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全传免费阅读 等了七十年 《左宗棠全传》终于归来
近年来,史学研究及书籍出版跟过去相比有了许多新意。简而言之,就是大历史、小历史兼而有之。
以往我们的传统史学侧重对大历史的研究,虽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但习惯用绝对化的、单一化的宏大叙事模式去研究历史问题,抽去了“大历史”的生活基础。如今我们所要做的,就是把这个生活基础还给“大历史”,这个生活基础就是我们所谓的“小历史”。这个“归还”的工作一旦结束,大、小历史的区分也许不再需要了,历史本来就是一个,就像生活本来就是一个那样。
此次我们做了三个版的专题,从恢弘壮阔的历史叙事到温润隽永的家族故事,从大到小,从古至今,让我们重新领略中国近现代史这段社会的变迁。
深圳晚报记者 李福莹
如果说书也有命运的话,那么《左宗棠全传》的“命运”比电影《归来》里人的命运更坎坷。经历了遗失、寻找、再遗失、再寻找,这部由秦翰才先生反复写了十几年、1949年就完成的手稿,终于在2016年由中华书局正式出版。
秦翰才先生早已在1968年作古,促成该手稿出版的秦先生子女也已九十高龄,是怎样的阴差阳错让一部书迟到了70年?是什么样的书让人等得两鬓斑白才终于“归来”?本期领读七天,我们讲讲《左宗棠全传》出版背后的故事。
左宗棠研究是他毕生事业
被称为“研究左宗棠历史先驱者”的秦翰才先生(1894~1968),是原江苏省上海县(后并入上海)陈行镇人,1956年被聘为上海市文史馆馆员。郑逸梅称他“早有左癖,后有谱癖。所谓左癖者,搜集左宗棠史料。所谓谱癖者,搜集古今各家年谱”。他搜集的年谱就达2000多种,并编有目录卡片和索引。
参与了《左宗棠全传》书稿整理的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冯金牛研究员这样评价:秦翰才先生的一生是平凡的,长期以来只是一位级别不高的文职人员;秦翰才先生的一生又是令人敬佩的,他并非专职的历史学家,只是一位文史研究爱好者,却倾其一生执着地收集有关清代大吏左宗棠的史料,沉浸于左宗棠的研究,形容他为此废寝忘食、呕心沥血,一点不为过。
左宗棠的曾孙左景伊回忆1949年秦翰才先生拜访他时的印象:“五十余岁,中小个子,戴副深度近视眼镜……他是位严肃而正直的学者,我们谈了约半小时,几乎没有见他露出笑容,只是全神贯注谈他的对文襄公的研究——他的毕生事业。”秦翰才先生的子女说:“他一生不讲究吃喝,不上酒楼,不进戏院,唯一的爱好就是买书、读书、写书。”
除了左宗棠研究和搜集年谱,秦翰才先生几乎心无旁骛,没有其他嗜好。他是一位老派的知识分子,也是一位可敬的学者。然而,在秦翰才先生的有生之年,却未见他倾注最多精力的《左宗棠全传》出版,不可谓不遗憾。
书稿的两次“失而复得”
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的冯金牛研究员不仅参与了《左宗棠全传》大部分书稿整理,对该书沧桑坎坷的“命运”也是最熟悉的人之一。
冯金牛介绍,秦翰才先生曾自述好读名人传记及其著述,年轻时浏览了左宗棠的年谱、家书、文集,倾慕他的功绩和为人,又遗憾世间颇多胡林翼、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传记,同为中兴名臣,却独少左宗棠的研究著作,于是开始留意搜集左宗棠的史料、专心研究左宗棠的生平,日积月累,逐渐成了他职业之外一项最重要的工作。
1936年,秦翰才先生开始动笔写有关左宗棠生平事迹的札记,这是《左宗棠全传》撰述之始。1941年10月,《左宗棠全传》完成第二稿,香港中华书局有意出版,遂送稿排印。不巧的是当年12月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中华书局顾虑时局变化不测,书版保存困难,遂将书稿退还作者,并“约俟事定再印”。第二年,秦翰林先生返抵桂林,由于路途不便,《左宗棠全传》书稿留在香港朋友处,未敢携带。
战争期间,音信不通,书稿一度不知下落,但秦翰林先生并未灰心,决意重写,后来得知书稿由香港朋友带至上海,大喜过望,犹如完璧归赵。由于二稿之后又觅到不少相关史料,秦先生自谓原稿有不少缺憾,一改再改,直至1949年1月,完成了第四稿,也就是2016年出版的这一稿。可是为何1949年完成书稿,直到2016年才出版?因为,这期间书稿又丢了一次。
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因为对左宗棠的评价总体趋于负面,左宗棠传记无人问津。秦翰林先生一生呕心沥血之作,只能束之高阁。后来,秦先生又遭抄家之劫,家中所有藏书、书稿、文献资料悉数被洗劫一空,《左宗棠全传》手稿再次“丢失”。面对空徒四壁的居室,秦先生受到沉重打击,1968年去世。
秦翰林先生研究左宗棠的5部书稿,命运最好的当属《左文襄公在西北》,此书1946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社会反响一直很好。1986年,秦翰林先生的另一部著作《左宗棠轶事汇编》由湖南岳麓书社出版。《左宗棠全传》虽迟迟未能问世,秦先生研究左宗棠的名声却早已在外。
幸运的是,被抄没的《左宗棠全传》手稿并未被销毁,而是辗转被上海图书馆古籍部门收藏。得知手稿尚存于世,秦先生后人大喜过望,为了更好地保存秦翰林先生手稿,决定将其捐赠给上海图书馆永久收藏。
历史转了一个大大的圈
近年来,由于历史研究领域的开放程度越来越高,对左宗棠的评价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关左宗棠研究的著作相继出版,得到社会重视,促发了秦先生子女想替父亲完成出版《左宗棠全传》的遗愿。经历各种波折,中华书局得知此稿历史因缘后,欣然接收了书稿,《左宗棠全传》完稿60多年后终于正式问世。
1941年,《左宗棠全传》最早是被介绍给中华书局的,当时由于战争原因未能如愿出版。时间过去大半个世纪,最终还是由中华书局出版,历史转了一个大大的圈。这是一部书的“命运”。
《左宗棠全传》以时序和专题的形式,评述了左宗棠的一生事迹。作为首部系统研究左宗棠的专著,秦翰才先生参考了大量历史资料和前人著作,引用书目多达360余种,在已有的左宗棠研究著作中,无能出其右者。有一个细节值得一提:为了查找史料,有一段时期,秦翰才先生在上海鸿英图书馆将《申报》从创刊号始至左宗棠逝世止十多年的报纸逐日翻阅一过,而书中引用的《申报》材料不过十数条。
虽然是一部60多年前的旧稿,《左宗棠全传》今天出版,仍有其不容忽视的意义。既是学界进一步研究左宗棠的基石,也让人重温一位老派知识分子是如何写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