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默然朗诵鲁迅作品 文艺界追思李默然:"广告事件"中为戏剧忍辱负重
11月8日,李默然之子李龙吟通过微博发布消息:“各位至爱亲朋,我父亲李默然因病于2012年11月8日17时53分在北京医院不幸去世,享年85岁。李龙吟哀告。”
11月9日,李长春同志向辽宁人民艺术剧院发去唁函称:“李默然同志是我国杰出的表演艺术家,在长期艺术实践中塑造了一大批深受群众喜爱的艺术形象,为我国文艺事业的繁荣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李默然同志不愧为成就卓著、德艺双馨、受人尊敬的人民表演艺术家,他的不幸逝世,是我国文艺界的损失。”
11月12日,李默然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革命烈士陵园举行。除了众多演艺界人士前来悼念之外,现场还自发聚集了数百民众,来送别这位老艺术家。
11月20日,由中国文联、中国剧协和中国影协共同组织的“李默然同志艺术人生追思会”在京举行。中国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赵实,中宣部文艺局副局长孟祥林,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季国平,中国剧协副主席、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中国剧协副主席孟冰,中国影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康健民等领导以及徐晓钟、胡可、刘厚生、刘锦云、薛若琳等20余位戏剧界、影视界的专家、学者共同追忆他们的朋友李默然。
“撞沉吉野”激荡人心
在扮演邓世昌之前,李默然已经在话剧舞台上塑造了不少经典形象,但真正让他得到全国观众喜爱的作品,还是1960年他33岁时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
“他在《甲午风云》中生动准确、酣畅淋漓的表演,将爱国将领邓世昌刚直不阿、威武不屈的形象塑造得深入人心,那一句‘撞沉吉野’唤起了国人高涨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为人民而战的斗志。他气势磅礴、庄重大气的表演风格,使这部电影成为他的巅峰之作,也为中国电影树立了一座永久的丰碑。”康健民这样评价李默然在《甲午风云》中的表演。
之后,李默然又创造了众多银幕上的经典。在电影《兵临城下》中,他是深入敌后谈判的东北民主联军姜部长;在电影《熊迹》中,他是与特务斗智斗勇的公安局长张欣;在电影《走在战争前面》中,他是带领部队冲破重重阻碍,最终获得演习胜利的军区副司令员严河;在电影《花园街五号》中,他是在多重矛盾中徘徊,内心充满复杂情感的老市委书记韩潮……“在中国电影璀璨的星河中,李默然参演的每一部电影都堪称中国电影的经典,他忠厚伟岸的外形、坚毅沉稳的气质,以及娴熟、充满爆发力的演技,为几代电影观众留下了一连串闪耀着生命灵光的电影形象。
”康健民说。
赵实与李默然的交往,也缘于电影。“1984年拍摄电影《花园街五号》时,我作为长春电影制片厂的青年导演,配合著名女导演姜树森联合执导这部片子。在创作过程中,我深深被他深厚的表演功力、执着的艺术追求和宽厚的合作精神所折服,创作上也得到他许多无私的帮助和支持。”
“我是一个戏剧人”
尽管电影银幕让李默然声名远播,他却一生坚守在话剧的舞台,他常说:“我是一个戏剧人。”
1945年,18岁的李默然参加了牡丹江邮政管理局业余剧团并第一次登上戏剧舞台,演出话剧《保险箱》,从此走上戏剧表演的道路。1946年,他在牡丹江参加青文演剧社,并在大型话剧《风雪之夜》中担纲主要角色,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演员。
1947年10月,李默然在哈尔滨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领导的东北文协文工团,出演了歌剧《血泪仇》。1951年,东北人民艺术剧院成立,李默然成为剧院首批演员,同年他主演了剧院排演的第一部话剧《曙光照耀莫斯科》,引起巨大反响。
1954年后,李默然历任东北人民艺术剧院话剧团队长,辽宁人民艺术剧院演员、副院长、院长、名誉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辽宁省文联副主席,辽宁省戏剧家协会主席。“即便是晚年,他仍然是中国文联荣誉委员和中国剧协名誉主席,关心文联和剧协工作,为我国的戏剧事业奋斗了一生,德高望重,令人敬仰。”季国平说。
在戏剧舞台上,李默然终生坚持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戏剧教育家、话剧导演艺术家徐晓钟说,李默然用他的表演实践证实了现实主义表演的魅力和震撼力。“我们戏剧界都称赞他的表演是把人物的真情实感和表演技巧很好地结合起来,把演员的素质本色和艺术形象的鲜明很好地结合起来,把生活的质朴美和艺术的夸张很好地统一起来。
我认为,戏剧界尊敬他、爱他,不仅仅是因为他树起了一面表演的旗帜,更重要的是,他的表演实践揭示了现实主义表演的真谛——他坚信生活是表演艺术创造的源泉,他坚信演员不仅应该用自己的躯体表演,更应该用自己的血肉和灵魂投入角色的创造。”
1995年,年届68岁的李默然演出了小剧场话剧《夕照》。这部话剧在沈阳、北京、上海、广东等地进行了广泛演出,形成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这是李默然戏剧表演生涯中演出的最后一部话剧,也是一个完美的收官。
王晓鹰曾目睹了《夕照》在北京演出的情景。“那天,我当时工作同时又居住的北京东单北大街95号的院子里,站满了因挤不进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小剧场而伫立于寒风中不愿离去的观众,大家都想亲眼目睹默然老师的封箱之作。
我有幸观看了那场伟大的演出。默然老师伟岸雄拔的身影、洪钟大吕般的声音强烈而又克制地宣泄着他胸臆之间的饱满激情,而每个在场的戏剧同人感受到的远不止是他为一个角色的生命投入。大家都知道,他以积累50年的荣誉和68岁的高龄在向日渐深重的‘中国话剧危机’挑战,他说‘我偏不信邪,要为在困境中的话剧拼搏一番。
话剧要生存,话剧艺术要发展,光用嘴说不行,还得靠我们这些搞话剧的人去努力实践。大剧场把戏剧挤出了舞台,小剧场我们能不能占领?’于是,他满怀豪气甚至满怀悲壮地走进小剧场拼搏了。那一年,中国戏剧界以‘最高荣誉奖’向他表达了最深的敬意。”
为戏剧忍辱负重
“默然同志不仅是一位表演艺术家,也是一位戏剧活动家。”年逾九旬的中国文联荣誉委员、中国剧协顾问胡可对李默然的评价,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可。“改革开放以来,在那段‘话剧危机’的时间,他想方设法帮大家摆脱困境,用他的影响力帮大家解决问题。”
之后,几位专家同时提到了“广告事件”。
1990年,由中国剧协举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节开幕在即,却因为经费困难无法进展。“于是剧协领导找到默然老师,他答应想办法,但那实在是一笔巨款,他也很为难。正好这时有个药厂找到默然老师,经过慎重思考后,默然老师同意给他们代言。”《中国戏剧》原主编姜志涛说,李默然用20万元广告费为戏剧界换来了红红火火的开幕式,而自己得到的却是并不公正的待遇。
广告播出后,引起轩然大波,观众无法接受心目中的英雄和商业利益挂钩,于是各种批评声、谩骂声铺天盖地而来。“那届戏剧节,默然老师只参加了开幕式,第二天就匆匆回去了。那天我去送他,从宾馆一出来,几位出租车司机远远看见默然老师就阴阳怪气地大喊‘三九胃泰’,然后一阵怪笑。
默然老师一头钻进车里,默不作声。到了火车上,列车长倒是很热情,握着默然老师的手说‘这不是邓大人吗?缺钱咋的,别干那埋汰事了。’弄得默然老师很尴尬。列车在夜色中缓缓驶出,我心里酸酸的,也为默然老师委屈难过。”
虽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和痛苦,但当时李默然并没有为自己辩解,也没有责怪那些谴责他的人,反而从自己身上找问题。“在广大观众心目当中形成了一个形象,这个形象他们不愿意破坏,这个广告伤了他们的心。我悟到了一个道理,我什么权利都有,就是没有权利伤害广大观众。我就从那下定决心,今后广告一次不谈。”其人已逝,其言犹在人们耳边。(记者 刘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