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在河南什么地方 在河南南太行山徒步行
1月1日早上7:40到达了郑州,温度是3度,但感觉不比上海冷。在车站附近的胡辣汤店吃早饭,那个胡辣汤里有肉,豆腐等,当然还放了不少胡椒,主食有油条,包子和油饼。吃完饭隔壁是家牛肉铺,牛肉,牛筋等品种挺丰富,同伴买了些,尝尝觉得挺好吃,就放了些盐,没有上海的那种用添加剂调出来的味道,应该买点当路餐的。
经验教训1:当地的新鲜东西该买点吃,强过午餐肉啊。9:00坐上中巴车出发,一开始还是一望无际的平原,11点开始看到远远的有山形了,11:30进入山区了,那些石头象是一片片叠上去似的,很有层次。
12点半到达了韩口村,我们开始徒步的地方。下了车吃了午饭,三个枣泥小饼加上些肉干和一合牛奶就成了。吃饭的地方有堵矮墙,顺手抽出一块10厘米见长的石头,上面深淡相间的有七八层呢,我嫌重没要,同伴留下了,我给石头拍了张照,没想到的是以后几天眼里看到的全是石头,真是把一辈子该看的石头都看完了。
13:10出发走入山区,海拔是440米,先是在一个山谷里走,那个谷里两边是石壁,地上全是大大小小的石头,我们就在石头上蹦达着前进。后来就是那个石条叠成的台阶路一直向上了。
在海拔1000米处看到个村子,没有看到什么人,就只见房子,条件好些的人家是石墙高筑,门是墨绿色的大铁门,上书"家和万事兴"大字,两边 靠地面处还有彩绘的石狮子,那一带大多是这个样式,好像是标准产品。这时的温度已是零下6度,不过由于一直在上坡,反而在出汗。
背包有11-12斤重,不过因为背负好倒也不觉得重,贴着后背还不会受凉。有人带塑料瓶水的话这时瓶里的水就已是冰霜啦,幸亏我带了保温瓶,还能喝到温水,经验教训2:冬天一定要带保暖瓶。
不过由于只戴了副薄手套,这时手指冷得发痛。经验教训3:冬天徒步要戴厚实些的手套,头上要带能遮住耳朵的保暖帽。就这样不停地上坡呀上坡,17:45到达了王莽岭顶上,从野路攀到了景区的大道上,还看到有索道口。
这时天已经黑了,海拔1640米,温度零下12度,由于没有带头灯,赶在头几个,坐进景区的小巴车,车把我们送到了海拔950米处的锡崖沟村。我们住的是农家旅馆,居然没有热炕,也没有取暖的东西,想来这里冬天是没啥人来,夏天倒是避暑的好地方。
由于天冷,一路上只看到结冰的水,就没看到流动的水,所以农家告诉我们水管的 水都冻了,无法提供热水的流动水啦,只能靠一个电热锅烧水给大家洗漱,厕所也不能冲水了,只能撒尿不得拉屎。
吃饭时发现自己穿的夹的冲锋衣里子一捏就是有水渗出,原来是外面气温低,人体气温高加上出汗的缘故,经验教训4:冬天徒步还是穿单层冲锋衣,可以另带羽绒衣到住地后穿上保暖。
饭后赶紧到唯一的一个小太阳处拷衣服,只见衣服里的湿气一股股地往外冒啊。拷完衣服,拿出自带的折叠塑料盆,倒入热水,把脚放进去,那个舒服呀,虽然是一小会,但是擦干后换上干净的袜子,浑身也舒坦了,经验教训5:洗簌条件差的地方还是带上盆和毛巾吧。
回到房间,一个房间四张床,当然也没有电热毯之类的,室内温度是1度,向房东又讨了一条被子垫在下面,又把带的薄睡袋摊开,盖上被子和毯子,虽然钻进去时还是冷冷的,但睡了一些时间就暖和了,后来把 袜子也脱掉了,但是由于头露在外面还是戴了抓绒帽,以至于头发被压得紧贴头皮,想起老爸以前用的压发帽了。
经验教训6:为了睡得舒服,还是自己戴个睡袋吧,薄点也可以。1月2日说是可以睡到自然醒,一大早醒过一次,再迷迷糊糊地睡着,再醒来是八点多了。
早饭是玉米粥,白馒头,一些小菜,一个鸡蛋。这天本来要上最高的1800多米的十字岭的,但是说是路有塌方断了不能去了,唉,最终介绍里最精彩的地方去不了了。10:30出发,远远的就看到对面山壁上挂壁公路的洞口。
村里有户人家办喜事,摆了很大的两个大锅在烧煮吃的,门口还扎了充气的门洞,音响里放着热闹的河南梆子,连石磨上也贴了粉红色的纸头(那石磨真不知道是怎么把这么重的石头搬运过来的,还要凿成圆柱形的),后来还看到路边停着一辆发炮弹的军用车,车牌处写着"今天你要嫁给我",山里人的婚礼真是震撼啊。
沿着一条陡峭的小路爬上公路,走在挂壁公路上了,这条锡崖挂壁公路是村里人从1962年到1991年的30年间,全村900口人动用土方23立方米,凿通隧道1200米,用钢钎,铁锤凿通了一条7.
5公里长的挂壁公路,公路上不时就有些隧道,崖壁上还有些下垂的冰柱。公路是上坡的,我们一直走到1320米海拔处,有个观景台,四周看出去就是石头、石头还是石头。
12点吃了干粮,又走了一段到一隧道口有"锡崖挂壁公路"处拍照,觉得再往前走也就那样了,就往回走了。路上听到有猪叫的声音,到路边一看,原来是崖壁的凹处用石头搭了个牲口棚,只有门是用枝条做的,其他都是石头,里面不是猪,而是三头黄牛。
路过一户人家,老太太拿出梨和山楂卖,问价格她也没有秤说是随便给,挑了三个梨,山楂可惜都干瘪掉了就拿了几个,给了五块钱,同行的人说太多了,不过本人就是这张零钱,也只吃得下三个梨,多点就多点吧。回到住处才下午两点,休息一下,吃了河南有名的道口烧鸡。
3:45分又出发,去附近看锡崖沟,只见两边笔直的悬崖,崖顶上是当地人的庄稼地,冬天了除了枯黄色的玉米杆什么也没有,这里也很贫瘠,除了种玉米似乎也没有别的什么了。一直走到一个新修的观景台处,看着面前展开的崖壁,觉得比那挂壁公路好看,但是在这种层层的崖壁上凿出路来也不简单,真正是愚公移山的精神。
4:15到一个小路口,地接说这里可以下到崖底,一路上都是大大小小的碎石凿成的路,我的下坡能力差,很快就落在了后面。
到了崖底,看见崖壁上有个瀑布已被冻成了冰瀑,很漂亮,只是太阳照不到,而且这里的空气不通透,总觉得有层薄雾的感觉。4:45又回到了崖顶。晚上等吃晚饭,有人背了花生米,黄瓜,牛肉等进来摆了一桌子,先把这些冷菜吃上了,还是觉得冷啊,就喝了一小杯浸过杨梅的白酒,渐渐觉得脸上热了,又拿出带的姜茶泡了喝。
菜也是以素菜为主,当地人养的鸡有人问过,说是不卖的,留着过年呢。村里也看不到什么人,连在外面玩的孩子也不大见,估计青壮年都外出打工了。
天冷,所以还是让主人多来些汤面,吃下去热和些。晚上照例泡脚换袜子,然后钻被窝。1月3日为了赶上晚上的火车,6点起床,6点半去吃早饭,出门发现地上铺了层薄雪。7点20出发,先是沿着公路走,是上坡,到了1140米海拔处吧,看到有个隧道,一眼望不到出口,领队告诉大家带上头灯,本人没带,只带了小电筒,结果走到一半处就灯光暗淡了,经验教训7:徒步还是要带上头灯。
走了一段中间就是水结成了冰,只能靠着壁踩着碎石走,隧道很长,据说有近一公里呢,足足走了二十分钟啊。
出了隧道,就开始下坡,那是条小道,就是碎石和黄土,还很陡,那可要了我的命了,本人就怕下坡,越是怕摔越是走不快,后面的人指点我先把登山杖插牢,脚就可以跟过去了,但是我的脚就是不听使唤,一点灵活性也没有了,看到树或大石头就去抓,没有可抓的就想一屁股蹲下来了。
走了一段看看前面还是有路,没有尽头,这段下坡路走了有一个小时,其实海拔也就下了四百米不到,从走在前面的变成了收尾的了,真差劲呀。
走到下面又是一个景区的点,一片崖壁围成了一个小峡谷,现在是冬季没人来,也就没有人要我们买票,何况我们是从野路下来的。附近有棵野柿子树,树叶全落光了,只有一个个柿子还挂在枝头。
沿着公路走了一段,一边便是崖谷,想想美国的科罗拉多大峡谷也就这样吧,可能更深更大些。看了路边的介绍才知道这里是小西天景区,前面就又要下台阶了。一路下去,刚才由于下坡紧张过度,腿都有点发软了。一路上的石头又是那种深红色的层层叠叠(据说这是页岩和层积岩),戏称拍了不少"咸肉"回去。
下到下面是个停车场,海拔已是200多米了。本来就一路走下去到我们中巴车停车处了,结果有早到的人问西莲寺,地接说在上面呢(下天梯前我是看到有个指示牌指着西莲寺前方500米),说跟你们说过的,结果人家不干了,觉得是在忽悠人,后来决定再乘电梯上去,唉,真是倒腾啊。
不过去电梯口附近看到对面崖壁上有一个很高的冰瀑布,如果不是乘电梯就错过了。那个天梯高160米,一会儿就又回到崖顶,走了一段路来到西莲寺,那儿属于九莲山风景区。寺里基本上都是当地人来拜佛的,还有人向观音求子的。因为是在山上,寺不大,沿山势有好几层,建筑的材料也是以石头为主,不过那个石头不是我们看到的层层彩色的,而是灰黑色的,可能加工过。
从寺里出来怕来不及,乘了景区的车到停车场,中午12点了,早到的人就在路边的小摊上吃面或饺子了,我们来不及,就又吃干粮了。下午1点出发,一路上还挺顺利,4点就到了郑州。找了家店吃山西脍面,那个碗端上来比我的脸还要大上一大圈,里面有面、牛肉、粉丝、豆腐干条,这么一碗也就十元钱,吃了半天,还是没有能吃完。
吃完饭离6:40分的火车还有近两个小时,就想找地方洗脚按摩,问了店家,说是附近没有,远的地方又不敢去怕掌握不好时间,就先在附近看看吧。
走到了前天早上吃胡辣面附近,见那里店比较多,就沿着路走,问了一个店家,说是没有,不死心,又拐了个弯,终于看到对面的小店写着"百年养生¥15足疗,办卡大优惠"的字样,哈哈,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啊!
用了近一小时的时间洗脚、按摩、用拔火罐走脚底,舒服啊,可惜没有干净袜子了,只得拿双已经换下的稍干的换上,经验教训8:徒步一定要带足袜子!走出店来,两脚轻快无比,连着浑身也舒坦起来,这个脚洗得真是超值,才二十元啊,在上海恐怕翻个倍都不止。六点十分到火车站,K154次正好开始检票了,上了火车,回家去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