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维钧故居 顾维钧诞辰130年 250盒珍贵数字档案漂洋过海归故乡
无论事业还是爱情,顾维钧都是一个传奇。
他是中国近代最重要的外交家之一。1919年,他代表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对西方列强说“不”,就山东的主权问题据理力争,最终拒绝在《凡尔赛和约》上签字。1945年,也是他,在《联合国宪章》上签下了第一个名字,推动中国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与此同时,风流倜傥的顾维钧与张润娥、唐宝玥、黄蕙兰、严幼韵前后四任妻子的情史也广为人知。
中国出席巴黎和会代表团合影。1918年10月,顾维钧(前排右三)被任命为中国参加巴黎和会的全权代表之一。
今年恰逢顾维钧诞辰130年,一系列纪念活动在他的家乡上海举办。12月6日,珍藏在哥伦比亚大学的250盒顾维钧数字档案,正式被捐赠给了复旦大学和上海图书馆。12月8日,故乡嘉定历时一年半重建并布展的顾维钧纪念馆正式开幕。当晚还有一场别出心裁的纪念音乐会在嘉定保利大剧院举行,用音乐讲述他一生的故事。
1945年6月26日,中国代表团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
研究顾维钧,不必再远赴哥伦比亚大学
1904年,16岁的顾维钧漂洋过海前往美国,次年考入哥伦比亚大学主修国际法和外交。他用了8年的时间,先后获得了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当顾维钧在学业和职业生涯间犹豫不决的时候,哥大特批他以仅有一个章节的论文毕业,助他提前开始了职业生涯,这才有了后来的外交明星顾维钧。
1976年,由顾维钧本人口述的十三卷《顾维钧回忆录》完成,同时,他将300个涵盖其全部职业生涯的档案盒一起捐赠给自己的母校。这批珍藏于哥伦比亚大学珍本手稿图书馆的档案,包括顾维钧与其同时代人的来往书信、日记、备忘录、手稿、笔记、印刷资料、照片等。2014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与哥大合作,着手将其中250盒顾维钧档案数字化。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金光耀曾于上世纪90年代末在哥伦比亚大学完整地浏览了顾维钧的档案。在他之前,也有不少中国学者赴哥大查阅这批档案,但因为时间有限,大都只能来去匆匆,粗略翻阅。金光耀告诉记者:“这批资料几乎涵盖了1931-1956年他所有的职业档案,有很多珍贵资料在他长达十三卷的回忆录中也没有涉及。
这次数字档案的回归十分有意义,不仅方便大家查阅,也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二十世纪上半叶中国与世界的关系。”
顾维钧1944年发回国内的电报,关于确保中国“四强”地位的建议。
位于嘉定法华塔塔院内的顾维钧纪念馆,利用这批珍贵的档案,对馆内展陈进行了重新布展。除了数字档案,顾维钧的后人也捐献了一些他的遗物,包括笔、衣物、眼镜、家具等,丰富了纪念馆的实物馆藏。嘉定区文广局副局长姚强透露,五年之内,人们将看到一个更大、更全面的顾维钧纪念馆,辅以现代的展陈手段,向更多人呈现这位传奇外交官的一生。
青年作曲家龚天鹏为他创作一曲《致新世界》
12月8日晚,一场特别策划的顾维钧纪念音乐会将在嘉定保利大剧院举行。音乐会的策划人是顾维钧继女,严幼韵的二女儿杨雪兰。
“他对外是一个大外交家、大法官,但他给我妈妈写的诗,非常动人。”杨雪兰曾与顾维钧共同生活了25年,她回忆起不少关于顾维钧生活中的细节,“他很在乎早餐,可以吃两个小时,先是柠檬水,再是水果、酸奶、麦片、面包,还要有中国的点心。虽然常年在外,但他对中国文化、对家乡念念不忘,他能凭记忆画出嘉定的法华塔和孔庙,他一直都记得。”
1959年,顾维钧与严幼韵在墨西哥城结婚。
音乐会由胡雪桦导演,他希望通过一场音乐会让人们对顾维钧的人生有更深入的了解。音乐会将以自述的方式,用顾维钧的传记和日记里的内容串联起他的一生。整场演出分为少年时期、美国求学、巴黎和会、欧洲支援抗战、联合国时期和落叶归根的幸福人生共六个篇章,用音乐和影像讲述顾维钧人生不同的经历和心境。
音乐会上,天津幼韵伙伴童声合唱团将带来《三字经》,女高音歌唱家黄英和男中音歌唱家王云鹏分别演唱《悲歌》和《大江东去》,小提琴演奏家黄蒙拉则将带来一首《幽默曲》。青年作曲家、钢琴家龚天鹏特别为纪念顾维钧创作了一曲《致新世界》,将在这场音乐会上首演。
作品融合了贝多芬《d小调第九交响曲》和肖斯塔科维奇《联合国进行曲》《d小调第五交响曲》,配以德国诗人席勒的《欢乐颂》和张自忠将军的诗词《满江红》,恢弘壮丽。
杨雪兰说:“希望人们能在音乐中了解他的爱国情怀,感受到他一生的激情、坚持、勇气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