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承志心脏病 至情至性廖承志
最后在共产党组织、宋庆龄等合力营救下,廖承志终于获释了。通过此事,何香凝也知道儿子早已加入了共产党,虽然心中充满牵挂和担忧,虽然也在获释书上以儿子今后不参加政治活动具了保,但何香凝明白:征马的腿是拴不住的。
不久,廖承志根据党的指示去了鄂豫皖苏区。这一去又是三年杳无音信。直到1937年秋何香凝才收到廖承志托人捎来的信。从信中她得知儿子进入苏区不久,就跟着徐向前踏上了长征的征途,到了四川后被张国焘下令关了起来,后来有幸得到周恩来的关照,这才被除去了镣铐。现在儿子已去蒋管区工作。看完信,何香凝攥住送信人的手,感激地说:“我永远感谢你!我永远不会忘记这一天!”
建国后,母子终于能长时期地聚首一堂了。廖承志这时虽然已身居要职,但只要人在北京,每天早上都要到母亲的房里去请安问好,遇上母亲去外地休养或有事,廖承志得暇也经常随行照料。闲空时,母子不是在一起回顾往事,便是一起作画题诗,藉以表达胸志和情怀。据廖承志的女儿廖铭回忆:
父亲每天一早一晚、出门前和归来后,一定先去看看祖母。多少年来,从无懈怠。如果祖母正在作画,他就磨墨、调色、铺纸。有时还在祖母的山水画上补一两个“公仔”(粤语,人物),使画面立即充满意趣与生机……常使祖母乐呵呵地赞赏不已。
祖母尽管年事已高,但她每天早晨必炖一碗浓浓的红枣汤给父亲喝,说这十分有益。父亲则总在祖母眼前一饮而尽。每当祖母接过空碗,都感到无限欣慰。
“文革”中,廖承志被莫须有的罪名隔离审查。廖承志临离开家时,到何香凝房内告诉她:“我要出国一段时间,大概不能给您写信,您不要惦记我,您自己要多多保重……”虽然不出门,但何香凝每天必认真看报,对外面的大致情况心中有数。听了廖承志的话,她沉思片刻,缓慢地问:“什么时候走?”“很快就走。”据说,何香凝在这之后,只有很少的几次提起自己的儿子。老人家只是每天更认真地看报,看一会儿,放下,朝房门望望……
为了廖承志的安全,周恩来亲自下令把他藏了起来,与世隔绝了整整三年。夫人经普椿每周可看望他一次,每次见面廖承志劈头就问的一句话常是:妈妈好不好?饮食如何?
廖承志终于在1970年秋的一天从“国外”回来了。他进家门后,赶快洗澡,并换上一身中山装,俨然刚从国外回来,然后像往时那样匆忙进了母亲的房间。但这次廖承志只是回来探下家,并未获得人身自由,几天后,他又走了。
1972年9月1日,何香凝在忧病交加中去世,被送往南京与廖仲恺合葬。从此,每年的清明节,廖承志总不忘悼念双亲,多次来到自己手书的墓碑前祭扫。1983年5月,75岁高龄的廖承志又一次来到双亲墓前悼念致哀,当即写了一首小诗,诗中说:“金陵无限好,来到正清明。信笔纪心事,鲜花唁老亲。”想不到一个月后,廖承志因心脏病突发,在北京逝世,这祭扫竟成了他最后的一次尽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