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妮铁血丹心 铁血丹心 王者之师 ——平山团组建八十周年记(一)
【编者按】本文系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平山团组建80周年,由河北文史研究馆馆员、西柏坡——平山革命历史文化研究学者、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志平先生主编,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河北省中山国文化研究会、爱平山网、中山国公众号等联合推送的专题文章。
陈宗尧同志时任八路军718团团长,他亲率全团辗转几百里路去背米,不仅自己背米,而且将战马贡献出来驮米。全团指战员在他的感召下,人人精神百倍,无一开小差。左齐同志是该团的政治委员,他在战争中失去了一只手,开荒时拿不了锄头,就在营里替战士们做饭,挑上去给战士们吃,战士们感动的不可名状。
这一回你们是去长征的,一直到湖南、广东。要准备饿肚子,没有房子住,生病受伤没有人抬担架,你们要用最大的毅力去克服困难,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要像“王者之师”。
——毛泽东
你们是平山的子弟,边区的子弟,生长在太行山脉上,你们执行了捍卫家乡、捍卫边区的神圣任务。这特别证明了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
——聂荣臻
我们是人民的军队,我们是为了解放千百万华南的人民而南征……用我们的血和肉,献给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
——王震
1937年“七七事变”后,全面抗日战争爆发,120师359旅战地工作团到平山扩军征兵,仅用了一个月零三天,就有1700名平山子弟参军入伍,这个数量是平山县当时适龄青年的十分之一。其中1500名被编入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被平山群众亲切的成为“平山团”。
平山团第一任团长是陈宗尧。从此,这个由平山男儿组成的队伍,转战太行山,屯垦南泥湾,南征北返,继而挺进大西北、驻扎新疆阿克苏戍边垦荒。他们中有的人血洒太行山,有的人牺牲在惨烈的南征北返,有的人倒在解放大西北之路上,大部分人再也没能回到故乡平山。平山团英勇战斗的精神和对党对人民的高度忠诚,也是河北人民的光荣和骄傲!
值此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平山团组建80周年之际,谨以此专题,向所有为了民族解放事业献出热血和青春的伟大的中国军人致敬!
快当八路军去
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者制造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抗日战争全面爆发。7月8日,中国共产党通电全国,号召:“全中国人民、政府和军队团结起来,筑成民族统一战线的坚固长城,抵抗日寇的侵略!国共两党亲密合作抵抗日寇的新进攻!驱逐日寇出中国!”
9月25日,八路军于平型关首战告捷后,八路军各部分兵创建根据地。9月28日,120师359旅旅长王震率部来到平山洪子店镇。王震向中共平山县委传达了党中央关于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创建抗日根据地的指示,指出当前的首要任务是扩军。之后,留下陈宗尧、刘道生、李铨等人在平山县扩军。
在此期间,冀西特委李德仲、栗再温、徐达本等也来到了洪子店,与当地党组织一起组织动员群众参军抗战。
10月7日,八路军战地救亡工作团、冀西特委、平山县委合编成十余个扩军小组,分赴全县各地宣传发动群众,进行扩军。扩军小组走到哪里,就把抗日的标语写到哪里贴到哪里,就把抗日的歌曲唱到哪里,把抗日的道理宣传到哪里。国难当头,为保家卫国,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在共产党员的积极带头作用下,全县东西南北立即掀起了从未有过的参军热潮,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模范人物和村庄。
陈宗尧带领的扩军小组来到西部深山猫石村,该村县委委员梁雨晴率先报名,随后,赵祥祥、崔庆山、崔二秃、郄三狗、姜哲、史吉吉、史二脏等共产党员也踊跃报名参军。在共产党员的率先垂范下,这个只有60户人家的偏僻小山村,就有多达34名青壮年参加八路军。陈宗尧当即将这些新战士编为第1营第1连第1排,并任命刘桂云为营长兼连长,黄胜斌为营教导员,刘金彪为连指导员,梁雨晴为排长。
刘桂云等带领这一排人,翻山越岭,沿滹沱河东行,来到霍宾台。该村是平山县党组织创建人于光汉的家乡。抗战爆发后于光汉再次回到家乡,家乡已组织起60多人的抗日游击队,其中共产党员15人。该村李法庄是平山县第一位农民党员、第一位农村党支部书记,还担任过第二任县委书记,八路军一到,他立即报名,其他游击队员也大部参军,被编为第1营第1连第2排,李自林任排长。
紧接着,这支队伍继续向东,在滹沱河南岸的丘陵地区大吾村一带,又成立了第1连第3排,由赵祥祥任排长。就这样,这支令人十分瞩目的队伍,以自己特有的亲合力、说服力,走一村带一村,走一路影响一路,像滚雪团一样越滚越大,人数越来越多。
在平山城西的回舍区,十多天的时间就有300多人报名参军,被编为平山团第2营。其中,仅区北端的田兴村就有47人,并出现了兄弟双双入伍、父子一同参军的动人景象。
-上阵父子兵
田兴村就有这样一对父子兵。平山团老战士张童河回忆,那时候父亲带着他去参军,当时并不懂什么革命道理,只知道共产党和八路军是穷人的队伍,是真心打日本人的。结果到了招兵站因为自己年龄小,又瘦瘦小小的,枪都拿不动,更别说打仗了,招兵站的干部给了他一块银元和一包盐要他回家。
张童河当时就急了,本来是高高兴兴跟着父亲要当兵打鬼子的,现在父亲入了伍,自己却要回家,顿时委屈极了,站在招兵站哭了起来,一边哭一边坚决把钱和盐退给回去,非要参军不可。在他的苦苦恳求下,招兵站负责干部商议之后留下了他,他被编进平山团政治处宣传队(后名“解放剧社”)。
张童河和父亲被编在了不同的队伍,从此以后就很少见面。当时部队里的人都叫他“父子兵”,就连陈宗尧团长、李铨政委等团领导见面时也都称他为“父子兵”。“父子兵”成了张童河的代名词。
随着部队行军、战事频繁,张童河后来再没跟父亲见过面。1939年在雁北时,曾听说父亲因双目生病,行动不便,暂时离队回家治疗眼疾。直到新中国成立后的1950年秋,张童河第一次回家探亲,才知道父亲当年回家后,为了躲避敌人追捕,几次渡过冰冷的滹沱河,患了重病不治,终年38岁。
-兄弟齐参军
平山团还有很多是兄弟先后参军。有一位叫王家川的战士牺牲后,一位青年来到了平山团政治部,要求替补王家川的缺额当兵,青年说自己叫王家川。接待他的同志很惊讶,后来才知道他叫王三子,是王家川的弟弟,知道哥哥牺牲的消息后,他日夜兼程徒步四百华里的山路感到了平山团驻地。
王三子说:“不仅俺叫王家川,俺与敌人打仗牺牲了,家里还有一个16岁的弟弟,他也叫王家川,俺村还有上百青年,他们都叫王家川。战死一个王家川,又站出一个王家川,王家川是牺牲不完的!”
王家川,一个名字,三个兄弟,他们用自己的行动为前赴后继做了最好的注释。
在中南部山区,党员较为集中的天井、南古月等村,也同猫石、霍宾台等村一样,在共产党员的影响和感召下,先后掀起了“参加平山团,赶走小东洋”的报名参军热潮。时任县委书记的王昭带动家乡天井村的党员和青年纷纷报名参军。时任冀西特委组织部长的栗再温是平山县党组织早期重要的领导人,他强忍侄儿栗政清刚刚牺牲的痛苦,毅然带头把侄子栗政民、栗政通送去参加平山团。
在滹沱河北部支流郭苏河一带,苏家庄小学教师、共产党员韩勋首先带动苏家庄八九名青年参军,继而又影响周围村庄,很快,这里的参军人数就扩大到100多人。
平山城西郊北贾壁村已逾42岁的刘光锡是个医生,因参军年龄稍大,别的同志不能做主。为参加八路军,他只身追赶陈宗尧团长好几天,行程数百里,被批准参军后,又在南贾壁、南望楼等村组织了50余名青壮年入伍,编为一排,他任排长。时间不长,刘光锡受命筹建八路军后方医院,又将自己苦心经营多年的“光天医院”义无返顾地捐献出来,并携医院原班人马及全家兄弟子侄共14人参加八路军,其义举光照千秋。
随着参军入伍新战士的增多,军粮一时急缺,毗邻西柏坡的北庄村开明绅士齐学韶深明大义,“没有国哪有家?”“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毅然慷慨解囊,先后捐献出七八百石粮食,供八路军工作团和新战士使用。
“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叫儿打东洋。”“好铁要打钉,好汉要当兵!”在400多名共产党员的带动下,从10月4日到11月6日,仅用了1个月零3天,就有1500名平山优秀子弟集体参军入伍。来自全县四面八方的新战士齐集中部山区洪子店镇,组建成了八路军120师359旅718团。战士和乡亲们亲切地称之为“平山团”。
在采访中,一个老乡问我:“你知道平山团怎样点名吗?”我说:“在电视中看到:一营一连!到!二班二连,出发!三连,待命。不是这样的吗?”老乡笑了。他说:“平山团是用村名点名的!”
现年94岁的平山团老战士范明堂(朱家沟村)一口气“点”下去:“东黄泥、西黄泥、南庄、北庄、朱豪、夹峪、唐家沟、朱家沟、北家沟、上文都、下文都,还有中古月、南古月、北古月,这些村多了,我说不完……”
——摘自程雪莉著《寻找平山团》
11月7日,在父老乡亲的欢送下,平山团战士一身戎装,扛着长枪,告别家乡,抱着血洒疆场誓与日寇拼杀到底的决心,由建团驻地洪子店镇开赴盂县上社359旅驻地。这一天正是奉朱德总司令、彭德怀副总司令电令晋察冀军区宣告成立的日子。
谁都没有想到,仅用一个月零三天,平山县就组织起一支由1500多名平山子弟组成的整建制一个团,全团人数占初创时期晋察冀边区八路军总数的一半以上。这是中国抗战史上的一个伟大壮举。
人们更没有想到,平山团,这个部队初建时人们脱口而出的名字,即使改编为八路军718团后,都没有在人们记忆中消失。它伴随着这支部队转战了大半个中国,在中国革命、中国军队的历史长卷中,都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平山团是八路军部队首次到平山扩军,与平山县委共同动员发动,由清一色平山子弟组建的队伍。抗战初期,平山人民响应党的号召,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组织起如此规模的抗日队伍,这在中国人民的抗战史上是一个伟大壮举。当时,聂荣臻受命创建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八路军分兵后留给他的总兵力不过3000人。平山团的诞生,对进一步扩大根据地的抗日武装具有重大意义。
平山团走后,平山县青壮年参军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到1938年1月,又有1700余名平山优秀儿女光荣入伍,分别加入随后来到平山扩军的115师政治部主任罗荣桓带领的教导队,徐海东旅长和黄克诚政委带领的344旅及曾国华支队。
抗日战争期间,平山县共有一万两千名子弟参军,718团组建后,罗荣桓来到了平山。栗再温和李德仲向罗荣桓汇报了平山县党的历史和工作,然后请他作指示。罗荣桓在扼要谈了当前形势后,讲了军队问题,说:“……打仗要靠兵。
我们的队伍总共改编了三个师,数量不多。但战争是人民的战争,我们到敌后去,队伍会逐渐扩大的。”他停顿了一下,用饱含深情的目光把栗、李等人一一扫过,又用商量的口气说:“我们一一五师人也不多,特别是缺乏知识分子。你们这里地下党的基础很好,文化素质也比较高,能不能帮助我们增加一些知识分子?”栗、李问道:“需要多少?”罗荣桓笑眯眯的回答:“百十来个吧,当然,多多益善。”
当时,刚刚把1500多名青年送到部队,再动员这么多有文化的人参军,并非易事。但是,栗再温、李德仲依然表示,对抗日主力军的要求,一定尽力满足。半个月后,他们又输送了130多名具有高小以上文化程度的青年到一一五师。他们后来大都成为一一五师的骨干。如,中国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韩怀智、西藏军区司令员郄晋武、北京卫戌区副司令员魏应吉、68军军长张平,十八军政治部主任夏川等。
随后一段时期内,平山县还给115师徐海东334旅补充新兵1000余人,给115师教导队补充了几百人,而359旅和115师也支援了一大批干部给四分区,创建抗日根据地。
在组建平山团的同时,以洪子店为中心的抗日武装斗争也如火如荼。1937年12月末,在罗荣桓的倡议指导下,按照我党的《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在洪子店诞生了平山县我党历史上第一个红色政权——平山县抗日民主政府。第一任县长徐达本回忆说:“当时人民政府的主要职能有三项,即:扩军、征聚粮草、保障战时供给;发动群众参加抗日、减租减息。”
首战晋西北
平山团组建不久,就参加了120师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的各个战役、战斗和同蒲路北段的破袭战。
1938年3月初,日军出动万余兵力向晋西北根据地进犯,进行春季大“扫荡”,国民党军队望风逃窜,短短五六天时间,日军即占领神池、宁武、五寨、岢岚、偏关、保德等7座县城,对我党领导的根据地威胁很大。
原籍平山县朱家沟村的平山团老战士范明堂回忆当时的情景:“一共占着七个县,往西边就是黄河,过了黄河就是陕北地区了,对我抗日根据地影响很大。所以就决定在晋西北打一个大仗。”
平山团政委罗章之子,国防大学教授罗海曦这样描述:“这一下就把整个的岢岚县城端掉,接着偏关、五寨,这七个县城全部夺回来。所以这仗打的特别漂亮,所以平山团一开始组建,就体现出战斗能力特别强。”
拿下岢岚县城后,平山团又势如破竹,连克五寨、宁武2座县城。在三井战斗中,配合717团歼灭日寇数百人,缴获了敌人的山炮、轻重机枪、步马枪及其他军用物资,共歼敌约2000人,打伤敌酋千田联队长。截止4月1日,日寇侵占的7座县城全部被我胜利收复,彻底粉碎了日寇对晋西北根据地的“扫荡”和进犯。
-他们都是我在平山招来的
三五九旅参谋长郭鹏(左)、三五九旅政治部主任袁任远(中)、三五九旅七一八团团长陈宗尧(右)合影。
1938年5月,在山西原平县妇女干部田英杰和村里群众的帮助下,陈宗尧团长率领平山团在田家庄打了一场漂亮的伏击战,一举歼灭100多名日军。
战斗结束后,田英杰好奇的问陈宗尧:你是南方人,部队里的新兵却都是北方人,而且方言口音相同,都是来自同一个地方的吧?
陈宗尧说我们这个团都是新兵多,他说,我在平山招集来的,都是年轻小伙子,都是愿意参加抗日的。
晋西北战役给日寇以沉重打击,对开辟当地抗日根据地巩固陕甘宁边区,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战斗中,我军也为此负出了重大伤亡,许多平山战士的鲜血永远洒在了晋西北的土地上。
-娘啊!再给我捎一双鞋吧
战斗结束了。栗吉子倒在冰凉的地上,薄雪、泥土、鲜血混杂在身下。刘德元一边指挥打扫战场,一边怜惜地安慰吉子。喊喊看到吉子受伤,慌忙去喊栗家的人。栗政通正在附近,忙跑过来,一时不知所措,抓着吉子的手大声喊:“挺住啊,吉子!”另外的几个战士找来炸飞的车门当担架,要抬走吉子。卫生队的人跑来为吉子包扎,看到吉子胸部鲜血汨汨流淌,把破夹袄都染透了,害怕得手臂发抖,却不知如何包扎。
吉子忽然睁开一点眼睛,微弱地说:“三叔……告诉俺娘,给俺捎一双新鞋……”
政通把目光落在吉子的脚上。只见吉子的脚面上冻裂肿胀,黑红的血迹渗出,脚板上泥土伴着刚刚磨破的肉皮,鲜血正在一点点凝结。在晋北的寒风里,吉子的全身迅速变得冰凉。一个还没有弄清楚死亡是什么的孩子,一个当兵却没有穿上军装的战士,过大年都没有穿上新鞋的吉子,就这样离开了他热爱的这片土地,带着对母亲和一双新鞋的渴望离开了。
又急又悲,政通搂着吉子瘦弱的身子,眼泪哗地流了下来……
部队打扫完战场,迅速转移到20里以外的集结地点休息。吉子的尸体和其他牺牲的战士们一样,草草埋葬在冻土和碎石下。栗吉子没有来得及见到同在部队的父亲,就这样光着脚永远睡在了寒风里。
——摘自程雪莉著《寻找平山团》
-白求恩给平山团参谋长左齐截臂
“独臂将军”左齐
1938年11月20日,山西省灵丘县下石头矾村,来自加拿大的诺尔曼·白求恩大夫正在大发雷霆,原因是平山团参谋长左齐的右臂。
在11月11日的涞蔚公路伏击战中,左齐参谋长为了排除一挺重机枪的故障,被敌人的子弹击穿了右臂。他推开来背他的战士,一直坚持到战斗结束,终因失血过多昏了过去。
担架队日夜兼程用了3天3夜把左齐和伤员们送到了设在山西灵丘县下石矾村的359旅旅部和前方医院。等候在那里的白求恩大夫给奄奄一息的左齐检查伤口时,发现由于止血带绑得太久,整个右臂已发黑坏死,当场对护送左齐的卫生部长顾正钧等人大发雷霆。
当时的医务人员均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只一心止血,不懂放松止血带保持肢体供血的道理。要保住性命,唯一的选择就是截肢。白求恩像心疼孩子似地摸摸左齐的头叹着气走出去。王震旅长给左齐做工作说:“目前重要的是治好伤,好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一只臂膀照样打鬼子。
”他指指身边在长征中失去一条胳膊的晏福生政委说:“你看晏福生不是打仗工作样样出色吗。”当左齐艰难地点头同意时,王震俯下身紧紧拥抱着他,两个人泪如泉涌。
白求恩大夫连夜为左齐做了右肩关节离断手术。在养伤的日子里,许多战友给他写来热情洋溢的信,时任359旅参谋长郭鹏、政治部主任袁任远、718团团长陈宗尧联名送来照片和诗:
“朋友,朋友,
你为民族截取一只手。
多么光荣,多么伟大,
这是你历史上的光辉不朽。
战友,战友,
莫悲伤,别忧愁。
坚持抗战到底,
自由和幸福将在不久。”
——平山团老战士、原新彊军区后勤部长候慕颇回忆。
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战斗,到1938年底,平山团已发展为装备优良、战斗力强,有炮兵、工兵、骑兵等诸多兵种在内的正规主力团,战斗力也越来越强。此间,前后共打了近百次各种战术形式的大小战斗,所有武器全是通过战斗从敌人手里缴获的。除去频繁的各种战斗,还帮助地方建立了十多个县的抗日政权,协助党组织发展和建立了各县的各级组织,使这些地区逐步发展为巩固的抗日根据地。
聂荣臻嘉奖平山团
1939年,平山团和359旅其他团,在王震旅长兼政委的英明领导下,单独或配合晋察冀军区兄弟部队,为扩大与巩固晋察冀边区,在平山的洪子店,灵寿的陈庄,阜平城、王快、城南庄,灵丘的龙王庙、作新村、黄台寺,五台的神堂堡、上下细腰涧等处,进行了较大的伏击战和运动战,粉碎了日寇数次对晋察冀边区的“扫荡”,扩大和巩固了华北抗日根据地。
在纷飞的炮火中,迎来了团长陈宗尧与田英杰的婚礼。两人1938年1月在田家庄相识,经过近一年的相知、相恋,两人决定结成连理。1939年5月8日,正是陈宗尧和田英杰举办婚礼的日子,结果,隆隆的炮火打断了本来已经安排好的一切。
正在吃饭的时候,陈宗尧接到一项紧急任务,十万火急。717团在五台山一带遭到日军5000多人的围困。要求718团火速前往营救。陈宗尧告诉田英杰说:“委屈你了,新娘没当成,让你白跑了一趟。”田英杰说:“没关系,我自己走。”陈宗尧问:“要不要人送?”田英杰说:“送什么,部队都在打仗,让谁去送,还是我自己走吧。”
陈宗尧团长带领平山团由南向北如猛虎驱羊追击敌人,迫使敌人取路上下细腰涧北撤。717团也回过头来,凭借居高临下的有利地形,对敌人进行有力截击。平山团与717团形成南北夹击之势。激战七天七夜,共歼敌1500余人。这就是著名的上下细腰涧歼灭战!也是平山团建团后最残酷的一场战斗。
王家川在第一天的狙击战中,用步枪一连射杀两名日军。第二天的战斗中,他向扑上来的敌群投出三颗手榴弹,炸死三名敌人,但是他的右胳膊被敌人的子弹打穿。他到卫生队包扎后,依然返回战场。在细腰涧中段土楼子一带的战场上,王家川连队坚守一块高地,敌人冲杀几次,都不能突破。
敌人又一次冲上来,王家川一跃上前,端着刺刀奔入敌群,嘴里大喊“杀!杀!”……鲜血顺着王家川的衣袖汨汨流下,他已经血人一般。突然他感到头晕目眩。他结束和敌人的对峙,拼力一搏,直扑对面的鬼子,将刺刀穿进敌人的胸膛,敌人的刺刀刺入他的小腹,两个人扭抱着轰然倒地……
王家川一人杀敌8名,成为平山团的英雄。
——摘自程雪莉著《寻找平山团》
上下细腰涧战斗全歼被围之敌,创造了359旅对日作战的光辉范例。平山团在这一仗中,更是以骁勇善战、不怕牺牲,打出了威风,打出了英名,赢得了更大光荣!晋察冀军区为此表扬了359旅,特别表扬了平山团。聂荣臻司令员亲自拟写嘉勉令,于5月20日通令嘉奖平山团,称赞平山团“无限英勇顽强的战斗精神,在我晋察冀抗战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一页。
”在聂荣臻的嘉勉令中,多次使用了“平山团”这一称谓,并称平山团为“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子弟兵”这3个字由此传出,越叫越响,最终成了人民军队的亲切代称,一直沿用至今。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给平山团的嘉勉令
永远保持并发扬平山团的光荣
英勇的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亲爱的平山青年同胞们!
此次敌寇对我军区新的大举进攻,一开始就遭受到严重的打击。我西线英勇的八路军同志,坚决执行了军区所给予的战斗任务,与冒险进攻的敌人进行了七昼夜苦战,首先获得了伟大的胜利,特别是在土楼子一带的上下细腰涧战斗,包围深入之敌,予以大量的歼灭,更决定了这一胜利战果的获得。
在这一战斗中,在贺师长领导下的第一二〇师与平山团的全体英勇的指战员同志,特别发扬了我八路军的光荣传统,不顾一切牺牲,最坚决地把深入的敌人歼灭在山地里。这是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最光荣的胜利纪录。
平山团全体指战员同志们!你们无限英勇的顽强战斗精神,在我晋察冀军区的抗战史上已经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光辉的一页。你们不屈不挠流血战斗的光荣胜利,已经证明了你们是八路军的模范部队之一,是中华民族最忠诚的后裔。
你们是平山的子弟,边区的子弟,生长在太行山脉上,你们执行了捍卫家乡、捍卫边区的神圣任务。这特别证明了你们是平山子弟的优秀武装,边区子弟的优秀武装,你们是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你们在战斗中锻炼的更坚强了。你们要永远保持并发扬这一光荣的传统,永远成为军区八路军的模范部队,成为捍卫民族、捍卫边区和捍卫家乡的优秀的平山子弟兵。我们号召全边区的兄弟子侄、特别是平山的兄弟子侄们,跟着你们走上光荣的胜利道路。
亲爱的平山青年壮士同胞们,你们的父兄弟侄,为了国家民族,为了边区,为了你们的家乡、田园,参加了光荣的平山团,在光荣的战斗里,获得了最光荣的胜利。这不但是他们的光荣,也是你们的光荣。因为他们光荣的胜利,证明了平山的同胞,特别是平山的青年壮士是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是边区最优秀的子弟,秉赋着优秀的民族英雄的血统。
你们要永远保持你们父兄弟侄的光荣传统,永远保持你们自己的光荣。亲爱的平山青年同胞们,勇敢地武装起来吧!
参加到你们光荣的父兄弟侄的队伍里去!参加到光荣的平山团里去!为了国家和民族,为了边区和家乡,要显出你们的英雄本色和男儿身手,跟着你们的父兄弟侄,走上永远光荣的胜利道路,踊跃热烈地参加平山团。
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
一九三九年五月二十日
中共中央北方分局机关报《抗敌报》,5月28日在发表聂荣臻司令员嘉勉令的同时,也发表了《学习平山团的模范》的社论。社论对平山团的诞生、成长以及不怕牺牲、英勇善战的事迹给予高度评价,着重强调了聂荣臻对平山团“太行山上铁的子弟兵”这一光荣称号的命名,号召边区各部队、机关和广大群众积极学习平山团的英雄事迹。
《抗敌报》社论
位于河北平山县洪子店的平山团成立纪念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