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氏庄园历史故事 刘氏庄园历史文化
庄园简介 刘氏庄园博物馆(原大邑地主庄园陈列馆)是在刘氏家族公馆建筑群的基础上于1958年建立的,1958年10月正式对外展出。1980年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列为国家AAAA旅游区。
是四川省旅游总体规划中重点发展的"六朵金花"之一。 刘氏庄园博物馆建筑群始建于20世纪初叶,庄园建筑群占地总面积61423平方米,建筑面积21055平方米,分布为南北相望的两大建筑群,南部俗称老公馆,北部俗称新公馆。
两端由一条长329米的道路相连接。老公馆以刘文彩公馆为主,其整体布局零乱,为不规则多边形,内有27个天井,180余间房屋,3个花园。
北部新公馆和老公馆相比则布局规整,有条不紊,共有房屋160间,有两座面积、布局大体一致的三进院落组成。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遗存的大量文献资料、上千件文物和近万件展品,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是近代四川地主庄园建筑形式和风貌中的典型,是认识和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中地主经济、地主文化以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
公馆概况 老公馆布局错综复杂,迂回曲折,形象的反映出刘氏家族蚕食土地,扩建庄园的进程;保存完好的庄园建筑群及遗存的大量文献资料,上千件文物和近万件展品,构成了有机的整体,是近代四川地主庄园建筑形式和风貌的典型,显示了在军阀混战中暴发起家的军阀、官僚、地主、恶霸四位一体的近代地主庄园的特色,是认识和研究我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经济、文化及四川军阀史、民俗学的重要场所和实物现场。
老公馆大门整体足有两层楼高,主体为灰砖墙,勾白缝。
一对朱砂色石狮雄踞两侧,黑漆木门门楣上一对红色鲤鱼相向翘尾,两个鱼嘴似在争抢中间的白珠。其上有四个描金大字——受富宜年,衬了黑底,两侧拉白瓷条饰。最上部为凸型拱边,居中一朵粉红色牡丹浮出墙面。整座大门装饰繁复,色调沉稳大方。
刘氏祖居
四川大邑刘氏家族祖籍安徽徽州,明末清初落籍四川名山县。大约清康熙十年(1671)刘应良举家迁入大邑南忠乡(现安仁镇),成为世居大邑安仁刘氏家族始祖。刘氏祖居始建于清道光初年(1821年)前后,它最早的主人是刘氏六世先祖刘仕识。历经几次较大的改扩建,成现在规模。占地面积约1300平方米,建筑面积480余平方米,房屋20余间。
这里,原是刘氏外始祖胡荣贵所置田地,后两家联姻,授予刘氏。到清道光初年,已独立门户,家道颇兴的刘仕 决定在此择地修宅,建起了单进式三合院住宅一所,即今祖居主体前半部(厢房现已拆掉)。清同治年间,刘氏七世先祖刘宗贤继承了祖居。
随着三个孩子逐渐长大成人,家庭人丁增加,刘宗贤对祖居进行了一次较大的改扩建,即新建了今祖居主体的后半部。后随着刘家三兄弟分家独立,大哥刘公昌、二哥刘公敬别处修宅,祖居由刘公赞继承,并在祖居北侧修建附属用房一列。刘公赞及相继出生的六子一女在此住居。
据大邑刘氏庄园历史学家介绍,刘文彩兄弟是在辛亥革命后,借四川军阀混战之机才发达起来的,而在此之前,刘文彩兄弟的父亲刘公瓒原本是靠酿酒、卖酒为生的,在安仁镇拥有一间小型酒坊。刘氏祖居院中的老井水质纯净、甘甜,是绝佳的酿酒用水,大邑刘氏庄园老酒坊烤酒只用这口井的水,酿制出的“刘氏庄园老酒”闻名乡里,远销雅安、名山、乐山等地。
随着刘氏庄园老酒坊的生意兴隆,刘公瓒家境逐渐殷实,才使刘氏子弟有了读书、经商的机会,后来,从刘氏祖居走出去的刘湘、刘文辉等家族子弟相继飞黄腾达,成为民国时期四川地区的显赫人物。可以说,正是“刘氏庄园老酒”造就了后来的“四川第一家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