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世界报文学奖 毕飞宇获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
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Ordre des Arts et des Lettres)1957年由法国文化部设立,用于表彰全世界在文化艺术领域享有盛誉或对弘扬法国和世界文化作出特殊成绩和杰出贡献的法国人及外国人,是法国四种部级荣誉勋章之一,也是法国政府授予文化艺术界的特殊荣誉。中国作家莫言、铁凝、韩少功、余华、李锐等都曾获得过这一勋章。
从事创作三十余年,毕飞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其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曾获第一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长篇小说《推拿》获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虽然毕飞宇的创作深深地扎根于中国的历史与现实中,但他的作品在国际上也获得了很高的声誉。其作品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并且获得了几项国际大奖的肯定。2010年,法文版《平原》更是获得了法国《世界报》文学奖。2011年,《Three Sisters》(《玉米》——葛浩文、林丽君翻译)获得第四届英仕曼亚洲文学奖。
毕飞宇与法国的缘分颇为深厚。早在《平原》获得《世界报》文学奖之前,他的多部作品就已经被翻译成法语,这些法文译本也推动着毕飞宇的作品走向更多的国家。2003年,毕飞宇的中篇小说《雨天的棉花糖》由法国南方行动出版社引进出版,由此开启了他的作品走向世界的序幕。
迄今为止,毕飞宇共在法国出版了《雨天的棉花糖》(2003)、《青衣》(2004)、《玉米》(2005)、《上海往事》(2007)、《平原》(2009)、《推拿》(2011)、《苏北少年堂吉诃德》(2015)等七部作品。其中,后六部均由法国菲利普·毕基耶出版社出版。2004年,毕飞宇首次参加巴黎书展,并获评“最受法国读者欢迎的中国作家”。此后,他更是十余次赴法参加各种文化活动,深受法国读者的喜爱。
在中国,毕飞宇也热心推动中法文学交流,他曾多次与法国作家展开对话;今年2月,接受某读书节目采访时,他向读者推荐并朗诵了法国作家加缪的名作《局外人》;今年4月,他还在北京法国文化中心举办了“毕飞宇的文学告白”主题讲座,与中外读者分享自己对文学的理解、法国文学对自己的影响。
毕飞宇在授勋仪式的答谢中回忆起了自己与法国文学的初识:“早在1977年,在我还是一个13岁的少年的时候,我在垃圾堆上捡到了一本没有封面也没有封底的残书,我即刻就迷上了这本书。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是让-雅克-卢梭的《忏悔录》。
这是我第一次阅读法国,也是我第一次阅读西方。《忏悔录》让我知道了一件事,那就是认识自己。”同时,他也表示法国文学和法国文化在他的知识谱系里占有极其重要的比例,而他最热爱法国的还是发轫于法兰西的思想变革——启蒙精神。
法国文化部此次授予毕飞宇法兰西文学艺术骑士勋章,不仅是对其文学成就的认可,亦是对他在中法文学文化交流上做出的贡献进行表彰。
毕飞宇今年年初推出了首部文学讲稿《小说课》,在《两条项链——小说内部的制衡与反制衡》一文中,他热情洋溢地向读者推荐了莫泊桑的《项链》,他的妙趣解读令这篇家喻户晓的法国经典作品焕发了新的美感和颠覆性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