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为什么借赵云 赵云那么厉害 为什么公孙瓒肯将他让给刘备?

2018-10-1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1.不是公孙瓒肯让赵云走,是赵云兄长去世,赵云归乡奔丧,暂离公孙瓒.2.赵云也不是从公孙瓒的阵营追随的刘备,是在袁绍军中追随的刘备.关于这段历史,我详细写过:蜀汉虎臣,赵云将军,一身是胆,勇冠三军.是一员齐聚忠义.武勇.将才.智慧的大将.论忠义,值长坂败军之际,存亡危难之间,子龙能不弃刘备,身护幼主,保全甘夫人,突出重围;论武勇,子龙堂堂八尺之躯,生擒夏侯兰,汉中与曹公之战中,先登冲阵,突入重围,左冲右闪,如入无人之境;论将才,子龙带军严整稳持,随武侯北伐之时,以区区五千之众,抵抗曹真数万大军,

1.不是公孙瓒肯让赵云走,是赵云兄长去世,赵云归乡奔丧,暂离公孙瓒。

2.赵云也不是从公孙瓒的阵营追随的刘备,是在袁绍军中追随的刘备。

关于这段历史,我详细写过:

蜀汉虎臣,赵云将军,一身是胆,勇冠三军。是一员齐聚忠义、武勇、将才、智慧的大将。论忠义,值长坂败军之际,存亡危难之间,子龙能不弃刘备,身护幼主,保全甘夫人,突出重围;论武勇,子龙堂堂八尺之躯,生擒夏侯兰,汉中与曹公之战中,先登冲阵,突入重围,左冲右闪,如入无人之境;论将才,子龙带军严整稳持,随武侯北伐之时,以区区五千之众,抵抗曹真数万大军,但能稳扎稳打,稳打稳退,不至大败;论智慧,子龙能明察赵范许嫂一事,看出赵范的居心叵测。

公孙瓒为什么借赵云 赵云那么厉害 为什么公孙瓒肯将他让给刘备?

先说公孙瓒:

最初,他在刘虞手下效命。刘虞此人,有能力,能服人,是一位治国之才。面对这样优秀的主公,公孙瓒不但没有感恩自己怀才有遇,还暗中嫉恨刘虞的能耐,私下破坏刘虞和少数民族领袖的关系。以此事见,公孙瓒实为心胸狭隘之辈。

公孙瓒为什么借赵云 赵云那么厉害 为什么公孙瓒肯将他让给刘备?

后来,公孙瓒不服刘虞领导,自立山寨,和刘虞分庭抗礼,互相攻伐。生逢乱世,背主自立,虽不荣耀,但人各有志,也说得过去。可公孙瓒打败刘虞后,做了一件无耻之事:他把刘虞暴露在阡陌市井之中,说:如果天下雨,我就不杀刘虞。

公孙瓒为什么借赵云 赵云那么厉害 为什么公孙瓒肯将他让给刘备?

然而,当时正值酷暑,一连几日没有下雨,公孙瓒就把刘虞杀了。刘虞是公孙瓒故主,对公孙瓒好歹有知遇之恩,就算他们再多怨隙,公孙瓒既然已经赢了刘虞,为何还要这样羞辱其故主呢?从这件事能看出,公孙瓒的内心,何其扭曲、阴暗。

公孙瓒打败刘虞后,坐拥冀、青、兖三州许多土地,在河北已成一虎。如果他心系天下,就该养兵蓄锐,厉军秣马,精垦屯田,以待天时而战。然而,史料上说:瓒遂骄矜,记过忘善,多所贼害。他从此骄傲起来,目中无人,心中满是别人的坏,别人的好一概不提,为此,许多得罪过他的人,都为所害。

从此事看,公孙瓒还是一位只顾自己痛快,根本心无天下之辈。是那种有了权势,不想怎么利用权力,收服人心,荡平天下,而是怎么报复自己嫉恨之人的鼠目寸光之辈。

袁绍,略微好些,但也绝非善类:

十常侍之乱,袁绍在何进手下效力。十常侍诛杀何进后,袁绍身为人臣,替主报仇,合情合理。但袁绍已经诛杀了凶手许相,却并未因此停下;相反,他大开杀戒,陈寿说他:无少长皆杀之,宦者或有行善自守而犹见及,其滥如此。袁绍无论老少,尽皆杀掉,宦官中那些行善守法之人,也不能免,他就是这样滥杀无辜。此事可见袁绍之凶残本性。

刘备起兵不久,任平原相时,有这样一件事:当时平原郡有一位平民叫刘平,看不起刘备,觉得自己效命于刘备帐下,非常耻辱,便派刺客刺杀刘备。刺客却不忍行刺,把事告诉了刘备,就离开了。刘备就是这样能得人心。

刘备和曹操水火不容,在于他们人生理念不同,无好坏对错之分,都是英雄。曹操为报父仇,攻打徐州陶谦,起众数万,一路挞伐,多有屠戮;刘备仁义之君,不忍目睹曹操滥杀无辜,自己袖手旁观,是时,刘备手下只有一千多人,却敢去救陶谦。后来,陶谦让徐州于刘备,刘备还能固辞不受。这些事,足以见得刘备为人,义薄云天,原则分明,而且不乘人之危。乱世之中,权谋为首,刘备能不以权谋见诸世事,就是大仁大义了。

文章开头说过,赵云除能征善战外,还有许多熠熠生辉的品质:他忠义、武勇、他原则清晰坚定,而且,最重要的,赵云是一位真正心系天下的理想主义者,他是一位有政治理想的人。是的,赵云虽终生为武将,但他并不简单。

刘备打下益州后,打算分赐成都屋舍及城外桑田与诸将,以谢军功。赵云就劝刘备,先不要这么做,而且观其理由,目光长远:赵云认为,要等天下皆定之日,再行此等规格的赏赐之事,从这件事,至少能说明,赵云内心是时时刻刻都盼望着天下太平的,这一点,我不知道刘备和诸葛亮,甚至后期的姜维,有没有赵云执着。

以及,后来刘备东征孙权之际,赵云力劝刘备:国贼是曹操,不是孙权。此事可见赵云对大汉之一统的意必,恐怕在蜀汉政权内,少有睥睨。

故,赵云弃袁绍、公孙之辈,追随刘备,看似不能得解,但实在是有深层必然性的。要知道,赵云追随刘备时,并不知刘备日后能三分天下有其一,我们更不能从事后的角度,看赵云当时的心境。从当年赵云本人角度看,他确实是放弃了眼前的锦绣前程,追随了不名一文的刘备,而这样的选择,需要勇气,需要智慧,更重要的,是他与刘备都有一颗心系天下的仁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