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在山中 很可能只是个传说

2018-10-1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4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在古代清明节前还有个寒食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禁烟火,人们只能吃冷食,据说这些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介子推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他曾经跟随晋文公重耳辗转多地,流亡在外19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夺位.介子推不求名禄,功成身退,隐居在山中,终生不复出.2600多年来,世人无不敬佩介之推的高风亮节.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在山中 很可能只是个传说介子推铜像在世间流传着这样两个介子推的事迹:一个是晋文公将要饿死,介子推割下自己的

4月5日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清明节有扫墓祭祖的习俗,在古代清明节前还有个寒食节,在这一天家家户户禁烟火,人们只能吃冷食,据说这些都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的忠臣介子推。

介子推是春秋时期著名的隐士,他曾经跟随晋文公重耳辗转多地,流亡在外19年,帮助晋文公回国夺位。介子推不求名禄,功成身退,隐居在山中,终生不复出。2600多年来,世人无不敬佩介之推的高风亮节。

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在山中 很可能只是个传说

介子推铜像

在世间流传着这样两个介子推的事迹:一个是晋文公将要饿死,介子推割下自己的肉救活了晋文公;另一个是晋文公想封赏隐居的介子推,放火烧山,却烧死了介子推。晋文公为了表示悔意,将介子推被烧死的绵山改名为介山,下令国人在这一天不准生火,以慰藉介子推在天之灵。与王维齐名的唐人卢象有寒食诗“子推言避世 , 山火遂焚身。四海同寒食,千秋为一人”。诗作讲的就是介子推的传说。

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在山中 很可能只是个传说

这两个事迹广为流传,时到今日,大家还能在很多地方看到这两个故事,也都深信不疑。然而,查阅先秦史书或《史记》,在记载介子推时,却根本没有这两件事的记载。并且,寒食节起源于纪念介子推,这一说法最早也要到两汉之交才有记载(见于桓谭《新论》)。许多学者认为这是后人为了解释寒食节附会而来。

晋文公重耳与介子推 介子推被晋文公烧死在山中 很可能只是个传说

介子推的事迹最早见于《左传》,但《左传》对介子推事迹的记载是说他和母亲一起归隐,“遂隐而死”,说他不是被火烧死的,而是隐居直到老死。晋文公“求之不获,以绵上为之田”,并未有介子推被烧死的说法。战国时的《吕氏春秋》也记录了这件事,也仅仅是说,介子推耻于求赏,“遂背而行,终身不见”,是一位隐居而终的高士。

最后是司马迁的《史记》,其记载和《左传》相一致,仅仅是多说明了介子推归隐的地方是绵上山中,介子推的结局和《左传》一样,隐居而死。也就是说在最初的历史记载里介子推并没有被烧死,那么以寒食来慰藉他的灵魂的说法显然就不可靠了。

屈原在楚辞《九章·惜往日》中说:“介子忠而立枯兮,文君寤而追求。封介山而为之禁兮,报大德之优游。”语焉不详。有人认为其中“枯”字表示“焚身而骨枯”,也有人认为“枯”字应该表示“干瘦憔悴”。但无论哪种解释,都不能证明是晋文公放火烧死了介子推,更没有提介子推割肉奉君之事。

至于介子推是被烧死的说法,出现的时间其实也不太晚。宋朝的大学问家洪迈考据这种说法最早出现在西汉经学家刘向的《新序》一书。其中《节士篇》完整的记载了介子推的故事,割股、焚山、抱树而死等情节和今天我们的传说相一致。

另外,《庄子·盗跖篇》说:“介子推至忠也,自割其股以食文公。文公后背之,子推怒而去,抱木而燔死。”这段话中,“割股”与“焚死”的情节都已经出现了。《庄子·盗跖篇》一篇一般认为是战国后期的作品,不是庄子本人所作,从行文来看倒像是介子推一怒之下自焚了。无论如何,介子推抱树的说法在秦汉之际已经存在了,仅仅比最早的记载《左传》来的稍晚些。

介子推庙中的介子推塑像

在先秦到西汉之间,介子推故事不断发展,可能离历史本真越来越远,内容情节却愈加丰富,并且在民间流传甚广。到《后汉书·周举传》就说得比较清楚了:“太原一郡旧俗以介子推焚骸,有龙忌之禁,至其亡月咸言神灵不乐举火,由是士民每冬中辄一月寒食,莫敢烟爨。”至此,寒食习俗和介子推传说的关联已经记录得非常明晰。

山西介休绵山的介公岭

其实,记载介子推割肉奉君和烧山而死的事几乎都是一些文学书籍,而正史几乎没有记载。明末顾炎武在《日知录.卷二十五》谈到介子推时指出:“二书(指《左传》和《吕氏春秋》)去当时未远,为得其实,然之推亦未几而死,故以田禄其子尔。”顾炎武指出,《左传》和《吕氏春秋》离介子推年代比较近,记载的比较真实。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康鹏,图片来自网络)

下载齐鲁壹点客户端,关注本壹点号——说古谈今,就能查阅以前的文章并能第一时间看到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