娱乐化大潮裹挟的音乐行业,可以说是一种奇观化的存在。不管是一路追随还是好奇跟风,也确实没人在窦唯这里造次。 

从窦唯的回答中,也可以大致归纳出网友要在知乎膜拜“窦仙儿”的三点原因:首先,我是且只是个音乐人;其次,这是且只是个讨论音乐的地方;最后,唧唧歪歪的外行俗人别来。

另一方面,当年谈到窦唯为何没有回到黑豹乐队重拾辉煌,赵明义说:“2005年我尝试过让窦唯回到黑豹。我们排练了3次,发现已经没有办法说话、没办法用音乐交流了。他认为现在的音乐已经进化到不需要再有歌,人声只是效果的出现,但如果没有唱、没有歌、没有词,那就不是黑豹了。”(节选自《博客天下》采访) 

除却90年代摇滚在中国大陆最辉煌的那几年,《雨吁》之后的窦唯与商业化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 

而当豆瓣作为原创音乐的根基开始摇晃,窦唯来了知乎,除了人情世故,更可以解读为一种与商业和娱乐“桥归桥,路归路”的划清界线。被大众因“王菲前夫”的身份而消费了20年的窦唯,无时无刻不显示着他与娱乐圈的决裂,以及与流行音乐圈的格格不入。 

骑电动车出行、排队买月饼、吃9块钱的面,这样的窦唯完全看不出他在商业化和艺术性之间的拧巴和摇摆,有的只是心安理得和怡然自得。 

窦唯被拍到衣着朴素坐地铁

曾束缚他的标签,却是时代的注脚

1969年出生的窦唯,19岁时加入黑豹乐队;到1994年的首张个人专辑《黑梦》,使得窦唯几乎到达了其音乐作品商业价值的巅峰:共卖出了63万张;同年,“摇滚中国乐势力”在香港红磡体育馆举办,窦唯演唱了《黑梦》中的《高级动物》、《噢,乖》等歌曲;1995年,发行专辑《艳阳天》,这张专辑被视作窦唯转变风格之作,从此逐渐摒弃了将他捧上高位的金属摇滚;到了2000年之后,窦唯的音乐已经开始一步步偏离商业标准。

 

当大家都用“意气风发”来形容90年代中国摇滚乐的发展时,一部由张元于1993年导演的电影《北京杂种》,却反映出了另外一面的摇滚音乐人境况:

来自公众号“民谣邦”的文字内容截图

旁人对于摇滚和这种文化的扭曲、鄙夷和不解,与今日粉丝经济的局内、局外人何其相似?圈层在那时已经存在,不同圈层的人互不了解,拥有相同价值观和追求的人抱团取暖、彻夜狂欢。 

而在窦唯的知乎问答中,“标签”一词被再次提及,自黑豹乐队时期到现在的“窦仙儿”,标签一直都在定义着他的人生。因为,不论在什么时代,话题都是一个时代巨星所不能缺少的,不论是“文艺青年”、“天后前夫”,还是之后的“魔岩三杰”等等,它们是营销的产品,但最终都会沦为时代的注脚。当后人在追溯那段过往的时光时,它们又成了一个时代的标签。

标签让一切模糊的事情变得具象,也更有想象力。窦唯也许不需要标签,但旁观者需要,这个时代也需要。他也许毕生都无法摆脱那些为他带来好奇目光的标签,于是强调“音乐人”成了他唯一能做的事情。 

窦唯和做梦乐队

当我们在谈论窦唯的时候,在谈论什么?只在黑豹乐队呆了两年的窦唯,“黑豹”却成为了他的标志,《无地自容》、《Don’t break my heart》成了窦唯在大众眼中的传奇。 

那个时代音乐人的音乐作品和他们的音乐精神,都无一例外地拥有着杂草一般旺盛的生命力,对其后的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反观如今被越来越多诟病的快餐文化、速食音乐理念,即使是一年出两张专辑、高产似窦唯的音乐人,也无所适从吧。

结语 

任凭数字音乐市场发展如何迅猛,窦唯仍旧卖着自己的实体专辑,数字音乐则免费开放给大家听;任凭如今音乐节如何得红火,窦唯仍旧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和几个知音;任凭年轻时如何乖张,现在的窦唯也吝啬于为自己辩解。 

窦唯的神话,更像是一场全民缔造的狂欢。粉丝靠着过去简朴的口口相传的方式,传播和交流着窦唯的音乐;大众则在媒体的引导下,无意识地完成了为窦唯“封神”的全过程,但窦唯唱了什么并不重要;另又有无数人就靠着这些神话传说和情怀活着,贩卖情怀已经成为当下的一门好生意。 

当所有文章都在讨论“窦唯何时与世界和解”时,也许换个角度来看,一直介怀的并不是窦唯而是世人,而我们所追捧的神话,也不过是因为有人在替我们不俗气地活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