刀郎这么多年去哪了 刀郎消失的原因
然而如今很少在媒体上有刀郎的消息,那么刀郎去哪里了呢?为什么几年都销声匿迹?刀郎在2004年创造了刀郎奇迹,这可以说是内地歌坛独一无二的成功。
就像刀郎成功是个谜一样,刀郎奇迹迅速消失也是一个谜。为什么当年刀郎在大热的情况之下,该出手时不出手,而在过了最佳时机六七年之后反而开始巡演呢?刀郎的解释让我们了解到了当时一般人所无法了解到的特殊性。
刀郎说,当《2002年的第一场雪》走红之后,在新疆有一种独特的压力。在一些人眼中,你既不是新疆人,也不是土生土长在新疆,你凭什么成了新疆音乐的代表。特别是王洛宾的前车之鉴让刀郎不得不谨慎。
王洛宾大量整理、传播新疆音乐,开始,还是王洛宾整理、改编,之后就有很多混乱,变成了王洛宾创作,这使一些人感到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歌贼”行为。刀郎的朋友力劝刀郎不要被人们称为“王洛宾第二”。
在内地火了之后,刀郎的音乐依然伴随着批评声。“我觉得原来的那种自信是建立在我的音乐上面,就是建立在一个音乐理想上面。那当你把这个音乐理想拿出来跟大家分享的时候,
你突然有人把它拆掉,是有人认可,但实际上那时候你看不到它,看不到好的那一面,我看到的是,因为你觉得它是个信仰,在我内心里面这个时候有人来把它拆了,拆了之后整个信心就崩溃。”
刀郎选择了逃避,“我不敢去面对这些东西,因为我觉得完全我自己,自己都已经没有了。所以其实在2005年的时候,我是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我觉得能够觉察比不觉察到好。
所以那时候觉察到之后呢,我就一直,甚至每天我在问自己,我也在找原因,找答案,后来慢慢、慢慢其实发现,当然中间经历过一些事件之后,你包括有些大的事情也好。”
针对选择“归隐”的问题,刀郎在前几年有过回应,“是调整心态,也是逃避现实。当时就觉得做歌手没有那么纯粹,除了唱歌以外,还要去面对很多没有意识到的情况,比如各类商业活动的应酬,心态上一下接受不了,生活不再是最初想要的,于是就回到了新疆。”
后来,刀郎对自己的音乐是这样解释的:现在的流行音乐是一种港台价值观,人们缺少一种本土的文化认同,人们需要一种自己习惯的,可以放松的情绪表达,需要一种安全的根源的音乐。音乐即使再糙再烂,只要有情,有真就好。
刀郎本身就对出名不感兴趣,再加上不善也不爱解释,于是就以一种拒绝所有活动,断绝所有采访的方式进行冷处理。刀郎说,怎么红不知道,但怎么不红还是可以办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