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风眠晚年 人物志丨晚年留文作别林风眠
1975年,政治气候逐渐转暖。此时,国家出版部门要把鲁迅先生著的《中国小说史略》译成法文,但一时在国内竟找不到合适人选。行家告知领导,唯有林文铮方可胜任,但此人现在还在服刑。后经中央领导审批,准许林文铮在狱中翻译《中国小说史略》,1978年春完稿,得稿酬900元。
林文铮(右)晚年回到马岭山房和亲友合影。
1976年春,林文铮刑满出狱,此时他已经是个衰朽残年的老翁。他从狱中带出的物件中,有一件是他睡过的床单,这块床单现已成为他的后代们珍贵的遗物。出狱以后,他住在女儿林征明杭州的家中。他虽然比爱妻多活半个世纪,却长期生活在痛苦中。他还惦记着远在香港的林风眠。可在这时,两位老翁再也没有机会见面了。
四人帮被打倒以后,祖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政府非常重视知识分子,为林文铮平了反,补发了工资 ,归还了“马岭山房”。林文铮又住进了“马岭山房”,儿女们请了一个保姆照料他的生活。
在林文铮生命的余年,还继续为社会发光发热。因他是个知名学者,报刊、杂志约稿不断,经常出席各种学术研讨会,曾到厦门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大专院校讲学。晚年他还写了很多文章。政府对这位德高望重的教授很尊重,1980年林文铮当选为杭州市政协委员。
林文铮在他病逝前的十年中,“马岭山房”又恢复了上世纪三十年代他在杭州艺专执教时那样的热闹场景。学术界人士经常前来造访他。每天上门找他的人,寄给他的信函,打给他的电话没有间断过。他的生活是围绕着写作、会客、讲学、开会的圈子转。此时他的心情很好,生活过得好。他对朋友说:遗憾的是坐牢浪费了我人生精力最旺盛的年华,而今想为社会出力报效时,已是心有余力不足。
1988年4月5日,林风眠从艺七十周年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此时林文铮年岁已高病魔缠身而未出席研讨会。他特写短文交会务组作书面发言:
“今春,1988年4月5日。在上海举行林风眠先生艺术活动七十年学术座谈会和画展的空前盛举。我由于86岁病躯, 不堪远游,抱歉之至!谨作此短文,向大会作书面发言。同时请让我向一别四十年的老朋友林风眠先生说几句心里话:愿他老而益壮,成为新中国艺术界光芒万丈的寿星!继续努力创作出新的不朽之作!林风眠的高风亮节,确实不辜负蔡元培先生六十多年前对于他的厚望!我相信我的岳父也会含笑于九天!”
1989年,饱经磨难的林文铮因患贫血症在杭州病逝,享年87岁。
林文铮一生论著丰硕,著述有《首都美术展的意义》《国立艺术学校教学大纲》《何谓艺术》《艺术运动社宣言》、剧本《易水寒》《西施》等;译著有《唐人小说选》《中国小说史略》(鲁迅著)《二十年后》《大仲马》等,其中前两部是中文译成法文,后两部是法文译成中文。他留下的文学艺术论著和译著,是人类文化遗产的宝贵精神财富。
后 记
2000年10月,梅州市召开“林风眠李金发诞辰百年学术研讨会”,海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林风眠、李金发的亲属也参加了这次研讨会。因林文铮教授在美术界的知名度和他与林风眠的亲密关系,他的女儿林征明(林阿难)受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将其父亲的资料交给了会务组。
当时笔者与梅州市客家联谊会的秘书长肖伟光先生阅看了这份宝贵资料。会议期间,笔者采访了林征明。此后为了撰写文章与林征明数次通电话,还与博罗县公庄镇的林怀义(林文铮妹妹的孙子)通电话了解情况。
《客籍美术理论家林文铮》曾发表在2家杂志上。文章发表后,又收到研究林风眠、林文铮的专家学者们电话,有些人再向笔者提供了有价值的资料。笔者于今对文章进行修改补充,此即为最终呈现出来的面貌。是为后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