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晓芒讲座 哲学起步 邓晓芒 讲座记录

2018-12-1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高中的时候读过邓晓芒的<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碍于才疏学浅,当时实在是看不懂,不过还是觉得哲学是个有趣的东西.偶然知道邓教授要来北京开讲座,于是11月23号下午就去参加了北大的那场讲座.讲座还没开始就已经爆满,台阶上加了很多凳子,还有很多人站着听.我坐在过道一个狭小的角落,一边听一遍做笔记.讲座很通俗易懂,我收获颇丰.邓晓芒讲座 哲学起步 邓晓芒 讲座记录本来是邓教授给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讲的哲学导论课,教授说,这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哲学是人学,哲学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教授以高更

高中的时候读过邓晓芒的《纯粹理性批判讲演录》,碍于才疏学浅,当时实在是看不懂,不过还是觉得哲学是个有趣的东西。偶然知道邓教授要来北京开讲座,于是11月23号下午就去参加了北大的那场讲座。讲座还没开始就已经爆满,台阶上加了很多凳子,还有很多人站着听。我坐在过道一个狭小的角落,一边听一遍做笔记。讲座很通俗易懂,我收获颇丰。

邓晓芒讲座 哲学起步 邓晓芒 讲座记录

本来是邓教授给华中科技大学的学生讲的哲学导论课,教授说,这门课的最大特点就是通俗易懂,哲学是人学,哲学不是学出来的,而是活出来的。教授以高更的三个问题为引子,带我们慢慢地走入哲学之门。 这三个问题分别是:

邓晓芒讲座 哲学起步 邓晓芒 讲座记录

这个得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说起,也就是人猿之别。人的本质是什么?哲学家们对人类的定义是:人是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的动物。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非洲大陆的黑猩猩会将树枝伸进白蚁的巢里,等到很多白蚁爬到树枝上的时候,就把树枝拿起来,吃掉上面的白蚁。之后人们还发现了,乌鸦等其他动物也是会使用工具的,所以,上面的理论就站不住脚了,人们开始重新思考人的本质。于是又有人提出:人类是可以用工具造出另外一种工具的动物。

邓晓芒讲座 哲学起步 邓晓芒 讲座记录

但邓教授觉得这个太绕了,结合自己的研究,提出了新的观点:人类是制造、使用和携带工具的动物,为什么加上了一个携带呢?因为黑猩猩用完一根树枝,它就扔了,但是人不会。因为人类使用的工具制造过程非常地不容易,一个石器的打磨往往需要几个月甚至几年的时间。所以人类带着工具,从而工具就成了身体的一部分。这就有了一种物为人所用的感觉,人类对大自然产生亲切感和征服感。

而且,邓教授还提出了推测,由于要携带工具,所以手就被占用了,导致了人类开始直立行走。关于人类直立行走,还有别的解释,是说人类直立行走是为了发现天敌。但是邓教授对此观点提出了反驳,有些动物为了防范天敌,会设置类似哨兵的角色,并不需要直立。

直立行走导致了爬树能力的退化,和奔跑速度的下降,但是随着工具的出现,也会对这些退化的功能有所弥补。爬树是为了躲避天敌,但是人类有了棍棒也能抵御天敌。跑得慢了对捕食猎物有影响,但是人类可以造出标枪来捕食猎物。目前仍然有一些少数民族的人们习惯带刀出行,因为带着刀就不会害怕猛兽,心中会有一种安全感。

卡希尔说,人是制造和使用符号的动物。其中符号包括了工具和语言,动物虽然也有语言,但人和动物也有很多区别。动物的语言是简单的,主要的作用是用于求爱,只有元音没有辅音。而人的语言是复杂的,并带有命题的,所谓命题就是A是B这样的陈述句,给实物命名了,就可以在实物不在眼前的时候也能说,就比如说你没有看见苹果,但你知道苹果是一种水果,你可以说你想要吃苹果。

但是苹果并不在你眼前。而动物就不一样,动物不会给事物命名,所以它们看见东西会叫,但是叫声都一样,只是一种信号。

J·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里研究了婴儿是如何学会说话的,首先,通过感知的内化,形成了语言模式,逐渐开始认识世界,语言模式开始外化出语言,创造句子。

语言其实是在人类历史发展到很晚才产生的,人类在地球上生存了200万年,但是语言的产生只是在50万年前。人们有了语言之后,就可以记录,交谈,于是就有了历史,人类是有历史的,而动物的历史,是人给的。所谓历史,就是能讲述的故事,但又有两个条件:由文字记载的,能够上书的。才能称为历史。

在原始部落,人们可以用肢体语言,或者其他方式传达信息,但是最方便的还是用声音来传达,经过漫长的训练和进化,人类产生了语言。原始的语言是缺少共象,缺少概念的,他们的命名都是专名,例如说牛,他们会说奔跑的牛,凶猛的牛,每一个牛都有一种叫法,但不会有牛这个统称的概念。

原始部落的语言非常丰富,超出我们的想象。但是它缺乏共象。有的原始部落甚至“我”都不会说,只是每个人起一个名字,不分你我他。就像小孩子一样,一般小孩子3岁以前都不会说“我”。

当一个小孩子会说“我”字的时候,他的内心就升起一道智慧的光芒,因为“我”字不是那么容易说的,你要意识到这个“我”字是代表我个人,同时,别人也可以用,你不能阻止别人用,但是“我”和“我”是不一样的。小孩子会用自己的名字来代表自己,例如我两岁半的外甥就会说,“仔仔要吃糖”,“舅舅带仔仔去玩”。

(由于前一个内容讲了太长时间所以后面稍微有所精简) 自我意识的本质结构,在康德那里是个迷,但是黑格尔说:对象和自我既对立又统一。一个对象在我面前,它是它,我是我,我们既不同,又相同。

自我意识有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把自己当对象看,也就是通过别人的眼光来看自己。另一个方面是把对象当自己看,也就是所谓的将心比心,换位思考。

自我意识是无法被完全认识的,人的内心是个无底洞,但正因为这样,人就可以不断地认识自己,不断地认识自己,就会爆发出创造力。

自由只是一种幻想,本质是不自由的。人具有意志力和超感性,在原始人那主要体现为,迁徙需要带上厚重的工具,种子和鱼饵是不能吃的。但是这种意志力和超感性,其实是带有理想和功利性的。

劳动分为两种,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在古代,从事精神劳动的主要是奴隶主,因为他们闲着没事干,所以仰望星空,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早期的哲学家基本都是大富大贵之人。正因为有了这些人的思考,才有了人类的精神文明。

早期从事精神劳动的人闲着没事干,并不是说哲学是无用的,一个哲学的学生找不到工作,你想,什么样的工作需要哲学?但同时他又什么都能做。法律的知识他能讲,经济学的知识他也能讲,哲学家们要是想赚起钱来是非常容易的。

真正的自由是人类超越自然和感性的设想,人的自由是合乎道德的。

问:阶级分化是怎样形成的? 答:阶级分化是因为人的生产资料有所剩余,就需要分配,但是部落主的分配是不公的,会给自己的家族多一点。于是就产生了家庭个体化,然后人的资产也有所分化。一个人或者家族的生产资料有所剩余,他就可以拿这些剩余的资料来供养奴隶,最后就形成了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但是在早起奴隶主和奴隶的关系是非常和睦的,奴隶主养着奴隶,感激奴隶主的不杀之恩。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到后面才发展恶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