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飘萍名言 辣手记者邵飘萍:朋友出面诱军阀杀之后快(图)

2019-06-17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邵飘萍本是一介书生,但他心怀壮志,成为中国著名的报人.为了新闻的真实与公正,他秉笔直书,抨击丑恶,最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邵飘萍就义已近80年,纪念邵飘萍,本身也就是对现在媒体人员的激励.邵飘萍名言 辣手记者邵飘萍:朋友出面诱军阀杀之后快(图)从一介秀才到中国首位"特派记者"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笔名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中秀才,19岁(1906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学

邵飘萍本是一介书生,但他心怀壮志,成为中国著名的报人。为了新闻的真实与公正,他秉笔直书,抨击丑恶,最后不惜献出自己的生命。他用鲜血写下了中国新闻史上荡气回肠的一章。邵飘萍就义已近80年,纪念邵飘萍,本身也就是对现在媒体人员的激励。

邵飘萍名言 辣手记者邵飘萍:朋友出面诱军阀杀之后快(图)

从一介秀才到中国首位“特派记者”

邵飘萍(1886-1926),原名镜清,后改为振青,笔名飘萍。1886年10月11日出生于浙江东阳,14岁考中秀才,19岁(1906年)入浙江高等学堂(浙江大学前身),同学中有陈布雷、邵元冲、张任天等人。

1912年他到杭州创办《汉民日报》,因撰文讥讽袁世凯,3年内3次被捕。1914年流亡日本,组织“东京通讯社”,揭露日本向袁世凯提出的“二十一条”的本质,从此名扬国内。袁世凯称帝后,邵飘萍为《时事新报》、《申报》、《时报》撰稿,抨击袁世凯的罪恶阴谋。

邵飘萍名言 辣手记者邵飘萍:朋友出面诱军阀杀之后快(图)

以后又在两年里写了250多篇、总计20多万字的文章,揭露、批判军阀政府。1918年他接连创办了“北京新闻编译社”和《京报》。“五四”运动时因揭露曹汝霖等人的卖国罪行,《京报》被段祺瑞政府查封,他再次流亡日本。

1916年,上海《申报》社长史量才聘请邵飘萍为驻京特派记者,使他成为中国新闻史上第一位有“特派”称号的记者。两年后,他自创《京报》,在创刊词《本报因何而出世乎》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办报宗旨:“必使政府听命于正当民意之前,是即本报之所作为也。”

邵飘萍名言 辣手记者邵飘萍:朋友出面诱军阀杀之后快(图)

为了激励报社同人秉笔直书、宣达民意,邵飘萍挥笔大书“铁肩辣手”四字,悬于报社办公室内。此词取自明代义士杨椒山的著名诗句“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但他将“妙”字改为“辣”字,意思十分明白:《京报》就是要突出它“辛辣”的特色。

宴席上的新闻机敏

北京大官讨厌见记者,邵飘萍却能让他们不得不见、不得不谈,旁敲侧击,数语已得要领。他还广泛交友,上至总统、总理,下至仆役百姓,他都靠得拢,谈得来。

按照邵飘萍的要求,记者应当时刻生活在角色中,无论何时都要保持一种众人皆“醉”惟我独醒的状态。“新闻脑”要始终紧张活动,一旦提笔行文,则又要“状若木鸡,静穆如处子”,倾注整个身心。

一次,他在北京饭店宴请全体阁员、总统府和国务院秘书长。觥筹交错间,这些要员泄露了不少机密信息。邵飘萍事先已在隔壁房间安排了人,备好电报纸,又让两辆自行车在门外等候,消息随写随发。宴会还未结束,消息已到达上海。两天后,在京阁员见到《申报》上的报道,方大惊失色。

1920年段祺瑞下野后,邵飘萍返京复办《京报》,并任教于北京大学、北京政法大学,又与蔡元培一起创办了“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并举办讲习会,第一期学习的就有毛泽东、罗章龙等。毛泽东对美国记者斯诺说:“特别是邵飘萍,对我帮助很大。他是新闻学会的讲师,是一个自由主义者,一个具有热烈理想和优秀品质的人。”

当时的邵飘萍已经成为国内声名显赫的人物。

军阀特刊历数人民公敌

邵飘萍素有“新闻救国”之志。他对时局有着惊人的洞察力,早在辛亥革命时就对袁世凯有入木三分的认识:“帝王思想误尽袁贼一生。议和、停战、退位、迁廷,皆袁贼帝王思想之作用耳。清帝退位,袁贼乃以为达操莽之目的,故南北分立之说,今已隐有所闻矣!……袁贼不死,大乱不止。同胞同胞,岂竟无一杀贼男儿耶?”

1913年3月20日晚,宋教仁在上海火车站被刺客暗杀。邵飘萍指出:“有行凶者,有主使者,更有主使者中之主使者。”矛头直指袁世凯。

1921年元旦,《京报》刊出军阀头目的照片特刊,每张照片附以简短说明,如“奉民公敌张作霖”、“直民公敌李景林”、“鲁民公敌张宗昌”等。读者为《京报》大胆直言所吸引,踊跃抢购特刊。

1925年12月7日,《京报》又出一期“最近时局人物写真”的特刊,照片下的说明文字为“冯玉祥将军”、“一世之枭亲离众叛之张作霖”、“忠孝两难之张学良”等。邵飘萍支持冯玉祥发动北京政变,又力助郭松龄倒戈反张作霖,还反对段祺瑞,拒绝接受“善后会议顾问”的聘请,并强烈谴责“三一八”惨案屠杀学生,发表了一系列详细报道和《首都大流血写真》特刊。

朋友出面诱捕军阀杀之后快

反动军阀惧怕邵飘萍的名声,又想利用《京报》为自己作宣传,施展了软硬兼施的手段。张作霖曾汇款30万元企图收买邵飘萍,遭到拒绝。他说:“张作霖出30万元买我,这种钱我不要,枪毙我也不要!”于是张作霖下令:打到北京后,立即处决邵飘萍。

1926年4月15日,张宗昌率军入京,段祺瑞政府垮台,奉张集团窃取了北京政权。他们占领北京后,钳制舆论,封闭报馆,捕杀报人。邵飘萍被迫避居东交民巷苏联使馆,奉军决定实行诱捕。为此,他们收买了北京《大陆报》社长张翰举。

4月24日,被军阀以造币厂厂长之职和两万元大洋的诱饵收买的邵飘萍旧交、《大陆报》社长张翰举将邵飘萍从使馆骗出。张翰举谎称张作霖惧怕国际干涉,不敢杀邵飘萍,并说自己已向张学良疏通,其允诺《京报》可以照出等。邵飘萍出使馆乘车回报馆的途中,被预伏军警截捕。同时,《京报》被封,终期2275号。

4月25日,《北京晚报》发布《京报馆被封》的消息后,北京各界(特别是新闻界)立即组织营救。张学良出面接见13名各界代表时,竟毫无隐讳地说:“逮捕飘萍一事,老帅和子玉(吴佩孚)及各将领早已有此种决定,并定一经捕到,即时就地枪决。”因军阀早已有必杀之心,所以那一天各方的奔走均无效。

4月26日凌晨1时许,警厅把邵飘萍“提至督战执法处,严刑讯问,胫骨为断”,秘密判处他死刑。宣布他的“罪行”为:“京报社长邵振青,勾结赤俄,宣传赤化,罪大恶极,实无可恕,着即执行枪决,以照炯戒,此令。”4时30分,邵飘萍被押赴天桥东刑场。临刑前,他还向监刑官拱手说:“诸位免送!”遂从容就义,年仅40岁。

邵飘萍被害后,他的遗孀汤修慧于1928年恢复出版了《京报》。之后,因时局动荡,《京报》时停时出。后来因不堪累累负债,汤修慧不得已将报馆抵押出去,《京报》至此终刊。创刊于1918年10月5日,终刊于1937年7月,历经近20年的《京报》从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