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燕的学生有哪些 “我是最幸运的”――周小燕和学生李秀英的故事
她们是师生,却情同母女;她们是两代人,却平等如朋友;她们没有血缘,却胜过一家人。她们就是:周小燕和旅美女高音歌唱家李秀英。
在国际歌剧舞台,李秀英的名字如雷贯耳。她有“第一蝴蝶夫人”之美誉;她是纽约大剧院第一女主角;她在美国获有表演艺术家的文凭;她被邀巡回演出于世界各大剧院……可是,又有谁知道,她原来是一位山东大妞。
1994年,李秀英由山东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周小燕歌剧中心,成为周小燕的一名学生。跟随老师5年,其中有2年就住在老师家里。她们挽着手一同上街购物;她们搭着肩一同去学校上课;她们拎着包一同出门参加比赛……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润物无声地浸透在她的血液里。李秀英说:“这是我一生中最为特别、最重要、最难忘的5年。这里,奠定了我的艺术成就;这里,教会了我怎样做人。”
入学一年,李秀英对声音的概念总是不清晰。她很着急,差点丧失信心。老师劝她:“不要着急。这不是说行就行的事,需要一点一滴积累。只要你需要,可以随时随地上我家里来上课。”这样,除了课堂上的课以外,秀英每天到老师家里再上课。1997年年初的一天,老师对秀英说:“秀英,要不要住到我家里来?你在外面租房子住,经济紧张,也不方便。”这样,秀英住进了老师的家。一老一少,整天乐呵呵。
1998年,秀英被选拔参加“第4届国际布达佩斯歌剧比赛”。一天,老师拿着一个信封递给秀英,说道:“拿去,做一件漂亮的演出服。”秀英一看是2000元钱,不肯要,说道:“我穿旧的演出服也可以。”老师一字一句说道:“你出国比赛,代表的不是你李秀英一个人,而是上海音乐学院,是歌剧中心,是中国。”听到这里,秀英的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老师想得是那样仔细,又是那样宽广。这样的胸怀够自己学一辈子。
又一年过去,李秀英以优异成绩获得纽约曼因斯音乐学院全额奖学金的学习资格。要远行了,她舍不得老师,老师更舍不得她。一天,老师说:“秀英,我们出去吃顿饭吧。”她跟着老师来到上海一家高档宾馆。坐下后,秀英看到桌上只有刀叉,就问道:“怎么没有筷子?”老师说:“今天不用筷子,我们吃西餐。
”秀英还从来没有正儿八经地吃过西餐,笨拙地拿起了刀叉。老师说:“你要学会一些西方礼仪,不然到了国外后不知所措,被人家看不起。”接着,老师跟她讲起了西方礼仪知识,手把手地教她。秀英这才恍然大悟:老师这是为了帮她“练兵”,处处为她着想,希望她好啊。
“她永远想着别人,她是世界上最可爱的人。”李秀英在记者面前,抹着泪说。3年后,她回来探望老师。老师见到她,第一句话就说:“好啊,山东大妞回来了。”这时,老师正生病住在医院里。秀英将父母从山东接来,一起去看老师。
没有想到,一推门就见老师那样衰弱地躺在病床上,心像被刀扎了一下的疼。父母也不知所措。周小燕见状,马上克制自己,笑着说:“讲一个笑话。昨天我摔了一跤,对保姆张阿姨说,等我老了以后怎么办啊?张阿姨说,周老师,你还不老啊?你都86岁了。
”周小燕就是这样,无时不刻将快乐带给别人。憨厚的父母亲对秀英说:“秀英啊,你这辈子烧了高香,碰到这样好的老师。你今后对我们不好不要紧,可千万不能对不起老师啊。”
拿什么献给你,我最敬爱的老师?2001年。秀英到香港主演《蝴蝶夫人》。她感到,她能够献给老师的就是艺术。于是,她买好机票,打电话给老师,希望来看她的演出。老师来了。这是老师第一次看她主演的完整的一部歌剧。
演出结束后,周小燕兴奋地说:“山东大妞‘洋气’了。我闭着眼听,完全是意大利风味,不感觉是中国人在唱。”在李秀英出国的6年中,老师关注的目光,一直没有离开过。她在什么地方主演了《浮士德》,在什么时候主演《图兰多》……周小燕都清清楚楚。
“洋气”了的山东大妞对记者说:“老师经常说她是幸运的。我现在要拍着胸脯大声说,我是最幸运的。我一直想着能不能为老师做点什么。我想,我一定要向老师那样,在艺术上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以后,把它们传授给更多的年轻人。这是最直接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