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弘景山中和所有 陶弘景为什么被称为山中宰相?自己预言生死
陶弘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今南京)人,被人称为山中宰相。其父陶贞,曾任孝昌令。后来因为其父被小妾所害,陶弘景所以终身不娶。成年后,陶弘景身高七尺七,神态端庄,淡眉明目,身材修长,曾读书破万卷,以不知为耻。陶弘景又善琴棋,书法草、隶尤妙,实在是风姿飘飘好少年。
在公元479年,萧道成当相国,把陶弘景提拔为侍读,教他的公子们读书。公元492年,陶弘景上表辞官,脱掉朝服挂在神武门,直接离任而去。南朝梁朝时,每当有吉凶征讨等大事,皇帝都会向陶弘景咨询,陶弘景往往每月有数次书信往来,被人们称为“山中宰相”。王公贵族们不断进山拜会陶弘景,每逢节令,馈赠不断。但是陶弘景往往推辞,即便勉强留下,也会令下人发出去给穷人作了功德。
公元505年,陶弘景移居积金东涧。陶弘景擅长却谷导引,隐居茅山四十余年,八十岁时,看起来仍像壮年人。陶弘景身无病痛,而且能自知死亡日,预先写下告逝诗。公元536年逝世,年八十一,不愧山中宰相之名。
宜都王萧铿字宣俨,是萧道成的十六子,三岁时死了母亲。刚懂点事,便去问母亲在哪里。侍从告诉他,妈早死了。萧铿对母亲思慕不已,坚持蔬食,经常祈请,希望梦中一识母亲音容。萧铿到六岁时,梦见一个女人,称是其母。萧铿悲哭着向从前侍奉过母亲的人讲述梦中人的容貌、衣服。他们说:“正是你亡母。”听者为此唏嘘落泪。萧铿清秀颖悟,品行也好。
公元493年,出任南豫州刺史,并都督两州军事。他十岁时就已经善于射箭,总嫌箭靶太宽,用甘蔗插地,百步外射去,十发十中。494年,萧道成之侄萧鸾为了夺位,大杀萧氏诸王,萧铿知道自己在劫难逃,仍在侍从簇拥下闲庭信步,边踱步,边吟诵西晋文学家陆机名篇:《吊魏武帝文》,深沉地说:“过去以四海为己任,死前把爱子托咐别人。”吟哦再三,左右都注不成声。萧鸾赐予毒酒,萧铿从容赴死,年仅十八岁。
萧铿七岁入学,那时陶弘景为诸王子侍读,八九年中,师生融洽相处。492年起陶弘景隐居茅山,后来某晚,忽然梦见萧铿来访,凄惨地向陶弘景诀别:“我于某日无罪被赐死,过三年将投生某家。”陶弘景问他幽冥中见闻,萧铿避而不谈。陶弘景惊醒后,立即写信去京都查核,得知宜都王果然在那天被害。陶弘景感慨不已,写下了《梦记》,以缅怀师生之谊。
陶弘景在当了十多年侍读后弃官隐居茅山,距都城建康(今南京)约50公里。他静修、却谷、导引,为感知萧铿的永诀创造了良好条件。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战乱频仍的时期,帝王的频繁更迭,都以杀戳为前提。就以萧鸾为例,他是萧道成的亲侄,为了抢登王位,在494年先后废杀郁林王、新安王,对他的叔伯兄弟,侄子们毫不留情,常在夜间突然发兵围宅,对萧铿赐以药酒,使得全尸已是“恩典”,就这样他成为齐明帝。
陶弘景与萧铿毕竟师生多年,感情深厚,这是临终信息能遥感的物质基础,陶弘景与萧铿分手刚两年,梦铿来诀别(至于三年后投生之说,则是封建迷信的投影),醒后查访属实,定使陶弘景感慨系之。
可惜如今在陶弘景传世遗文中,那篇《梦记》已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