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蝶晚年和她女儿】一代影后胡蝶的晚年 影后胡蝶简介

2018-02-2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息影后的胡蝶在台北居住了十年,转眼间,膝下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并先后成家立业.女儿.女婿移民美国,儿子.儿媳到加拿大发展. 渐渐步入老年的她却坚持住在台北. 虽只身一人,但她并不感到寂寞.她积极参加影剧界协会.义卖会等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闲来种种花草.玩玩纸牌,与邻居朋友也相处 融洽,按她自己的话说:"虽然也老了,但还充满活力.用句时兴的话说,还不甘退出历史舞台."总之在台北的独身生活让胡蝶称心如意.1975年,在子女的强烈要求下,胡蝶赴加拿大定居,化名为潘宝娟.潘随夫姓,胡蝶是为了怀念

息影后的胡蝶在台北居住了十年,转眼间,膝下儿女都已长大成人,并先后成家立业。女儿、女婿移民美国,儿子、儿媳到加拿大发展。 渐渐步入老年的她却坚持住在台北。 虽只身一人,但她并不感到寂寞。她积极参加影剧界协会、义卖会等组织的各类社会活动,闲来种种花草、玩玩纸牌,与邻居朋友也相处 融洽,按她自己的话说:“虽然也老了,但还充满活力。用句时兴的话说,还不甘退出历史舞台。”总之在台北的独身生活让胡蝶称心如意。

1975年,在子女的强烈要求下,胡蝶赴加拿大定居,化名为潘宝娟。潘随夫姓,胡蝶是为了怀念丈夫潘有声,宝娟则是儿时用过的乳名, 迟暮之年的胡蝶早已洗尽铅华,如愿地还了自己一个普通女人的身份。

然而尽管红颜已逝,隐姓埋名,可胡蝶那一生未变的典雅华贵,温婉谦逊,还是能让人一眼便知。有一次,她从中国城乘车回家,一位与 她年龄相仿的华人老太太也随着上了车。她坐在胡蝶身旁,热情地同胡蝶打招呼。胡蝶怎么也想不起她是谁,而她却说:“你不会认识我的, 我是当年仰慕你的一位影迷。我从你的眼神中认出了你,跟你上了车。其实,我回家该坐相反方向的车。”

尽管久居海外,但胡蝶对祖国却怀有深厚的情感。据《团结报》1984年刊载的《胡蝶女士在海外思念祖国》一文得知,胡蝶的同父异母弟 弟胡业尧曾于1984年随香港旅游团来北京、无锡等地参观、探亲,在胡业尧先生带来的胡蝶给老同事的信中,她说:“我很想念祖国,想念家 乡;但因年岁关系,力不从心,不适宜作长途远行。”她还亲切地向老同事和她的老观众们问好。

在温哥华的日子惬意且舒适,靠海的房间更是风景如画,但可能是因为上了年纪的缘故,陈年往事却常常映现眼前。老年的胡蝶更加怀念 昔日的好友——那些与她一道经历了夜上海盛衰的老姐妹。每当她忆起那些旧时的好友,流露出的是那份蕴藏在心底最真挚的情感。

胡蝶曾在《回忆录》中就此写道:“人生的安排是由于际遇还是命运呢?我又何曾想到我会远离故国,寄居在北美温哥华这个滨海城市。虽然我十分地 想念我熟悉的朋友、我热爱的观众,也曾多次起了远行的念头,但毕竟力不从心!据说温哥华的地形像摊开的右手,手的方向是伸向太平洋彼 岸的亚洲,伸向中国。

我住在这滨海城市的临海大厦,不论是晴朗的白天,或是群星灿烂、灯火闪烁的夜晚,当我站在窗户边向远处眺望时, 我的心也像温哥华的地形似的,伸向东方,希望握着祖国、我的母亲的温暖的手。”胡蝶的回忆录是她在1986年年逾80时才开始撰写的。对于一个电影皇后,生命的华彩早已落下,这时才写回忆录似乎为时已晚,然而对于 一个饱经沧桑的老人,它的意义却非比寻常。

其实对于撰写自己的传记,胡蝶曾一度犹疑再三,迟迟不能下笔,也许胡蝶一生之中负载了太多 的悲欢离合,有些不愿提及,有些又不能回避。这对于年事已高的胡蝶无疑很难。可正巧此时,胡蝶结识了同在加拿大参加英语进修班的刘慧 琴。刘慧琴来加拿大之前,曾在文艺界工作了20多年,因此熟知胡蝶对中国影坛的贡献和影响,也知晓有关胡蝶的一些传说。更重要的是,她 不但文笔好,还非常乐意帮胡蝶著书立说。

于是,胡蝶便将发生在她生命中的每件大事和重大转折尽可能详尽地讲给刘慧琴听,经刘慧琴详细记录,认真整理成文后,自己再审核定 稿。终于在1986年8月,胡蝶完成了20多万字的回忆录的撰写并交付出版。年底,《胡蝶回忆录》在台湾率先出版;次年8月,新华出版社也出版了该书。

然而,本以为书中会记录下一代“影后”的星光灿烂和浮世人生的惊心动魄,但当看到这本传记时才发现,书中的记叙平婉宁静,生命中 的桩桩件件都一清二楚,平实可信,没有半点杜撰浮夸的意味。因为对于撰写传记的本意,胡蝶如是说:“写什么呢?颇感踌躇,向来不曾著 书立说。我想就算是和读者叙叙家常,如果这些家常话能带给我的昔日的旧友和观众一些欢乐的回忆,能让年轻一代了解老一辈所曾走过的道 路,有所助益,也算是我回报了观众多年来对我的热情关怀。

1985年,著名影星王丹凤赴美探亲,曾绕道温哥华看望胡蝶。七十七岁的胡蝶向王丹凤表示,她希望有朝一日,能够回到她的成名地上海 滩,旧地重游,并和影友们团聚话旧。但是她的愿望未能实现——1989年4月23日,81岁的胡蝶在温哥华病逝。

我们习惯地把她称为“影后”,又自然地将她的一生比做传奇。然而,这其实只是我们的一厢情愿。她来自于那个骨子里都渗出欲望和迷 乱的旧上海,但却始终不曾被浸染。只是在心中牢记着母亲的教诲:“勤勤恳恳地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她更乐意做个演员。银幕上她星光 璀璨,生活中她返朴归真,所以我们不能把她的一生称为传奇,而应该说,她的人生是一段故事,她就是那个“说书艺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