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邕的书法 贯通书法史 蔡邕《笔论》《九势》

2019-06-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今河南杞县人,在汉灵帝时官至议郎,董卓伏诛,被司徒王允俘虏,死在狱中.他通经史,音律,天文,辞赋,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称,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熹平六年编订<六经>文字,其中有一部分由蔡邕所书,石碑立在太学门前,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几乎填满了道路,又传说他曾在鸿都门前看到人用帚写字,受到启发,从而创飞白书法,原有<蔡中郎集>已佚.蔡邕的书法 贯通书法史 蔡邕<笔论><九势>他的

蔡邕,东汉文学家,书法家,字伯喈,今河南杞县人,在汉灵帝时官至议郎,董卓伏诛,被司徒王允俘虏,死在狱中。他通经史,音律,天文,辞赋,书法,尤其擅长隶书,有“骨气洞达,爽爽有神”之称,在当时及后世影响很大,熹平六年编订《六经》文字,其中有一部分由蔡邕所书,石碑立在太学门前,前来观看的人络绎不绝,几乎填满了道路,又传说他曾在鸿都门前看到人用帚写字,受到启发,从而创飞白书法,原有《蔡中郎集》已佚。

蔡邕的书法 贯通书法史 蔡邕《笔论》《九势》

他的书法理论今有《笔论》、《九势》收录在《书苑菁华》

《笔论》的主要内容是说书写着应有的精神状态以及提出了书法中的物象,开篇就是书法史上很经典的名句“书者,散也,欲书先散怀抱,任情恣性,然后书之”他认为写字就要把心中所有事都抛开,随着自己的性子来,如果心里有急事,就算用再好的毛笔也不能写好。

蔡邕的书法 贯通书法史 蔡邕《笔论》《九势》

他的理论直指书法的最高境界,不用再想笔画的方圆曲直,章法的疏密欹正,而是抛开一切,抛开心有成竹,一任于心,这才是真正的书法。而对待书法的态度,又是极其认真的。书写前要先静坐思考,“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

蔡邕的书法 贯通书法史 蔡邕《笔论》《九势》

接着他有提出书法中非常重要的物象概念,他没有直接述说,但大意已是后世书法物象评论的滥觞。他说“为书之体,须入骑行,若坐若行,若飞若动......若水火,若日月,纵横有可象者,方可谓之书”,其大意也极易理解,便是把书法的形态融入到自然界的万事万物中,也是书法的形态本身就取法自然的物象的双证。

《九势》的主要内容是解释了书法中一些常用的笔法,转笔,藏锋,藏头,护尾,疾势,掠笔,涩势,横鳞等用笔法。又说书法起始于自然,这点可与笔论相互印证,自然的规则已成之后,就诞生了阴阳,有了阴阳,就有了形势。

我们写字应藏头护尾,始终让笔在笔画中间行走,写字才能有力。又说“势来不可挡,势去不可遏,为笔软则奇怪生焉”提出了书法中的势,又提出了毛笔的特性和书写的关系,因为毛笔头是软的,因为是软的就可能造出许多不同的形态,或方或圆,或粗或细.

.....这是毛笔神奇的地方,也是书法千姿百态得以形成的基础。最后,他指出,无论是谁,要想在书法中达到很高的层次,必须十分用工“须翰墨功多,即造妙境耳”,这也可以看出蔡邕本人对功夫的看重。

蔡邕是中国书法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书家,他的言论一直影响着后世的书法走向和品评。他提出的物象等概念也一直为后世所沿袭,隶书经过蔡邕的积极总结后便盛极而衰,从此开始走下坡路,楷书的新时代到来,虽然蔡邕未必像后世所传在书法上有多深的造诣,但他的影响永远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