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墓葬开棺现场 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 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

2019-02-28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武则天,中国第一个作为皇帝的女人,而在死后的武则天,为何墓都是没有人能够挖得动?对此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武则天墓葬开棺现场 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 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为何武则天的墓挖不动?女皇武则天墓有什么秘密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干陵可以独善其身?武则天墓葬开棺现场 武则天墓葬惊天

武则天,中国第一个作为皇帝的女人,而在死后的武则天,为何墓都是没有人能够挖得动?对此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到底如何?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

武则天墓葬开棺现场 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 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

为何武则天的墓挖不动?女皇武则天墓有什么秘密

1300多年之中,有名有姓的盗陵者就有17人之多。然而时至今日,汉武帝的茂陵被搬空了,唐太宗的昭陵被扫荡了,康熙大帝连骨头都凑不齐了,为什么单单武则天的干陵可以独善其身?

武则天墓葬开棺现场 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 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

当然,盗墓者要的是宝贝,难道是因为武则天墓里没有什么好的陪葬品,其实恰恰相反,经过多年的探测考察,一位文物工作者推算最少有500吨!在前后通道的两侧,又各有4间石洞,洞里装满了盛唐时最值钱的宝贝。

武则天墓葬开棺现场 武则天墓葬惊天秘密 武则天的墓是怎么回事

在通向金刚墙的近百米过道两旁,摆满了各种金银祭器。而最让世人感兴趣的就是那件顶尖级国宝——《兰亭序》。干陵一带的民间传闻中,早就有《兰亭序》陪葬武则天一说。

事实是,如此多丰厚的宝藏使得干陵吸引着职业盗墓者、封疆大吏、土匪、军阀,甚至是农民起义军,纷纷抄着铁锹、锄头前来刨上几下。从武则天躺进干陵的—刻,梁山就没消停过。

第一个光顾干陵的是唐末造反大军领袖黄巢。这位盐贩子率领60万大军攻进长安后,先是痛痛快快地烧杀抢掠一番,待土匪瘾过足了,他突然发现自己无事可干了。这时,有人告诉了他一件事,在梁山西侧黄土地下埋藏着大量碎石。

这个消息就是在暗示黄巢,唐陵中最富有的干陵的入口很可能就在梁山的西侧。黄巢大喜,立即调出40万士兵,跑到梁山西侧开始挖掘。

这些人都是农民出身,对铁铲铁锹的运用熟练得很,不久,就把半座梁山铲平了,以此留下了40米深的"黄巢沟"。但是,干陵就像是根本没有入口一样。后来,唐王朝军队集结向长安发起反攻,黄巢这才心不甘情不愿地空手而逃。

这位自称是书生的黄巢愚蠢之极,他根本不知道干陵是坐北朝南的。唐朝皇帝故意将修建产生的碎石埋在离墓道口三百多米远的地方。也就是说,他挖错了方向。

向干陵伸出罪恶之手的第二个人是五代的耀州节度使温韬,此人似乎生下来就是给李唐王朝的皇帝陵墓找麻烦的。在干陵之前已经挖掘了17座唐皇陵,只剩下干陵。但他的理想在此破灭。

和黄巢一样,他也兴动数万人马在光天化日之下挖掘干陵,不料三次上山均遭风雨大作,人马一撤,天气立即转晴。温韬实在想不明白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但他还是没有再继续挖下去,遂此绝了念头。干陵至此逃过第二劫。

最危险的是第三次,这次出动的不是40万大军,而是一个现代化整编师,盗墓的工具也不再是锄头、铁锹,而是开山劈石如切菜的机枪大炮。

主谋就是民国时期的国民党将军孙连仲。他带领部下,学着孙殿英炸慈禧和乾隆墓的样子,在梁山上埋锅造饭安下营寨,用军事演习作幌子,黑色炸药炸开墓道三层竖立石条,正准备进入时,突然冒出一股浓烟,盘旋而上,成为龙卷风,顿时天昏地暗,走石飞沙,7个陕西籍士兵首当其冲,立即吐血身亡,其他人哪里还敢再向前,大喊着跑了出来,就这样,干陵终于躲过最后一劫。也给后世留下一丝悬念。

武则天墓干陵到底在哪

武则天墓干陵,位于陕西咸阳市干县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修建于公元684年,经过23年的时间,工程才基本完工。气势雄伟壮观。陵区仿京师长安城建制。梁山是圆锥形石灰岩山体,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干陵就在北峰之上。

梁山南面两峰较低,东西对峙,中间为司马道,故而这两峰取名叫"乳峰"。据史书记载,陵墓原有内外两重城墙,四个城门,还有献殿阙楼等许多宏伟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内城总面积240万平方米。城墙四面,南有朱雀门,北有玄武门,东有青龙门,西有白虎门。

从干陵头道门踏上石阶路,计537级台阶,其台阶高差为81.68米。走完台阶即是一条平宽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这条道路便是"司马道"。两旁现有华表1对,翼马、鸵鸟各1对,石马5对,翁仲10对,石碑2道。东为无字碑,西为述圣记碑。有王宾像61尊,石狮1对。

"唐高宗干陵"墓碑,高2米,是陕西巡府毕源为高宗所立,原碑已毁,现在这块碑是清乾隆年间重建的。此碑右前侧另一块墓碑,是郭沫若题写的"唐高宗李治与则天皇帝之墓"12个大字。另外在南门外有为高宗皇帝和武则天歌功颂德的《述圣记碑》和《无字碑》二通以及参加高宗葬礼的中国少数民族首领和友好国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

在中国历史上,陵前石刻的数目、种类和安放位置是从干陵开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袭到清代,历代大同小异。    

武则天干陵的历史价值

干陵是唐代"依山为陵"纪念性建筑工程的杰作,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合葬墓。秦汉以后,皇帝、皇后多不合葬,而干陵夫妻"二圣"合葬墓独树一帜。在男尊女卑的中国古代社会里,武则天一生活动的评价争论激荡了上千年,对中国文化有着深远的影响。

干陵是唐代帝王陵墓中唯一发现有双重城垣的墓葬,内城象征京城长安的皇城,外城相当于官员和土民居住的郭城,反映了当时中国古代都城的整体格局。

干陵也是唯一历经千年未被盗掘的唐代帝王陵,其地宫遂道编号刻字砌石已被发现,出土有细腰铁拴板、锡铁锭等,具有一般陵墓所没有的独特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