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脉黄金法则 《人脉黄金法则》
人们都知道,自己被当成不速之客的那种尴尬滋味是不好受的。
你有可能成为不速之客的原因不外有三:一是彼此有宿怨尚未消除,如果贸然造访,别人是不会欢迎的;二是你的到来触犯了别人某种忌讳,引起别人的不快反应;三是做客时间不当,对方也会显出不悦的神情,表现出冷淡态度。
只有在你弄清导致自己尴尬的真正原因之后,你才可以有的放矢地选择时机和方式,避免以后自己成为不受欢迎的人。
1.如果你预想到别人可能不欢迎你时,不宜前往做客
拜望对象有某种避讳,而你的出现可能触动其心病,那就要三思而后行。有时你的身上存在着不受欢迎的因素,比如,身染疾病,或有些前科等,此时就应自重些,没有十分把握就不应随便去做客,免得讨人嫌。
小强患有肝炎,虽然不在传染期,但也应注意回避,可他偏偏爱串门。有的人见到他来就像见到瘟神似的,很恐惧,要么对他冷冰冰,没有一点热情,要么干脆把他拒之门外。他感到很难过,常常叹息道:“如今人情太淡薄……”
其实,小强的这种境遇完全是自找的,是缺少自知之明的结果。如果他稍微考虑一下自己对他人的影响和他人的心理状态,就不会自寻烦恼了。
2.你与拜望对象积怨较深时,不要贸然前往做客
人们之间发生了误会或纠纷,如果矛盾较深,这时即使你有言和的诚意,主动上门作出友好姿态,但也难免受到耿耿于怀的对方的冷遇,使你下不来台。当对方依然对你存有芥蒂时,最好事先通过第三者疏通一下,传递言和的信息,在取得对方的谅解后,再走访不迟,那时你将会成为受欢迎的座上客。
3.如果你发现做客时机不当,应主动退避
你拜望别人时,应善于察言观色,对自己的到来是否得当要及时做出准确判断。
即使你们之间关系不错,但因时机不对也可能使别人感到不悦,比如,对方正在忙着处理紧急事务,或眼下正心烦,不愿见人,或身体不适,无心会客。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会表现出冷漠神情,使你感到窘迫。为此,在拜望别人时,你还要留心对方的暗示。
有时对方有急事要做,又不好意思逐客,便会做一些暗示性动作,比如目光不专注、看表等。你应意识到对方有事要办,自己不宜久留。
在拜望他人时,如果你正碰上人家有远道的客人,或正在商谈什么重要事,自己在场不方便时,就应及早走人。
上门做客是一种结交朋友、加深友谊的良好方式。但是一定要选对时机,你要识时务,有眼力,不要等人家逐客时你才走人,那就被动、难堪了。
在单位工作,每一个人都想结识一两个铁哥们,以便在某些时候能够彼此帮忙。结交朋友,本是十分正常的事,但是一旦你和单位中的某一两个人的关系非同一般,胜过与其他同事的亲密度,形成一个小圈子的时候,灾害也随即降临了。在职场拓展人脉,最忌搞小团体了,搞小团体常会引起同事和上司的不满,影响你在单位的人际关系,甚至贻误你的前途。
举个例子来说明,公司有两个参加培训的名额,可以拿证书,又可以当作度假,是个肥差。今天的办公会上定人选,关键时刻到了。财务部李主任提议让女出纳去,大家互相观望没有表态。“谁都知道你们俩好得穿一条裤子都嫌肥!”很多人都在心里嘀咕。
其实在每个单位都会有这种情况发生,或利益一致,或工作需要,或纯粹脾气相投,一些人很自动地就组成了小团体。
他们开会时喜欢坐在一起;午餐时还交换不同的食物;在楼道见着了会多聊几句;午休时互相串门;女人们下班时还会等着一起去搭车。更有甚者,唯恐别人不知道他们有关系,人前人后总要表现出亲密状。
在单位过多暴露自己的“小团伙”,在办公室里做“圈地”战术,确实不是明智之举。
办公室中几个人过于亲密容易让人产生反感。同一个部门的人,和这个明显投机,和那个淡漠相处,本身就容易引起同事间的矛盾而妨碍工作;不同部门的就更让人多心,甚至会让人怀疑:这个人老和别的部门的人来往,没准把部门内部的事全抖搂出去了。
在办公室里搞“小团伙”,易引起别人的戒心。如果别人要议论他们当中的任何一个,都要看看另外的人是否在场。无形中,他们失去了获得真实情况的机会。
在办公室搞“小团体”,除了让自己感到工作时间不那么紧张枯燥,上班像上剧场外,最主要的恐怕也不单是找人说点心里话,发点过分的牢骚,而是为了形成一定的势力,即使不是将来有所作为,最起码关键时刻有人帮一把。在你遭到别人攻击时,他们也可以为你解解围;甚至有了空缺也能够不显山不露水地给你提提名。
但是,如果你们的“小团体”平时非常惹人注目的话,你们当中的任何一个人为你们其中的某一个人所说的话、所做的事都会被别人视为“不公正”的,因此,不仅不会引起大家的同情和共鸣,更不会被公司所采纳。
要知道,真正的朋友从来不是在工作时间结交的,最起码你在上班时间不应跟他们表现得过于亲热。
李先生是一位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律师。闲暇的时候,他常与其他三位同事打高尔夫球、吃午饭,或者在办公室里聊天。他和妻子以及其他夫妇们都已习惯于在周末一起出去旅游。李先生逐渐感到自己的晋升总是比别人慢,他怀疑是否受了朋友们的影响。
一直得不到升迁的李先生经过认真思考,认为自己所能够采取的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完全远离这个小团体,于是他辞职另找了一份工作。在新的岗位上,他决定迈着坚定的步伐,成为集体而不是办公室的特殊团体中的一员。
事实上,无论对老板还是员工来说,办公室的派别之争都是一种挑战。
在对待派别问题上,管理者往往要从多个角度观察,才可能保持做出决定的客观和公允。在一家跨国公司从事人事管理长达12年的宋经理认为,在工作以外的时间里,下属职员做什么事情都是不可以干涉的,但是,在办公室里可就要另当别论了。
因此,这位经理建议管理者们找一个把所有人聚集在一起的机会,例如在工作以外的社交场合或无需讨论工作的午餐会,让员工们有一个在轻松氛围下相互结识的机会。这位经理还告诫管理者们,即使产生了帮派,确认一下仍然是很有必要的。
如果你已经身为帮派的一员,并感受到自己的工作表现因此而受到了影响,那么与之保持适当距离将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余,你有必要限制一下自己的社会活动。例如与其他同事共进午餐,为帮派之外的人提供帮助。不要在办公室里高谈阔论你的周末是怎样与他们共度的,那只会增加其他同事的反感。
生活中,人们常常会遇到一些送礼送出麻烦、好心无好报的现象。例如,别人结婚时,你不要送钟,因为“钟”与“终”谐音,让人觉得不吉利;给意大利人送菊花,给日本人送荷花,给法国人送核桃,都会引起对方反感,甚至会导致双方关系的恶化。
送礼时,要了解对方的习俗与禁忌。在人际交往中,我们应了解当地的习惯、爱好、风俗、禁忌,以免成为不受欢迎的人。古人将这种人际交往的规则称为“入国问禁,入乡随俗”。
“入国问禁,入乡随俗”,此话源于《礼记?典礼上》:“入境而问禁,入国而问俗,入乡而问讳。”是指每到一地得先了解那里的禁忌和尊重那里的风俗。
古代的人们讲究吉利,凡是遇到忌讳的词,就要想办法把它变一变,用别的词来代替,这就叫避讳。例如,江浙一带大年初一就有许多忌讳,人们不能说病、死、破、败等不吉利的字眼;假如小孩不懂,偶尔不小心说出了口,大人就用手纸去擦一下小孩的嘴巴,表示虽然说错,但已擦干净了,所谓“童言无忌”嘛。
在民间流传着一个有关巧媳妇的故事。从前,有个名字叫王九的人,他有个聪明乖巧的儿媳妇。有一天,王九的两个朋友张九和李九,一个提着一壶酒,一个拿着一把韭菜,去请王九喝酒。偏巧王九不在家,两个朋友只好请王九的儿媳妇转达他们的邀请。
王九回来后,儿媳妇对公公说:“张三三,李四五,一个提着连盅数,一个拿着马莲菜,来请公公赴宴席。”这位巧媳妇巧妙地把与公公名字(九)同音的字一一作了改变,既正确转达了意思,又避免了公公名讳,堪为精通避讳之道矣。
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存在着不同的风俗禁忌,而导致这些风俗禁忌的原因也是多种多样。一些风俗禁忌是受自然环境的影响,经过长期经验的积累而形成、遗传下来的;有些则是由于受生产力条件、文化发展等因素束缚而形成的。然而,现在随着社会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发展,反映旧时代封建色彩和体现落后生产方式的风俗禁忌日益消逝,但作为残余尚有余绪。至于那些由自然环境的制约而形成的风俗禁忌,则很有可能会长期存在。
如今,随着人们活动与交往范围的扩大,入国问禁、入乡随俗应成为我们拓展人脉、构筑好人脉的一项重要原则。在现代跨行业、跨地区、跨国际的人际交往中,我们应尊重民族风俗习惯,尽量避免触及他国、他地、他人的种种禁忌。
首先,在人际交往中应避免当众说出某些“不雅”的名词。男性在女性面前要说话“雅”些,以免显得“粗鲁”;女性自己也要以身作则,说起话来力求其“雅”——这就是现代社会生活的一种方式。
其次,与人交流避免探问他人的隐私。每个人的生活里都需要保留一些个人的隐私。即使有些已经成为众所周知的注意事项,你若是莽撞地询问,也会被认为犯了忌讳,不免被视为不识大体。比如,矮子面前不说人“短”话;麻子面前不提芝麻;情人面前不赞美女;在久婚没孩子的夫妻面前,你千万别劈头便问:“怎么还不生孩子?”
另外,要尽可能多地了解交往对象个人的习惯及其乡邻的禁忌。避免触及他国、他地、他人风俗禁忌的事项很多,日常生活中,几乎无时不有,无所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