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可辛三分钟 《三分钟》后 陈可辛再拍催泪广告《做自己》

2019-03-03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年初,导演陈可辛给苹果拍摄的新年短片<三分钟>,感动了无数人.近日,陈可辛再次涉足广告界,携手李娜为中国银行信用卡拍摄了又一催泪广告<做自己>.广告的故事情节取材自李娜的真实经历,通过她与已逝父亲的"隔空对话",讲述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展现了李娜与昔日赛场上完全不同的柔情一面.陈可辛三分钟 <三分钟>后 陈可辛再拍催泪广告<做自己>走下球场的李娜,穿上高跟鞋,换上长裙,优雅自得,比赛场上多了几分柔情,只是手中的茧子依旧记录着那段时光.

年初,导演陈可辛给苹果拍摄的新年短片《三分钟》,感动了无数人。近日,陈可辛再次涉足广告界,携手李娜为中国银行信用卡拍摄了又一催泪广告《做自己》。

广告的故事情节取材自李娜的真实经历,通过她与已逝父亲的“隔空对话”,讲述了自己和父亲之间的故事,展现了李娜与昔日赛场上完全不同的柔情一面。

陈可辛三分钟 《三分钟》后 陈可辛再拍催泪广告《做自己》

走下球场的李娜,穿上高跟鞋,换上长裙,优雅自得,比赛场上多了几分柔情,只是手中的茧子依旧记录着那段时光。小时候,因为打网球小腿变粗,被同学笑不像女孩子,小心翼翼的问爸爸“我好看吗”,而爸爸“大人式”的回答她那个时候还听不懂。后来爸爸走了,她得了冠军,她退役,她结婚生子,当她成为教练教育孩子时,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的回答。在新旧人设面前,她也有过徘徊与迟疑,只是勇气不减,让她学会了勇敢做自己。

陈可辛三分钟 《三分钟》后 陈可辛再拍催泪广告《做自己》

“煽情广告”品牌首先得感动自己

才能感动消费者

陈可辛导演在拍广告《三分钟》时就曾说:“我拍电影都是得先感动自己。你很难猜别人哪里感动,你只能先感动自己,然后幸运的是,我到了这个年纪,跟观众还是比较接近的,感动了自己也能感动很多观众,跟观众还是同一个鼻孔呼吸。”

陈可辛三分钟 《三分钟》后 陈可辛再拍催泪广告《做自己》

此次中国银行拍摄的广告《做自己》亦是如此。李娜从小就被父亲送去学羽毛球,被网球教练看中天资后有开始学习网球。因为年纪的原因,李娜对父亲有些不理解,由于训练,也错过的最后一面。如今的她,卸下赛场上的坚韧,多了一份做母亲的柔情。

当平行时空出现,她与父亲再次面对面促膝长谈时,终于将自己真实的想法说了出来,父亲的一句:“以前比赛的时候,别人能看见你的努力,现在可能你的努力别人看不见”,瞬间将情感推向高潮,不仅李娜流出了的泪水,也让我们情绪失控,感动了许多人。

看似顺理成章煽情的情节,陈可辛导演并没有大肆渲染,而是选择避开这些感动场景,镜头转向扑过来的孩子和老公,用旁敲侧击的方式,推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让情感更进一步,递增情感输出,不仅感动了故事中李娜,旁观者品牌主,更是感动了镜头外的导演和众多的消费者。

体育明星 IP,玩转体育泛娱乐营销

中国体育,正步入到前所未有的娱乐化时代,最显著的特征是不以成绩论英雄,崇尚个性化的娱乐消费。体育本身很难引时下中国人的关注,体育娱乐化当然就是唯一的选择。

在这个泛娱乐的时代里,人人皆娱乐,就连曾经那些在赛场上英姿飒爽的国家体育健儿们,也逐渐通过社交媒体和综艺节目进入大众视野,让更多的人不仅了解到他们夺冠背后艰辛付出的汗水和体育竞技精神,还有生活中真实可爱的一面。

此次中国银行的广告,正是借助体育冠军李娜和她背后的故事,向大家展示了李娜现阶段勇敢跟随内心,绽放精彩自我的全新形象,也让中行随心女人卡“邂逅全新的自己”这一品牌理念与李娜的形象高度契合,从而加深了对品牌的记忆力,提升了品牌在用户心中的美誉度。

7月刚结束的世界杯,9月正在进行的亚运会,乃至未来将举办的冬奥会,这些强大的体育IP都将是品牌必争的营销圣地。娱乐将打破体育行业壁垒,与品牌联合打造全民参与的体育营销事件,最大化发挥体育IP的流量和热度,二者将共同走向互娱的经济道路。

陈可辛又一催泪广告带给我们的启示

1、情感营销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新鲜,品牌想要利用情感打动消费者,就必须先感动自己。泛泛而谈的走心已经无法触动消费者,反而会引起反感,对品牌更是弊大于利,因此要把握好情感的度。

2、故事内容与品牌主张高度一致。既然是广告,有些剧情需要简单干练,但是内容与品牌主张的契合度需要花费一些功夫。社会写实故事无法与观众进行交流,只有特别的故事才能留住消费者,因此品牌需要不断挖掘用户真正喜欢的故事,且与品牌息息相关。

3、泛娱乐营销的界限要把握好。对于品牌来说,不管是娱乐还是被娱乐,都要讲究一个度,只有在泛娱乐营销中,品牌找准自己的定位,在营销事件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不会是昙花一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