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金铨和张彻区别 李翰祥胡金铨张彻:三位已故大师的遗憾“遗作”
记得前时曾经传出“香港女星梁咏琪误将李翰祥认作内地导演”的新闻,从而使得许多媒体借机讽刺当今青春明星的浅薄无知。但依笔者的看法,其实这也怪不得梁小姐,试问现代的青年人又有几人晓得李翰祥是谁呢?即便知道,又看过几部他导演的电影呢?——不仅是李翰祥,还有同样走红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的导演胡金铨、张彻,对于这三位已然做古的电影大师,到底有多少青年朋友是真正感兴趣、并愿意作进一步的了解呢?
现在的年轻人爱看电影,爱看香港电影的自然也不在少数,而香港的主流类型片更是很多朋友娱乐休闲的不错选择。因此,《天下无双》中梁朝伟与王菲唱出的琅琅上口的黄梅调,《新龙门客栈》里众侠士救忠烈、斗权监、黑店逞威等精彩紧凑的情节模式,《喋血街头》中兄弟成仇、街头火拼的经典场景和《马永贞》里谭四身中数斧仍浴血厮杀、人虽死却昂然不倒的惨烈画面,恐怕都曾或多或少的让我辈为之低吟心醉、热血沸腾甚至反复玩味过!
并且会对刘镇伟、徐克、吴宇森、元奎等这些电影人的创作力的敬佩之意“有如长江之水连绵不绝,又如黄河泛滥一发而不可收拾”了。
然而实际上,上述几段经典的歌曲情节场景却并非他们的原创,而是效仿克隆自李翰祥、胡金铨、张彻这三位大师的昔日名作,同时亦有向前辈致敬的意味。这正应了“前人栽树,后人乘凉”的说法:须知前人留下的经验桥段模式本是后世取之不尽的财富,原封不动的照搬和进行贴近时代的改头换面更可谓许多电影工作者省心偷懒的重要捷径。
至于翻拍自胡、张旧作的徐克之《新龙门客栈》、杜琪峰之《赤脚小子》(翻自张彻的《洪拳小子》)、王晶之《新少林五祖》等,虽是借旧瓶装新酒,于原有基础上进行再创作,另开一片天地,但终究受旧作启发,未能尽脱前辈定式。
——明白了这一层,大家便应不再厚今薄古。恐怕现在很多我们自认为很新颖很时代很震惊的影片场景动作对白,都是人家大师们以前玩剩下的呢!
其实,要论起李翰祥、胡金铨、张彻在当年的受欢迎程度,亦绝不亚于后来火遍华人世界之王晶、徐克、吴宇森(之所以单提出他们与前辈对照,是因为笔者发觉此三子作品在某种程度上分别继承并发展了李翰祥之市俗风月、胡金铨之浪漫武侠、吴宇森之暴力美学风格。
一家之言,尽可争鸣)。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期,李翰祥先以开创的古装黄梅影片调领一时风骚。六十年代后期,胡金铨、张彻凭借《大醉侠》、《独臂刀》一洗以前武侠电影简单草率之颓风,合力打造港台武侠片新纪元。
在整个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三人导演的影片不仅是票房保证,为香港邵氏电影王国的商业兴起立下了汗马功劳;而且口碑极佳,屡屡在嘎纳影展、芝加哥影展、亚洲影展等国际电影节上夺得大奖;受彼时之青年观众推崇爱戴,成就一番辉煌事业自不待言——最近碟市上出现一批香港邵氏经典电影DVD,其中便有李翰祥、胡金铨、张彻的作品,未曾见识此三人电影精妙的青年朋友不妨买来一观,当可窥出大师水准。
如今李翰祥、胡金铨、张彻已然分别于1996、1997和2002年驾鹤西游,并在生前身后获得了台湾电影金马奖或香港电影金像奖颁予的终身成就奖,可说是盖棺定论了。然而颇有意味的是,在这三位大师电影生涯的最后几年,却不约而同呈现出创作上的颓势,所拍的几部作品既不叫好,亦不叫座,事业步入低谷,最终以遗憾收场,实在可叹——再放眼当今,内地年已八旬的老导演谢晋同样面临着“大师已过时,再难有所作为”的尴尬境地,甚至连徐克等刚过中年便已功成名就的名导演竟然也不能延续昔日的辉煌,开始走下坡路……是难逃盛极必衰的普遍规律?还是自身的创作局限所致?这其中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或许,我们可以从李翰祥、胡金铨、张彻三人在电影生涯即将终结之时,拍出的那几部所谓“遗作”中探出些端倪吧?(魏君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