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乐一夫妇巡山护林近30年 打算继续巡守直到走不动
昌乐县高崖水库大山围子林场地处昌乐县和安丘市的交界处,这里树木茂密,山路崎岖。在这片人迹罕至的林场里,今年60岁的王德兴和高永芬夫妇已经默默守护了近30年。每天晨光熹微和暮色苍茫时,王德兴都会拿着镰刀和绳子巡山护林,而老伴高永芬则负责两人的日常生活。虽然条件艰苦,但是他们依然坚守着。7月30日,记者来到了这片林场,感受这对“护林夫妇”几十年如一日的艰辛与执着。
凌晨不到5时,晨光微微照进屋内,王德兴起床穿好衣服,洗了一把脸,像往常一样从床底下找出了近30年不离手的两样“武器”——镰刀和绳子,准备巡山护林了。此时,王德兴的老伴高永芬早已起床,舀水点火开始做饭了。
由于长期的护林工作,王德兴的皮肤晒得黝黑,短寸的白发却显得十分精神。两人所住的两间瓦房坐落在半山腰上,屋里光线不是很好,有点昏暗。两张简单的土炕,两个破旧的沙发,一个茶几,几件已经发黄变形的木制家具就是他们的全部家当了。除了老两口以外,他们放暑假的小孙女也跟着他们一起生活。
因为家里没有自来水,所以平时除了巡山护林,挑水也要由王德兴负责。几年前老伴高永芬在巡山时摔伤了手臂,她平时就在家做做家务,在山上种点地,隔一段时间会下山到大集上买点日用品。“现在的房子比以前好得多,并且通上电了,起码可以用电灯了。”王德兴笑着说,以前他们住的是土坯房,点着煤油灯,遇到刮风下雨,他们还要用盆来接雨。直到2005年,相关部门将他们的房子进行翻修以后,才有了现在的砖瓦房。
说话间,老伴高永芬已经把早饭准备好了,王德兴啃了两口馒头和咸菜便准备出发了。记者留意到,王德兴所带的这把镰刀大约有30厘米长,把柄早已被磨得非常光亮,刀头已经锈迹斑斑。挂在他腰上的绳子就是普通的尼龙绳,足有20多米长。
“山上不好走,有很多地方是没有路的,所以镰刀可以用来砍草寻路,另一方面也可以拿着镰刀吓唬一下前来偷树的人。”王德兴说,有很多人不了解他为什么要带一根绳子,其实这根绳子主要是用来扶正小树的。在巡山护林的时候,他经常会发现有一些小树被大风吹歪,而这根绳子便是用来将这些小树扶正的。
炊烟袅袅升起,此时的高永芬又马不停蹄地开始生火烧水了。王德兴在门口戴上了草帽,围上了一根红白相间的毛巾,开始巡山了。可是在出发之前,王德兴并没有带水,他告诉记者,如果巡山护林拿着水杯,一旦发现有偷树者或者其他的危险情况,会十分不方便,因此他在护林时都是“轻装上阵”。
当记者问起如果在巡山时口渴怎么办,王德兴笑着说:“巡一次山大约需要一个多小时,时间并不是太长,并且我已经习惯了,回来再喝也不迟。”
凌晨5时15分,踏着晨光,伴着鸟鸣,记者和王德兴一起踏上了巡山护林的路途。林场的树木较为茂密,枝杈交错,特别是南山,繁茂的树叶将这片林区封得严严实实。越往上走,山路也越发陡峭。
记者发现,崎岖的山路走起来已经够费劲了,但是还有一些地方根本没有路,野草丛生,稍不留神就会被绊倒。每到这时,王德兴就用镰刀砍草开路。上坡时,王德兴一边在前面用镰刀开路,一边叮嘱记者抓住两边的树枝,注意不要被一些尖锐的树枝划伤胳膊和腿部。下坡时,王德兴说要尽量将身子放低,用手扶着地面,否则一旦踩空很容易滑下去。尽管如此,由于不熟悉地形,记者的胳膊和腿部还是被树枝和杂草划出了一道道血印。
由于前几天刚下过雨,山路有些泥泞,泥土也很松软,但已经60岁的王德兴丝毫没有受到影响,身手十分矫健。
在巡视南山时,王德兴发现一棵直径约10厘米的小树歪在一旁的石头上,便用绳子将小树扶正了。“一般小树我自己就能扶正了,但遇到一些大树歪倒,我便会通知上级部门前来处理。”王德兴说。
大约一个半小时后,王德兴巡完了整个林场。“这片林场基本上都是杨槐树,没有果树,因此除了偷树放火的一些不法分子,很少有人来这里。现在偷树的人少了,我的主要任务是防山火。”王德兴说。
当天晚上7时30分许,简单的晚饭过后,王德兴再次拿起镰刀和绳子开始巡山护林。入夜后的林场有一种别样的静谧,整座山林没有一点光亮,微风拂过,树叶发出阵阵“簌簌”声。
在巡山时,记者发现王德兴没带手电。“晚上不能有一点灯光,一旦被一些偷树者或者其他不法分子看到,很容易打草惊蛇。”王德兴说,比如有人在砍树时,发现光亮后就会躲在一边,等他走远了,这些人再继续砍树。
王德兴说,晚上巡山遇到一些恶劣天气,像刮风下雨下雪,他也是摸黑走下来的。因为他对这些路已经非常熟悉,就算是闭着眼,也能走一个来回。
在巡山过程中,记者一行人一直紧紧地跟在王德兴的身后,尽管如此,由于看不清道路,还是经常会踩空。为了避免记者受伤,只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王德兴便让记者返回了,而他则继续巡山。
晚上9时许,王德兴才回到家中。他告诉记者,晚上巡山已成了他的一种习惯,如果不到林场转一圈,他根本睡不着。
王德兴家中养了四条狗。“这四条狗分别叫小黄、大黄、大黑和小白,它们好比我的‘耳朵’,只要有陌生人靠近,就会不停地叫。”王德兴说,有好几次多亏这几条狗的帮忙,才吓跑了那些偷树者。一旦山林着火,这些狗狗们也会在第一时间“通知”他。
上午巡山回来,王德兴从屋里提出两个桶,准备到山下的水井去打水,这是王德兴一家人的主要饮用水。他用一根扁担挑着两个桶走在崎岖的山路上,而且在盛水时,不能盛太满,否则走山路很容易将桶里的水洒出来。
在王德兴的杂物间内,记者发现了数十双泛黄破旧的胶鞋和布鞋,有很多鞋都是缝了又缝。“长期走山路,鞋子坏得特别快,平均一个月我就要换一双鞋,一年穿破十几双鞋是很正常的。”王德兴说,因为不能经常下山,因此他买鞋时都会多买几双,而且都是买最便宜的。
记者注意到,对于记者的到来,王德兴一家显得格外高兴。王德兴说,由于他们需要长期在林场护林,因此经常一两个月都看不到外人。一家人在山上十分孤独,能和外人说说话也成了奢望。上世纪80年代刚来林场的时候,他经常一个人冲着山林大喊。现在还好点,槐花盛开的时候,偶尔会有人来看槐花。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交通不便,王德兴老两口平常就是吃一些自己蒸的馒头和储存的一些咸菜,很少有机会能下山去买一些蔬菜或者其他食物。“现在我们老两口都有低保,一年下来,相关部门能给我们发1000元钱。”高永芬说,平时他们在山上种一些玉米,养一些羊和鸡,能勉强维持生活。虽然他们没有任何节假日,过年也要在山上巡山护林,并且条件非常艰苦,但是他们都已经习惯了。
说起为什么一直坚守着这片林场,王德兴对记者说:“如果我们离开了,还有谁能来护林呢?年轻人根本不愿吃这个苦,其他的老人又对这片林场不熟悉,很容易出现意外。而且我们对山上的一草一木也有了感情,因为它们都是我和老伴看着长大的,就像自己的孩子。”
采访结束后,王德兴一直将记者一行人送到山下,而老伴高永芬则在山上替王德兴继续护林。王德兴告诉记者,现在他的两个孩子都过得挺好,他们老两口没什么牵挂,就把主要精力放在了这片林场上。“我们老两口会一直这么巡守下去,直到我们走不动……”王德兴说。
在家中,王德兴用挑来的井水煮开给记者泡上了茶叶,并和记者攀谈起来。王德兴告诉记者,由于此前有护林的经验,1985年他和老伴被分配到了大山围子林场,这个林场地处昌乐县和安丘市的交界处。刚来这个林场时,他和老伴都是住在土坯房里,点着煤油灯,当时这个林场非常荒凉,在林场内除了老伴、孩子和自己养的狗,就是与狼和蛇为伴。
“1995年的一天,我在巡山的时候,就碰见过一只狼在喝水,当时我也很害怕,想逃跑但两条腿根本不听使唤。”王德兴回忆道,他和那只狼四目相对,大约三四分钟后,狼便离开了。除了狼以外,他在巡山时还经常碰到蛇,好在这些蛇并没有毒,只要不主动攻击它们,它们也不会主动攻击人。不过现在很难再见到狼和蛇了。
王德兴对记者说,在2010年以前,他们主要和偷树者打交道。说着,王德兴从床底下找出了一把锯和一把长斧子,这两样东西都是王德兴巡山时的“战利品”。“这些东西都是偷树者在砍树时,被我发现后仓皇逃跑留下的,还有一些‘战利品’他已经交给相关部门了。”王德兴说。
“其实这些狼和蛇相对于偷树者来说并不可怕,因为它们轻易不伤害人。”提起那些偷树者,王德兴叹了一口气,无奈地说,有些偷树者为了报复他们,不仅将他们养的狗毒死了,还将他的家人打伤。1993年的一天晚上,他和妻子刚回到家,就听到有人砸窗户,并且有敲门的声音。随后,这些人竟然开始向他们家里扔石头,当时他们家的窗户和门的玻璃都被砸碎了。为此,他的儿子出门想找这些人理论,谁知刚出去就被人用石头砸到了脸上,血流不止。
“现在我儿子的脸上还有一道伤疤,当时折腾了大约一个多小时,那些人才离开。”王德兴告诉记者,之后他们便到山下的派出所报案,但是最后也没有结果。从那以后他们一家人便忐忑不安,有时候有一点动静,他们一家人整晚都睡不好。
高永芬说,他和老伴都是一个脾气,这些偷树人越用这种方法他们越不走。长期的守山生活,使王德兴夫妇对这座山和这片林场产生了浓厚的感情。王德兴说,这些树木就像是他们的孩子,当时来的时候,这些树和他差不多高,现在他每天至少巡山三到四次,而早上、中午和晚上都是必须要巡视的。 (文/记者 王路欣 图/记者 张驰)(原载潍坊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