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德玛的采访 专访歌唱家德德玛:草原夜莺的根在草原(组图)
天津北方网讯:对于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来说,2012年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因为今年她就从艺五十周年了。从内蒙古额济纳旗乌兰牧骑普通牧民的孩子,成长为大家都熟悉并喜爱的歌唱家,50年来她经历了太多太多。
7月中旬在呼和浩特举办完感恩家乡专场演唱会后,德德玛又一直在忙自己的几张专辑,一张汉语专辑已经上市,一张蒙语以及和儿子的合辑正在紧张地制作当中,很快将与广大歌迷见面。近日,德德玛获得"2012中华文化人物"提名,她说,能够在这样特别的年份得到提名,是自己的幸运。她没有别的,只有更加努力来回报家乡,回报歌迷。
幸运走出乌兰牧骑
德德玛自小就能歌善舞。13岁那年,她就被选入家乡乌兰牧骑文艺工作队。那时的工作队是内蒙古出现的新兴艺术团体,专门为牧民服务,人也特别少,15人演一台晚会。因为是新的产物,自治区特地在呼和浩特办了一个培训班,三月一期,德德玛有幸参加了第一期培训。
上完培训班后汇报演出,德德玛第一次登台演唱,她记得特别清楚,老师让她唱的是当时正在热播的电影《洪湖赤卫队》主题曲《洪湖水浪打浪》,只不过是蒙语版的。演出时自治区主席乌兰夫来观看,他特别喜欢《洪湖赤卫队》的故事和电影,也曾专门把武汉歌舞剧院请到内蒙古来演这一歌剧。
他在演出现场看到一个小女孩在唱《洪湖水浪打浪》,还是蒙语版的,非常感兴趣。演出完接见演员时,区主席专门走到德德玛身边,问她多大了。
她告诉对方,自己14了。区主席很惊讶,说这么小的年龄就唱的这么好,很不错。德德玛没有想到的是,区主席的这个表扬,给了她一个好机遇。一年以后,内蒙古艺校开办声乐研究班,自治区文化局首先想到了德德玛,区主席表扬的那个小孩,决定送她去学习。
"我真的非常幸运,没有那个机会的话,别人也发现不了我。原来在乌兰牧骑我是一专多能的,又要拉手风琴,又要跳舞,又要唱歌,后来到了艺校研究班,就专注声乐了,声乐上打基础就是这两年。"
在内蒙古艺校读了两年之后,恰逢中国音乐学院成立,要招少数民族学生,内蒙古艺校的校长对德德玛说,研究班学两年不够,你得到北京去学,这样你的基础才扎实。就这样,德德玛又到了北京。德德玛回忆说,当时是自己第一次到北京,觉得视野一下就开阔了。
可惜的是,学了两年碰上文革,最关键时刻又学不了了。"其实在北京的时间对我声乐也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那个时候刚好盛行演《东方红》大歌舞,在人民大会堂每天都有,我们学生差不多隔两天就去看一次,对声乐的执着和追求,也是受此启发。虽然北京各方面的条件都很好,不过我始终觉得,民族歌手不太适合,我自己也想念家乡,觉得回到自己出生的地方,心里才踏实。"
唱出草原内在张力
1982年,回到草原多年的德德玛又被调入中央民族歌舞团,重新回到北京。"那个时候深深感觉到,我缺东西,虽然我在北京学的是民族唱法,但它强调的是技巧,没有民族的韵味。我是蒙古族歌手,蒙古族最有特点的是原生态长调民歌,而我只能唱短调。
当时我想,我若想在舞台上站住脚,就必须要学会原生态的长调唱法,这样你唱出来的东西家乡人民才能认可你。"于是,德德玛第二次从北京离开,她到了锡林郭勒草原找到哈扎布老师,蒙古族非常有名的长调歌手,向他拜师学艺。
学习摸索的过程是痛苦和艰难的。"我觉得我完全像长调歌手那样唱也不行,声带受不了,要断了似的,完全美声唱法,又没有民歌味道。这期间嗓子都有毛病了,声带长了息肉,到上海去做手术,然后差不多半年时间我都不唱了。
后来我又觉得,你必须得突破,不然你缺东西,声乐界和听众也不认可你,于是我又开始练。"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德德玛才找到感觉,在不损害声带的情况下,将美声和民族两种唱法揉在一起。"后来我在朋友面前一唱,他们都非常高兴,觉得我唱得那个味道和感觉比长调民歌手还好,给了我很大的鼓励,就这样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
有人说,德德玛的唱法能让人感觉出草原内在的张力。德德玛说,其实当时也是逼到那个份上了,没办法,走着走着就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路子,原来也没想过能这么受欢迎。"后来我回到家乡,发现很多年轻的女中音都在学我的唱法,我才知道影响挺大的,我挺高兴。这说明他们能听出来这样出来的声音好听,好听的声音才让人感觉愉悦。"
"草原夜莺"飞入百姓家
提到德德玛,很多人第一想到的自然是她的成名曲《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德德玛和这首歌开始为大家所熟知,是在1979年。那一年第十届广交会,内蒙古歌舞团要去演出,德德玛当时是在歌剧团,并没有演出资格,但是她特别想去,所以临走时,她就大胆向歌舞团书记毛遂自荐。
"我找到书记,他问有什么事,我说歌舞团要去广交会,我特别想去,你把带上吧!他问我能干什么,我说什么都行,可以独唱,可以二重唱,也可以女声小合唱。书记人特别好,让我回去等消息,第三天我就接到电话,让我去报到,我真是高兴坏了。"
实际上,德德玛去广交会被安排的是女生二重唱,独唱只是预备节目。在广交会演了六场之后,她才得到一个独唱机会。"我特兴奋,赶紧在住地小房间里,把乐队的9个人都叫上,让他们赶紧陪我排练。"德德玛自己也没有想到,那天她一唱,竟然一炮打响。
"那天演的太成功了,我当时也紧张害怕,刚上台,台下都哄堂大笑。我担心是自己衣服没穿好还是哪不对劲,不过这些念头闪了一下之后我就镇定下来觉得该唱了。第一首唱的是《党的阳光》长调民歌,刚一开口,下面一片掌声,我的心也定了下来。
我觉得他们喜欢我,喜欢我的歌,才会给我掌声,于是我就大胆地往后唱。第二天,广东的好多媒体都报道了我,演了一场就这么多报道,这还是头一回。从那以后我也升级了,成了主要独唱演员,天天都有我的节目。"
战胜病魔重返舞台
此后的二十多年,德德玛活跃于音乐舞台,她多次赴内地和出国访问演出,深受国内外听众欢迎。然而,1998年的一场意外,却让她的人生发生了大转折。那年3月,为庆祝中日邦交正常化20周年,德德玛应邀去日本演出。
因58天要演41场,已经53岁病患有高血压病的德德玛体力严重透支。在第25场演出时,德德玛突发脑溢血,然而她坚持把歌唱完;谢幕后,刚进后台,就昏倒在地。在昏睡了八天之后,刚刚苏醒的德德玛就被医生告知,她的右半身瘫痪,下半生将以轮椅为伴。
一开始,德德玛觉得非常委屈和绝望。"我觉得我病倒的时间特别不好,搞那么多年声乐,我真正知道如何唱,自己也最有实力唱的时候就得病了,我觉得太亏了。"于是,德德玛很想站起来,很想再唱,很想延续自己的舞台生命。
"这种决心你控制不了自己,一定要这么做。其实什么东西都在于坚持。很多人就是坚持不了,好多特别有才的人其实挺可惜的。我有切身体会,坚持对每个人都是最最好的东西,就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我这么做之后,效果是很不一样的。不管怎么样,我今年65了,开了专场演唱会,生病到现在也已出了8张唱片,坚持就没有战胜不了的东西。"
德德玛的歌,基本都是家乡题材。问她为何总在唱草原,她说,"我的根在草原啊!这么多年,都是围绕着根在走,才能产生灵感。你的根给你好多的营养,给你很多歌唱的元素,一切都是你的根给你的。我对家乡有无限的爱,所有的爱通过我的歌声来表达,每首歌都在诉说着草原上的故事,草原的方方面面。
"话语间,德德玛也表达了自己的担心,"草原现在生态破坏得非常厉害,我怕以后我们的子孙后代都没有享受草原的资格和权力了,所以希望每个人都能为草原出点力,大家一起来保护它。我的歌也许能唤起大家保护草原的决心,这么好的美景如果只能在歌里才能看到,那真是太可惜了。"
倾余生精力办教育
2002年,德德玛带病创办了"内蒙古德德玛音乐艺术专修学院",现在这所学校已经整整十年了。说起学校,德德玛打开了话匣子。"这个学校的学生95%都是牧民的孩子,从基层来的,学校成立的那天我就说过,学校的门是永远朝牧民开的。
当时有些孩子考不上大学,到北京找我,我认识一些民族大学的老师,就领着他们去找领导,反反复复很多次之后,我深感觉到边远地区来的孩子上大学是真困难。于是,我萌生一个念头,要办一所学校。好多孩子考试时都是三门专业课两门不及格,我办学校就想尽量帮他们把不及格的课给补上。我自己从额济纳旗走出来,也是受到了培养和照顾,我享受了这样的温暖,所以我把余生的精力拿出来办一所艺术学校。"
德德玛办学校的初衷是给孩子们一个平台,看似很简单,但是后来发现,办学校太难了。资金缺少,物价飞涨,学生的学费又特别低。"管理人最困难了,孩子们似懂事似不懂事,蒙古人特别喜欢喝酒,孩子有时也喝,喝完打架,但草原上的孩子又特别乖,犯了错你批评他,他会要求你给他机会,给了之后都特别珍惜,真是努力。
草原上的孩子音乐天赋也特别好,我很安慰,和他们一起走过了十年。"德德玛说,她正筹备让已经毕业的孩子都回来,办一台电视春节晚会,等于他们向母校汇报,母校也通过他们展示十年的教学成果。
"我们的学生出去都是各个文艺团体的骨干。这些年虽然辛苦,但也很欣慰和幸福。不过,这是师资队伍的成果,我什么也不会,是他们照顾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