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珮瑜为什么没结婚
最近奇葩大会的播出让很多人认识了一位京剧大师,关键这个京剧大师还不是一点的帅,如今的瑜老版已经是大家口中的小冬皇,受到很多人的喜爱。为什么没结婚?王佩瑜的老公是李子腾吗?下面,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来北京跟一位90多岁的名家学戏,有一位为了看她一眼赶来的记者说:"她就是京剧界的‘李宇春’。"这话可能不爱听,总有人把她比作"超女",说她长得像周笔畅,又说她在京剧界的影响堪比李宇春,造成的震动不亚于郭德纲。
实际上,在圈内的成名早于上述任何人,她的唱念做打也不像李宇春那样有争议。1978年出生的她被《人民日报》称为京剧界的传奇人物,谭元寿有一次看到她演出说:"这不是孟小冬吗?"孟小冬是梅兰芳的外室,解放前最好的女老生,从此,被称为"小冬皇"。
14岁才正式学戏的不是世家子弟,只是因为有个票友舅舅入了行。她在从艺道路上没有经过坎坷,一上台就是碰头彩,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个女老生,她25岁就当上了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副团长兼支部。近几年京剧界有主演当团长的惯例,但在论资排辈的圈子里,50年来从没有这么年轻的团长,以至于在她很年轻的时候就已经有了"瑜老板"这个称号,在电视台做节目时,杨澜也恭敬地称其为"瑜老板"。
瑜老板在京剧圈真正造成的震荡不只是她十几岁就开始唱40多岁的演员也拿不下来的戏,而是在2005年初,她辞职自办了戏曲工作室。在她之前,于魁智等名家办过以自己名字为招牌的工作室,著名青衣张火丁的工作室发展得还有声有色,不过,这些工作室都是挂靠在中国京剧院,以国企形式存在,拿的是国家工资。的工作室是第一个自负盈亏的,她带领了12个人的班底,像解放前名角独立挑班唱戏一样,在武汉开了第一个个人专场。
京剧和曲艺不太一样,郭德纲组织七八个人可以组成德云社,这些人日常照样有别的工作和收入,可是京剧票友和专业的区别很大。像这样的女老生或男旦,各地戏校培养了不少,除了她和胡文阁,没有一个能进入正规院团的,全在江湖上串场子,日久年深,功夫就废掉了。
即使是专业演员,京剧和舞蹈一样,也是改行最多的,她们中稍有姿色的都去做了演员。有个前景很看好的武生刘子蔚曾是扮演梅兰芳的候选人,他在十几年前就改拍琼瑶剧了。京剧看似容易,真正唱起来却很困难。
央视戏曲频道曾经请戏曲行当出身的影视演员表演,徐帆曾是武汉京剧院的大青衣,如今她上台,对着词还磕磕绊绊唱不成句子,她在电视剧《青衣》里的所有唱段,都是由张火丁幕后配唱的;中国戏曲学院毕业的秦海璐,已经不敢开口,在戏曲频道表演居然唱了首流行歌曲了事。以前的戏曲专业学生定向分配,入学前有严格把关,现在有钱就可以上学,学完后立即失业,这也是京剧演员大量改行的原因之一。
在走上社会之前,曾经考虑过各种问题,只是困难比她想象的更多,或许她还有上海京剧院这条退路,就没有郭德纲那样无产得更彻底。京剧是政府扶持的国粹,有很多领导票友,这是有利因素,只是这些政策支持只针对国企。想学习旧时的戏班制:名角不须养团,只要养他的行头,低成本运作,票款由主角、、剧组三家分成,人数最多十来个。
目前的国企形式的演戏方式是:到外地演出会有七八十人的建制,交通、食宿、收入按固定工资计算,龙套也要跟着长途跋涉,而实际上在当地找龙套演员要经济得多。
以前角儿挑班时,琴师不好好拉可以拿小棍抽他,如果琴师家中有事,角儿又要全部包揽费用。现在新社会当然不讲这些,主角觉得琴师拉得不好也不好说什么,唯有委婉商量,大家都拿一样的工资,龙套的资历或许更长。
京剧界是汪混水,一直说要改革,不过是排些新编历史剧,或是把《哈姆雷特》做成改良京剧,用现代诗的词、普通话念白加上英文字幕,糊弄一下外国旅游团。很多演员无戏可演,尤其是女生男旦,他们不能演现代京剧,必须扎上靠、勒上头才能雌雄莫辨。成为了角儿还好些,他们的演出有90%的观众是为了看她,但没名气的只好坐冷板凳。
希望实现剧团股份制,固定人员只有化妆、鼓师、琴师和主要配角,每人月工资有一两千块即可糊口,余下的收入全部按卖座分成。为了实现这个乌托邦理想,她在一年中做过旅游演出、进高校、下农村、给企业唱堂会,日常开销还是不能保证,试验以失败告终。
她又回到了上海京剧院,没有了团长的职位,重新做回普通演员。她辞职时议论四起,包括一些戏迷都认为上海京剧院对她悉心栽培,她这样做是忘本。说:"难道我出去是作贱自己吗?我也不是要和培养我的人作对。
"她想以个人力量改变体制的痼疾,颇有些堂吉诃德的理想主义。现在的退回她不认为这是一种失败,一旦时机成熟,她还会再次下海。"我想到了这个结果,但是我要让所有人看到我的姿态,我不是混吃等死的,还是有人会做这种傻帽儿的事,即使有点悲壮。"
失利的原因有很多:一是观众看白戏的风气,京剧长期不景气的状况下,很多新戏需要观众,于是剧团送票给赞助企业,台下的都是昏昏欲睡的非戏迷,漠然地鼓掌。说她一面临这种观众,就没法兴奋起来。按一个戏迷的说法,京剧是不能听唱片的,看电视也不行,一定要听现场,演员的劲头全靠观众的叫好刺激起来,在沸腾的环境里观众也容易激动。
去年的昆曲《牡丹亭》吸引了不少白领观众,有些媒体认为国粹的春天到来了。对此不以为然:"他们是冲着白先勇来的,如果我找余秋雨写戏,连演一个月,同样爆满。
现在我也可以很轻易地找到赞助商,掏几十万元整场演出,但难就难在常态演出没法维持。"常态演出需要真正的戏迷买票维持,而观众已经没法习惯传统戏曲的审美模式。
想要克服对京剧模式的不习惯,说穿了,就是要有偶像型演员的出现,而王瑜就是应运而生的。在她之前,京剧界的偶像人物是于魁智、张火丁。也是因为迷上于魁智的华丽唱腔和英俊外形才立志学戏,无论专业人士怎么批评于的唱法,还是认为他在引导观众上"功德无量"。张火丁是大青衣,她的忧郁、神秘、羞涩对中年男戏迷有很大的杀伤力,但她过于低调,很少接受采访。
在十几年前就是中性打扮,但随着中性风越刮越烈,很多人才突然发现在"腐朽"的京剧行居然有她这样时尚、不顽固的年轻演员。的"粉丝"群叫"瑜门",按照一个她的反对者的说法,都是些女大学生在崇拜她,当然这其中有老年观众,但在的客里,留言的绝大多数是青年女性。
她们用的都是一种花痴语调。例如提到自己定制西服的讲究,"我的西服肯定得同时区别于纯男式和纯女式,要集中突出中性美。所有的西服都是在Newyorker定制,款式基本选择‘英国式’,带点掐腰"。有一个"粉丝"就说:"看了老板几张穿西装的照片,觉得所有赞美的词放上去都还不够。"或是"一个词:儒雅"。
她的客留言多是这种内容:"老板真帅啊!""昨晚又梦到瑜老板了。"这些人可能并不听戏,就是来表达对个人魅力的喜爱。对于这样的关注,她自己也略有无奈:"为什么总要看我这张脸呢?这脸也没什么好的。"但她并不反感这类声音,"只要能让京剧之外的人注意这行,别人怎么说我都行。
如果他因为我这个人,能上网查、看戏曲频道,通过这三个字找到无数相关名词,有可能成为京剧观众,克服开始的欣赏过程,我宁可做块垫脚石,哪怕她们以后不喜欢我也没关系。
"所以有任何借力借势的机会她都不会放过。比如并不喜欢和男旦同台演出,因为她曾经参加的这类演出都一塌糊涂。乾生坤旦是个非常好的噱头,实际情况是,没有一个女老生的身材能比男旦高,又是身材比较瘦小的类型,站在舞台上总有些滑稽;男人的调门本来就比女人低沉,这种戏又要求男人比女人嗓音尖细,唱起来很吃力。
有一次和一个男旦演出,因为对方提高调门很累,她就降调处理,结果压不下去,很多词是哼哼出来的。
观众不答应,堵在门口,把她看戏的父母也围在当中,要求给个说法:要么是她重唱一遍作为补偿,要么不许走。虽然有过这种经历,但在杨澜节目做客时,还是很痛快地和男旦胡文阁合唱了一曲《武家坡》。角儿是不轻易开口的,可即使在普通的饭局上,也会主动提出唱一段。
电视的传播作用比她在舞台上唱几年都管用,自从做了访谈节目,采访她的记者突然多起来,人们才发现京剧界也有另类的人物。从学戏时开始穿男装,唯一一次女装是她20岁生日时,为了安慰母亲,拍了一组女装艺术照,生活中她穿T恤,上台时西装、马褂。
今年"三八节"她去西单看电影,买票时售票员看出她是女人,告诉她今天半价;转脸她上厕所时,被清洁工轰了出来:"男厕所在对面。"这种情况很常见,一个戏迷以茅威涛为例训诫她:再不恋爱、结婚会引来流言纷纷,但坦然到在客上回应:这是我自己的事,不用别人管。
电视上男旦胡文阁表示,别人把他当女人,他会非常愤怒,卸下妆他会以说脏话来显示自己是男儿身;而完全是一副爱谁谁的状态,她最喜欢的艺人是张国荣,张死时她大哭了一场,连着三天眼睛都是湿的,同时她又擅长模仿邓丽君,几能乱真。
除了具备外在的偶像气质,比"超女"多了一些文化积淀。像她在客上写的某段评论:"穿上是为了脱下,出生是为了死去,走近是为了离开,相爱是为了散失,这样一琢磨,就有一种很幻灭的感觉。还是用伊夫·圣罗兰的一句话来结尾吧:‘但我没有找到这样快乐的人。
’"她最喜欢的戏是《捉放曹》、《击鼓骂曹》和《打棍出箱》,因为这几出可以展示她的秀气扮相和余(叔岩)派唱腔身段,最讨厌的是《四郎探母》,原因是这个人物吃软饭,又爱哭,"哪有那么多委屈,不是个爷们儿"。
每天要练两三个小时功夫的也会看"超女"和"加油!好男儿",她对自己适应当下的中性审美潮流很清楚——"瘦、白就是美人"。
对于20岁的小女生喜欢俊俏的中性男女也觉得无可厚非。"我也是从肤浅过来的,20岁的人喜欢帅、酷,当她们25岁时就会开始对艺术有理解,经过互相扶持的阶段,到了60岁时就会分析我的唱腔和余叔岩、孟小冬有什么差别。人最幸福的就是能和偶像生在同一时代。"对自己偶像身份的认同有异于前辈的意气风发,她说:"年少气盛者往往有真情怀。"而现在的"粉丝",喜欢她的就是不谦虚和年少气盛。
"瑜老板"当然是女生了,而且是京剧界最着名的女生之一。她的真名叫 ,1978年3月4日生于苏州, 上海京剧院着名京剧余派(余叔岩)女演员,师从王思及。
瑜老板一开口,邓丽君的声线娓娓道来,让观众都忍不住起立鼓掌。但若你以为这就是瑜老板的全部了,那就大错特错了,这位拥有邓丽君般迷人声线的评委,其实是当今坤生第一人,京剧界有名的女老生。
神马?还有女老生这一说?out了吧!京剧界向来有"乾旦坤生"的说法,以梅兰芳为首的"四大名旦"全都是男孩子,自然演老生的就有女孩子!上个世纪初出生的孟小冬就是一个唱老生的名角,被誉为"冬皇",她最后嫁给了传奇人物杜月笙。
而"瑜老板"就是本世纪另外一个唱老生的名角,因为和孟小冬都是余派(余叔岩)传人,又都是女生,所以,又被称为孟小冬第二,而且还被称为"小冬皇"。
观众对"小冬皇"[]并不陌生,但是在她走上《朗读者》舞台之前,没人能想到朗诵与京剧也能结合在一起。在节目中,用京剧韵白朗读了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在网络上引发热议,大众不仅为新奇朗读形式喝彩,古诗词用京剧韵白来朗诵,也引发了不少网友对京剧的热情与好奇。
近期,接受了记者的信采访,虽然此前她在一些新式推广京剧中曾遭受前辈的质疑,但是却一直没有放弃,不过也告诉记者,"希望自己不要太红,这件事情是双刃剑"。
谈及走上《朗读者》节目的缘分,告诉记者:"在这样一个节目的平台上,除了分享自己的成长经历,同时也有机会可以给广大的观众和读者能够分享京剧之美,这个也是我觉得上这个节目很重要的意义嘛。大家会觉得这是一次诗词和传统戏曲结合的挺有意思的尝试,而在我们开始做这个策划的时候,其实我也是跟节目组一样,坚持一定要用京剧的韵白来念,我要朗读的这一段诗或者词,这是我非常愿意坚持的,因为当我只是作为一个朗读者的时候,可能就少一些艺术的魅力和艺术的感染力,而当我用京剧的韵白来念这段宋词的时候,它一定会有更好的戏剧和舞台的感染力。
"
在京剧行业可谓算一个"离经叛道"之人,不过这么多年用各种形式对京剧进行推广,让在梨园内外都不乏人气,也带动了不少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如今甚至也会有京剧和流行歌曲结合再创作,对推广起到很大的作用,不过过多的曝光以及各种新鲜的结合与推广,也会受到一些老艺术家的质疑,"在做一些尝试的时候,很多我们这个业界的老师们发现他们的学生和孩子有一天不在他们的规范当中去做他们认为对的事情的时候,一定会有质疑。
如果要问在这个过程当中有没有经历过一些困难,我觉得困难一定是有的。
而更多的困难来自于自身如何来提高,如何来适应和满足今天的观众们的需要。不过作为传统艺术的从业者,我始终坚持个人的一个京剧演员的属性,就是我希望自己不要太红,这件事情是双刃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