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员戴路 《年少轻狂》导演戴睿:我怕抢演员的饭碗
新浪娱乐讯 戴睿生于江苏,在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取得电影导演硕士学位,回国后成为华谊兄弟最年轻签约导演,后自己成立思睿映画电影公司。
作为年轻一代的海归派导演,他执导的电影短片曾多次入围韩国釜山电影节、美国圣丹斯电影节等海外电影节,并执导过多则知名广告及MV。2008年,戴睿导演的四川地震纪录片《从心开始》获得了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的嘉奖,并参与了《歌舞青春》的编剧工作。
戴睿于2014年5月执导了电影《年少轻狂》,由郑恺、陈妍希、包贝尔、孙坚、唐艺昕等主演。这是戴睿在电影行业十年漂流换来的大银幕处女作。
我们的谈话源于《年少轻狂》11月13日要在全国院线上映,对话中谈及《年少轻狂》,戴睿导演表现出的不是导演范儿的狂放不羁,而是谦逊感恩。对于这部电影是否可以成功,票房如何期待,他的回答却是我是新人,我需要告别年少,告别轻狂,从零开始,为下一部作品做好准备。
年少拾梦,感恩前行
Q:这个项目是怎么开始的…拍摄顺利吗?
戴睿:这个项目的启动要特别感谢投资方、制片方的信任,以及所有演员和工作人员的支持,没有他们,这部电影不可能开始,这不是套话,是真实的心理表达。拍摄总体来说是还是顺利的,当然不可避免也会遇到很多困难,比如拍摄时遇到了深圳十二年一遇的暴雨,耽误了很多拍摄进度,比如有一天拍摄时DIT未备份就删掉了素材(还好后来经过技术抢救补回来一些),不过这些在完成一部电影作品这样的愿望之下,就都不是问题了。
所以还是特别感恩的。
Q:我很好奇现在的电影市场,青春片市场虽然繁荣但同时也进入了审美疲劳的状态,为什么你还选择青春题材呢?
戴睿:主要因为我还青春吧,开个玩笑。其实这部电影一开始是个命题作文,投资方想要拍摄一部关于年少轻狂的青春片,于是我就和编剧团队及制片方商量,我们该如何定位,如何做出自己的特点,如何区分以往传统青春片的套路,如何让观众不审美疲劳……最后,我们决定做一部正青春的电影,就讲当下的青春,大胆的讲述了大学毕业这一天仅仅一天八个小时的故事,让亲情友情爱情都在毕业这个特殊的结点得到一个爆发。
Q:对于就讲毕业这一天故事的“正青春”的选择,海外留学的经历是不是起到了很大影响?
戴睿:有影响,第一美国的商业青春片百分之八十都是在讲正青春而是不去怀旧,其次美国的青春片都很多元化,比如体育青春片,歌舞青春片等等,我觉得中国电影这几年怀旧类青春片太多了,而且基本套路相似,都免不了撕逼堕胎出国这些关键词,观众已经有些逆反心理了,我特别希望可以做一点不一样的尝试,这是年轻电影人该去承担的责任,因为年少,所以无所畏惧、敢于创新。
无论成功与否,至少我们去做了,这也跟我们电影所倡导的精神一样,电影的英文名:This is me!
Q:怎么评价这些演员在片场的表现?
戴睿:我最近有在微博写一个演员系列,是回忆在《年少轻狂》拍摄中我对他们的印象。陈妍希特别敬业和友爱,开机前就很早去到深圳大学体验生活,拍摄中有时候哪怕没她通告也会去现场陪着大家,而且其实真的很瘦:)包贝尔之前合作过一次,非常灵,是个戏疯子,经常有些天马行空的想法,是现场的开心果;孙坚上大学时我们就认识,拍戏追求完美到极致,对自己要求特别高,甚至有点苛刻;唐艺昕特别聪明,现场一点就通,戏也很好,而且常常会自己设计一些小动作小台词都特别加分;郑恺也是之前就认识,演戏不使劲,状态很松弛,虽然平时酷酷的,但却常请剧组工作人员吃宵夜,拍摄时间拖期了也从不抱怨,非常配合。
另外像唐振刚、刘教授、周采诗、白梓轩、邓美恩、王永强等也都是特别好的演员,都有各自精彩的演出。
Q:年少轻狂里的青春,是你想要的青春吗?换个角度说,哪个角色更像是你的青春经历?
戴睿:我个人觉得,其实《年少轻狂》里的青春更多代表的应该是90后甚至是00后,他们才是现在正青春的代表。而80后的青春可能更像《致青春》、《匆匆那年》、《同桌的你》这些电影里面那样。这部电影里很多角色我觉得或多或少都有我自己曾经的一些影子,像孙坚饰演的胡多多,是一个一心想要拍电影的导演系学生,却一直不得其法,走了很多弯路;比如唐振刚饰演的老A,默默喜欢身边的好朋友只敢付出却因害怕失去不敢表达;比如郑恺饰演的周游,跟父亲之间因为代沟而有隔阂且互相不理解……
Q:我之前看了你的微博,很多人说你是导演里的小鲜肉,还有八块腹肌,既然这些角色这么接近你,你也有颜值,怎么没自己演出…
戴睿:我怕抢了演员的饭碗,开玩笑啦。其实主要我更喜欢通过摄影机去表达我想要的情感,那样让我更自在一些。在摄影机前站着的话,我会很不自在。不过有在大家的“强迫”之下客串了一把,跟陈妍希郑恺有对手戏,大家看电影的时候请自动忽略:)
Q:我看预告片里有很多歌舞的部分,这是特别设计的?
戴睿:我MFA选的方向是歌舞片,也喜欢音乐,所以特别在电影里最后毕业舞会的部分加了五分钟歌舞,由我们的主演跟深圳大学的舞蹈社成员一起完成,为了这个五分钟,提前排练了小半个月,拍摄了三个晚上。最后效果很好,把毕业舞会的气氛托上了高潮,也算是一个happy ending,就像美国《歌舞青春》那样。也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电影市场的浮华之下,如何独善其身
Q:现在是电影人的好时代,也是坏时代,没有任何学历背景,就可以担任大制作的导演,这样的市场形态你怎么看?
戴睿:这是中国电影的一种乱象,是一种急功近利的表现,也是更多热钱进入电影市场后唯票房论的影响。现在有的人拉来了钱就可以当导演了,或者甚至直接自己投资自己当导演,也有人只要能绑定线上的演员,有的是投资人争先恐后要投,而根本不去关心剧本到底怎么样,班底到底能否保证质量。
还有大量电影公司的投机行为,只要一部电影火了,立马就去copy,盲目跟风,导致观众审美疲劳。还有很多公司忽视原创,永远只想捡现成的,可好剧本是不会从天上掉下来的。乱象还有很多,就不吐槽了,还是得从自己做起,尽可能完善每一个环节。所幸我们也看到了中国电影的进步,总体还是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可以看到希望。
Q:你怎么定位自己,算是商业电影导演?
戴睿:我在美国商业片氛围影响下学习电影,肯定是以商业片为主,但其实我内心一直不认为商业和文艺是冲突的,好的商业片要有艺术气息和情怀,好的文艺片也一样可以包装好的商业外衣,我希望可以在两者之间做一个好的嫁接,在赢取票房的同时也要赢取口碑。
我给自己定位希望成为一个好的电影作者,就像是昆汀、诺兰那样的商业片大师,虽然商业,但因有了导演鲜明的个人特点,于是也成了电影新浪潮中新型商业片的始作俑者。现在都在谈情怀,我觉得只有当一个导演,或者一部作品真正有了内核,那么故事本身就是情怀。我为成为一个好的电影作者而努力。
Q:今年你也成立了自己的公司,接下来有什么打算?
戴睿:公司还是以项目开发和内容创作为主,但是我们开发的内容大部分都会选择行业内的大公司合作开发,我们想做的非常单纯,希望可以多一些原创和新气象。接下来会有两部电影计划,也正在筹备中,一部剧情片《烟花》是在讲女人,一部歌舞片《男人结》是在讲男人,都是原创。
这两部电影的定位都是在讲“情”,对于男人和女人不同的亲情、友情和爱情观。因为我觉得电影就是在讲人和情,我们把人的事情搞清楚了,再在人身上加上情,同时给予好的商业包装,就足够了。
Q:以后自主的项目越来越多,你会不会做一个“产品经理”的角色?
戴睿:一个好的商业导演一定是一个好的产品经理,在最初选取题材的时候就要有商业眼光和营销理念,并且规划出一个完整的商业思路,贯穿到剧作、商务、拍摄、后期、宣发中去。不过这些都不是由一个人完成的,要有一个完善的团队去商讨和执行。毕竟术业有专攻,需要产品经理的同时也需要销售经理、宣传经理等等,大家各司其职,这样,导演作为产品经理的职责才会变得更单纯,1加1大于2。
感恩从零到一,告别年少轻狂
Q:你觉得什么样才能称之为一个好导演?
戴睿:我觉得好导演一定要为了兴趣拍电影,而不是为了养活公司、家庭。李安很少失手的缘故就是他总是拍自己感兴趣的题材,有兴趣才会投入,才会不匠气。然后要尽量过一点接地气的生活,陈凯歌说坐汽车的人体会不了骑自行车人的生活。
如果你自己无法去骑自行车,坐地铁,起码交几个这样的朋友,有时间去采采风,不要指望闭门造车的开会能有什么收获,最简便的办法是少用名编剧,多开掘新人,榨出新人的初灵感,那比初夜还宝贵。最重要的是,不忘初心,很鸡汤是不是?其实真的,不管走到哪一步,别忘了你当初为什么进这个行业的,保持入行时的心态。不过说千道万,对于资方来说,好导演的标准只有一个:赚钱!
Q:这个行业最难的应该是第一步,最初回国发展有没有很难忘的经历可以分享的?
戴睿:我刚到北京那会谁都不认识,电影市场也不认年轻人,只有自己找份工作先养活自己,所幸进入了一家影像杂志社,不离开自己专业的同时还能认识很多行内前辈,也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后来开始拍短片、广告、MV,拍了很多。
拍广告很赚钱,不过也容易消磨掉自己的意志和棱角。后来决定停止拍广告,一心拍电影。但就总是一波三折,被不靠谱投资方忽悠,建了组资方破产又撤资,好几年过去了,感觉拍一部电影真的好难,有过一年一分钱收入都没有,都靠吃老本,女朋友也离开了我……也曾经哭过、心灰意冷甚至想要放弃,所幸还有很多朋友在支持我鼓励我,那时候很多一起苦过的老朋友现在也都各自发展的很好,也都或多或少的在合作着。
我觉得现在的年轻导演机会很多,我们应该珍惜。
Q:好的谢谢你接受我们采访,祝你票房大麦,电影之路越来越好!
戴睿:这部电影对我来说只是一个开始,我会在上映的时候选择告别,一切重新开始,做好下一部作品。而每一个去电影院的观众,希望可以得到你的批评、指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