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公好龙是古诗吗 观察│区块链 政务:“叶公好龙”现实版的尴尬

2019-03-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如果说2017年还只有极少数地方政府将区块链应用于政务方面的话,那么2018年,"区块链 政务"似乎成为了各地方政府的共识.不少地方政府与技术机构合作,来进行"政务 区块链"的探索,并在数据共享.数字身份.产权登记.数字发票等细分领域推出了若干初级应用.叶公好龙是古诗吗 观察│区块链 政务:"叶公好龙"现实版的尴尬区块链是否真正适用于政务领域,目前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近日算力智库接触到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电子政务专家蔡立辉,以及一些专注于区

如果说2017年还只有极少数地方政府将区块链应用于政务方面的话,那么2018年,“区块链 政务”似乎成为了各地方政府的共识。不少地方政府与技术机构合作,来进行“政务 区块链”的探索,并在数据共享、数字身份、产权登记、数字发票等细分领域推出了若干初级应用。

叶公好龙是古诗吗 观察│区块链 政务:“叶公好龙”现实版的尴尬

区块链是否真正适用于政务领域,目前发展现状和前景如何,近日算力智库接触到暨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电子政务专家蔡立辉,以及一些专注于区块链应用的技术公司,并与之进行了深入交流。

叶公好龙是古诗吗 观察│区块链 政务:“叶公好龙”现实版的尴尬

区块链去中心化、不可纂改、可信任、可追溯等特性,使得不少机构和组织正在尝试运用这一新兴技术来解决以往或眼下掣肘的问题。

政务就是其中的一个方向。

近日,美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发布专门面向政府公共部门的区块链技术指南,探索如何用区块链技术帮助管理风险、打造强大的监管领域。

叶公好龙是古诗吗 观察│区块链 政务:“叶公好龙”现实版的尴尬

在国内,在各地政府争夺区块链之都的大背景下,“区块链 政务”理所应当地成为重要的探索方向和实践领域,一度被认为是极具价值和前景的应用方向。

但是,对于任何新技术,地方政府历来的态度是一方面开展小范围试水,一方面又谨小慎微。鉴于政务信息本身敏感度较高,区块链加持下的新型政府治理看似还任重而道远。

区块链:自证"我是我"的利器

在国际上,“区块链 政务”的应用探索发展已然如火如荼。澳洲政府拨款区块链研发,布局基于区块链的政务服务系统;日本首个用于处理政府招标的区块链平台即将进入测试环节;近日,美国计算机行业协会发布专门面向政府公共部门的区块链技术指南,探索如何用区块链技术帮助管理风险、打造强大的监管领域。

而在国内,国务院所推动的“零跑腿(只跑一次)”政务工程也为“区块链 政务”这一应用方向带来了发展契机,并取得了初步成果,如雄安政府与蚂蚁金服主导的首个区块链租房平台上线,杭州市政府联合公信宝探索不动产登记和银行抵押环节上的区块链应用,陕西省基于区块链技术打造了全省一体化政务云平台“陕数通”……

那么,区块链技术真的是解决政务问题的技术利器吗?

随着社会公众对政府提供服务方式的需求在不断改进和提升,电子政务发展至今,其应用广度和深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所谓广度,体现在可于网络办结的政务事项或环节大幅增加;深度则是指各类政务办理已开始摆脱物理环境的办事大厅窗口,逐步转移到依托于电脑或手机等办结。

而这一系列变化,离不开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为代表的现代技术的支撑。

但在专家看来,如果要真正全面实现“零跑腿”,区块链是唯一适用的技术。

事实上,与个体相关的证件、资产、证明文件,甚至各种公共记录都可以迁移到区块链上。通过区块链完整的、分布式的、不可篡改的连续账本数据库,为个人和机构打造专属的“数字身份证”,通过全网信息的交叉验证进行“自证”,省去第三方机构的认证的繁杂环节,从而解决“跑腿开证明”的问题。

南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院长、电子政务专家蔡立辉指出,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应的法律规定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与纸质文件具有同等法律效力。在此背景下,政务“零跑腿”需要解决“线下的你和线上的你是同一个你”的关键问题。“区块链就起到了瓶颈突破作用,它把线下的你和线上的你统一了起来。所以区块链被政府部门所强调,因为它弥补了法律制度的空白,是在现状下实现零跑腿的关键技术。”

据算力智库(ID:suanlicaijing)了解,广东省佛山市禅城区已在全国政府部门中率先“吃螃蟹”,运用区块链技术搭建IMI(Intelligent Multifunctional Identity)身份认证平台,为市民建立信用身份,解决“证明我是我”的难题。

在通过IMI身份认证平台验证了“我就是我”后,即可在移动终端完成基本信息的录入和表格的填写,并将办事申报材料提交到一门式系统,完成事项的申办,从而实现了办事群众足不出户即享受高效、便捷的政务服务。

区块链 政务为何发展缓慢?

当然,“区块链 政务”的应用,不仅仅只是个体身份认证,还涉及政务流程的监管、政府信息公开等大类。

例如,雄安“千年秀林”项目中资金使用在链上完成,确保专款专用;以及工程建设招标中也运用了区块链技术,对工程建设招标决策的相关信息进行留档,通过区块链技术永久保存,一旦出现问题,可以做到随时调取查看,依法追责。事实上正是发挥区块链在涉公生产流程监管方面的作用。

但据算力智库(ID:suanlicaijing)研究,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区块链 政务”的应用落地还相对零星。

如果说区块链技术本身确实能解决政务相关问题,那为何其应用发展仍相对缓慢?

对此,蔡立辉院长认为,原因主要来自两个方面:

第一,区块链只是解决了技术层面的问题,但政务性层面本身的问题,比如数据交互共享,必需的体系、流程甚至共享数据库还远远没有建立或完善。

“还有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比如需要一个强大的数据库(可供比照用户在网上提交的资料是否真实),建立电子证照系统,等等。光有技术是不够的。”

第二,电子政务的深度应用和广度应用本身在各个地区之间的发展就不平衡。

“区块链 政务”目前还没有大规模应用,有些地方的电子政务应用原来还不能在网上申请,你让它目前所有事项都能在网上办结,这可能吗?目前广东、上海、江浙,发展得相对快些。”

而长期奋斗在一线的提供区块链技术服务企业则道出了目前“区块链 政务”面临的一些尴尬窘境。

首先,电子政务实现数据共享存在着安全与效率的矛盾。

政务服务平台涉及大量人员、企业的敏感信息,且数据交互共享过程复杂,不仅易出现人为失误,还容易遭受黑客攻击导致信息泄露或存在内部人员泄密等情况。出于安全原因考虑,数据共享在现实情况下往往难以推进。

其次,区块链在行政上的极致就是去政府化,“区块链 政务”需要从行政思维上去颠覆性创新。

目前各部门和机构之间权责不清,各自为主,信息处于封闭状态,不敢分享,也不想分享。

“政务链是一个非常非常初级的市场,政务数据也非常敏感,而且传统的政务模式已经固化下来了,区块链技术是去颠覆打破而不是升级,本质上是要绕开部门和机构,这是很难很难做到的。”前述企业透露。

哪些领域相对容易突破?

那么,有没有一些政务领域是相对容易突破的呢?

据一线区块链技术企业透露,目前“区块链 政务”实际上还未接触到核心政务。比较可能率先上链的政务领域需要具备以下特征:

第一,业务形态相对简单,不宜涉及过多部门,否则新技术的试点项目无法落地。

“比如我这个业务办理下来,需要5个部门打破或者协同。这个在行业现阶段肯定是不适合的。”

第二,政务的属性一定是不能太敏感,首选民生服务类。

“涉及国家安全,像公安这类敏感的领域就不要去碰。民生服务类是好的,为大家减轻办事的复杂程度,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政务办理的满意度,像垃圾分类、旅游补贴等等,大家都高兴。”

对此,其他业内人士也认同,虽然区块链技术本身能提升效率或解决问题,但在没有大面积验证和使用习惯培养的前提下,还应先从相对边缘的场景去入手。

市场鱼龙混杂

据算力智库(ID:suanlicaijing)调查,目前“区块链 政务”的现状,鱼龙混杂,真假难辨。

在主流政务服务商看来,政务技术服务商首先要拥有自己的技术力量,不同的IT公司技术水准相差较大;其次要对政府之间的系统、部门和部门之间使用场景有较深入的理解,才能设计出务实的能使用的系统;最后还要得到相应的机构、协会、政府的认同。

但实干派毕竟是少数,更多人打着区块链的大旗蹭“热点”炒作。

对于目前市场上层出不穷的各种政务链,业内人士直言,“那都是假的,很多都只有一个故事,讲完就没了。你想,国家的税务系统怎可能让一个区块链草根公司来管呢。”

前述蔡院长也强调,“我也看到了一些以假乱真,鱼目混珠,混淆视听的现象,有的企业甚至是用其他东西去假冒区块链,属于‘伪区块链’。”

作为涉及公共利益的政务系统,应用新技术来破除发展难题,提升政府服务水平目的是好的,但具体执行效果如何,则需要相关部门加以重视和推进。但不管怎样,区块链作为一种新技术,为地方政府的改革和创新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