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实秋夫人 忆梁实秋夫人韩菁清 | 她从台北寄来花哨书信
在我整理众多的书信时,其中有一批信件显得那么与众不同:信封上贴着五颜六色的卡通粘纸,而信往往是写在花花绿绿的卡片上,还往往夹寄最近的照片,照片背面则必有题字。这些花哨的信,是梁实秋夫人韩菁清从台湾寄给我的。
信封上的粘纸纸花是她精心挑选的:要么是个《雅舍小品》的“雅”字,要么是小猫,要么是“想念”,要么是“永久的朋友”。她的很多信是随手写在小卡片背面的,卡片上往往印着这样的句子:“每天都是想念的日子/想写的写不尽……”
韩菁清
她从小练过书法,临摹《三希堂石渠宝笈法帖》,字写得漂亮。梁实秋故后,墓碑上“梁实秋教授之墓”就出自她的手笔。她有很好的文学修养,会写诗填词,年轻时偷闲填《蝶恋花》《玉楼春》《浣溪沙》,等等,深得剧作家、诗人顾一樵的赞赏。她到香港后,为报纸写系列散文,如《梦中人》《车中人》《意中人》《途中人》等等。所以如果她“认真”写书信,信就写得很不错。不过,她更喜欢从台北给我打电话,往往一打就是半小时。
初识韩菁清
我写出报告文学《梁实秋的梦》并且寄给了在台北的韩菁清。我还附了一封用繁体字写的信。信寄出之后,一年多没有回音。
1990年元旦刚过——1月2日,夜9时——忽然电话里响起陌生的女声:“你是叶永烈先生吗?”她说,她就是韩菁清,现住在上海衡山宾馆。她问我有没有空,能否马上过来一晤。在那里的“总统房”,见到了她。她虽然已五十有九,年近花甲,但是做过多次整容手术,看上去比实际年轻。
她告诉我,那篇“大作”《梁实秋的梦》早就收到,很喜欢。以为反正很快要来上海,所以就没有写回信。从1990年初在上海相识,至她1994年8月10日在台北去世,在这四年多时间里,她曾15次从台北来到上海,每一次来沪都与我聚会。
她的父亲韩惠安是湖北的大盐商。用她的话来说,父亲买房子,不是一幢一幢买,而是一条街一条街买。她6岁时从湖北来上海。她有音乐天赋。父亲给她买了留声机,她跟着唱片唱,竟然成了歌星——她自称是“留学生”(留声机的学生)。她本名韩德荣,她嫌这名字过于男性化,自己取了个名字“韩菁清”作为艺名登台,竟以这艺名传世。
她在1946年的歌唱比赛中荣获上海“歌星皇后”,许多报纸登出她的报道和照片。父亲气坏了,认为豪门之女不该走歌星之路。父亲对她说,宁可每月给她一根金条作为零用,也不要到歌舞厅去唱歌。她呢?金条照拿歌照唱!
1949年她随父亲从上海迁往香港。在香港,她自己写电影剧本,自己导演,自己当主角,甚至自己写主题歌歌词,自任制片人……后来,她来到台北,成为台湾歌星。
韩菁清
愉快的13个春秋
梁实秋跟她第一次见面时曾用一口北京话咬文嚼字说:“菁念‘精’,这‘菁清’多拗口?要么叫菁菁,要么叫清清,才顺口。这名字是谁取的?”
她解释说:“我从《诗经》中‘其叶菁菁’取了‘菁菁’两个字作为艺名。不过,我很快就发现,在歌星中用‘菁菁’作艺名的人有好几个,我就改成‘菁清’,而且加上了姓,成了‘韩菁清’,再也不会跟别人重复。”她居然读过《诗经》,这使梁实秋感到惊讶。她说,她跟梁实秋性格相投,都是幽默、开朗的人,共同愉快地生活了13个春秋。
梁实秋与韩菁清
对于她来说,一生中最大的一件事,莫过于嫁给梁实秋。她对梁实秋的感情是真诚的。当年,梁韩之恋在台湾掀起轩然大波,梁实秋的学生们甚至成立“护师团”反对梁韩结合。反对者所反对的,就是因为韩菁清“从歌从影”,是个“歌女”,是个“戏子”!
还有很多人猜测她看中梁实秋的钱。她对我说:“其实我当歌星时,一个晚上的收入比‘教授’一个月的收入还多得多。”她说,她把当歌星时每天的收入不断存入银行,够上“首付”,就买一套房子。就这样,她在香港、在台湾买了好几套房子。梁实秋跟她结婚之后,住的便是她的房子。她细心照料梁实秋13年,梁实秋晚年在安定、舒畅的环境中写出那么多著作,就是她对梁实秋的奉献。
上海是我的故乡
台湾报纸称她在台北过着“隐居”生活,此言不假。每年,除了11月3日梁实秋祭日她以梁实秋夫人身份出席梁实秋文学奖颁奖仪式外,从不在社会上公开露面。她的交际圈也很小。她甚至说,在台湾没有可以说话的人。正因为这样,她移情于小猫,移情于花草。
她说她的“热闹日子”在上海。她这样在信中对我说:“上海是我的故乡,我爱这个地方和这个地方的人。”尽管她是湖北黄陂人,但是她在上海度过了难忘的岁月,歌星生涯也是在上海开始的。她在给我的信中说,“过过寂静的日子,也过过热闹的日子”,尽管“刚好成反比例”。不过,她毕竟是一个喜欢热闹的人,一回到台湾,她就扳着手指,计算着什么时候来上海。
1994年9月23日,台湾作家谢武彰先生给我发来一份传真,使我吃了一惊,韩菁清悄悄走了!我简直难以置信。因为1994年4月间韩菁清在上海衡山宾馆跟我握别时的话音,仿佛还在我的耳畔回响:“过了盛暑之后,到上海来过中秋节。”那时,她看上去还是那么壮健。台湾报道所称韩菁清“年66岁”是不确切的。其实,她终年只63岁。
梁实秋与韩菁清
她晚年不节制饮食,发胖,血压不断升高,却不知自己患高血压症。如果她去医院诊治,决不会在63岁时就撒手西去。其实早在梁实秋当年写给她的情书中,就已经提及要“小娃”注意高血压病。可是,她却从不量血压。
她是个性很鲜明的人,从小就独立生活,非常要强,靠着个人奋斗,走上港台艺坛。这样的经历,逐渐形成她在生活中一切以自己为中心,形成孤傲的性格。在与我交往的那几年中,我就亲眼见到她与她本来相处不错的几位大陆亲友反目。她的一位亲友曾说:“她很难与人有自始至终的友谊,叶先生是一个例外。叶先生跟她非亲非戚,她自始至终对叶先生非常尊重。”她过分要强,以至不去看病,最后因高血压中风而猝亡。
(摘自《作家文摘》,并收录于《读者参考》134期)
微信号:duzhecankao
长按左方识别二维码关注我们
读参君的福利社
读参君送福利啦!现在开始,我们每周将根据留言的点赞数量和留言质量选出一位幸运粉丝,赠送最新一期的《读者参考》纸质书一本,届时我们将通知这位获奖读者,取得联系方式。欢迎大家参与!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