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昧免费柯云路 柯云路新作写心理困境:玩博客玩出的“焦虑”
著名作家柯云路(blog)的写作一直备受瞩目。在谈论婚恋问题的著作《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出版之后,柯云路又将关注的目光投向都市中那些患心理疾病的人群,重庆出版社推出的《焦虑症患者》用纪实文学的笔法记述了一个知识分子摆脱心理困境的全过程,透析现代人的心理,令人警醒、发人深思,引领读者认识自身把握住幸福。在接受采访时,柯云路说,博客是他与读者交流的主要平台,《焦虑症患者》就是在博客上获得的灵感。
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
记者:您今年出版了两本新书,《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和《焦虑症患者》,两者关注的都是当下都市人的心理问题,是什么引起您对这类问题的兴趣?
柯云路:《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关注的是人们在婚恋问题上的精神困扰和现实冲突。《焦虑症患者》则是从心灵的角度考察人们的精神现状及困扰局面。两本书触及的都是当代人守护精神家园的困难性。我关注这类题材是与自己一贯的思路有关的。焦虑症和婚恋困局是比较重大的社会性课题。
在一个急速转型的社会阶段中,发展变化快,各种各样的冲突尖锐,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落差很大。我们正处在一个焦虑的时代,用我的话说是焦虑症、抑郁症高发期。常有读者朋友向我咨询有关职场的、有关婚恋的、有关生存的方方面面的引起他们焦虑的问题。这些外部因素的刺激使得我对这类问题多有关注。
记者:是读者向您请教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而让您有了创作的灵感?
柯云路:对,《焦虑症患者》是“玩”博客的意外收获。因为我以前写了不少心理学方面的作品,很多读者就经常在我的博客上留言或写信向我咨询问题,求职的、处理人际关系的,最多的是婚恋问题,我又在其中看到很多很多焦虑。
大量的个案,第一时间,把我当作第一倾诉人,我获得了大量第一手素材。一个作家实际上对很多事更加敏感,但要不是有了这样的交流,我也不会知道在生活中人际关系如此稠密,婚恋问题如此复杂,如今的焦虑如此普遍。
帮助多人成功解决心理问题
记者:您自信您的解答能帮助读者解开心里的困惑吗?
柯云路:这不是一个自信不自信的问题。这是一个事实。我曾经帮助很多人解决了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出于我对当代人生存境况的了解,我觉得这种帮助是一个作家应该有的人文关怀。能够帮助他们,也是凭借着我自己多年对心理学的研究做基础,还有一个作家对社会人生的观察,当然,还有我的阅历。总之,《焦虑症患者》的写作是和我多年来的思想准备与生活积累相关的。
记者:在与读者的沟通中,您觉得现在都市里焦虑症问题严重吗?什么样的人容易患此类疾病呢?
柯云路:焦虑症只是精神疾病的一种,还有抑郁症,强迫症,疑病症,恐怖症,等等。我在《焦虑症患者》中对那些病症也都一一写到了。书中的主人公实际上是好几种心理疾病并发,他同时患有强迫症、恐怖症、疑病症,等等。
面对光怪陆离的喧嚣世界,现代人被不同程度地异化了,物质的丰富并没有使精神的快乐与幸福感增多。因为生存压力大,竞争激烈,人和环境的冲突尖锐,心理上诸多不平衡,梦想和现实的距离远,人们的焦虑感普遍过多。这就是焦虑症产生的土壤。按照我的观察,都市白领、知识界和竞争激烈的职场,患此类疾病比例相当高,包括在校的大学生。
力所能及地给读者回信
记者:在网上很容易就能找到您的多种联系方式,比如博客、QQ、 MSN等,也了解到有很多读者与您联系,向您倾诉心里的困惑,听您的助手介绍,您都是亲自回信,这不影响您的生活和工作吗?
柯云路:要对读者的问题都作出回答,肯定对写作会有影响的,因为一个作家的时间是有限的。但是二十多年来我倒有一个习惯一直没有改变,就是力所能及地给读者回信。
常常有读者在信中的问题很急,情况也比较严重,比如在婚恋问题的来信中,一些人痛不欲生,甚至死的念头都有。这样的来信我不可能不回的。
现在的博客成为一个相当便捷的交流平台,比如许多人在来信中都谈到焦虑,而焦虑的产生是因为工作压力,我就会选择一个比较典型的个案,经过处理将回答直接放到博客上。也算对同一类读者的一种交代。这种以一抵百的回答方式,在目前多少能缓解来信太多、无法一一作答的矛盾。
关注现代人的生存和精神问题
记者:在关注了都市人婚姻家庭困惑、焦虑症问题之后,还有什么问题引起了您的关注?
柯云路:总的来说,现代人的生存问题,现代人的精神问题,是我目前关注的重点。
对于婚恋问题,我还会继续关注。我不想随随便便就把这件事放下,我做事不喜欢蜻蜓点水,既然做了就要做下去,让它有一点深度。对焦虑症、强迫症等这些心理疾病的研究,《焦虑症患者》不是第一本,我曾经写过《走出心灵的地狱》,以后可能还会有这类题材的作品。
记者:听说您是非常喜欢安静的人,一般也不与朋友交往,而您的作品,也一直游离于主流文学之外,这两者之间有关系吗?
柯云路:生活中我有许多朋友,但我从不应酬,不泛泛之交,也很少饭局。写作不仅需要时间,也需要心力。不安静下来怎样研究和写作呢?我愿意用安静的心感受不安静的世界。(秦绪芳)
精彩片断:洛丁的心理疾病
洛丁继续分析自己强迫人格的由来,则是一周后面对阿凡进行的。
那天特约请阿凡来家里。妻子儿子也在场。
洛丁说:记得小时候在农村,自己是个淘气外向的孩子,五六岁时上树摸鸟蛋,下泥塘捉螃蟹,与村中的小孩一边打猪草一边玩耍,并没有拘谨呆板、谨小慎微的强迫人格。那时真可以用天真烂漫浑然不觉来概括。所以,我的强迫人格与遗传无关。
阿凡说:你可以谈谈父母以及他们从小对你的家庭教育。
洛丁说,他的父亲是个克勤克俭的农民,因为读过几年书,小有文化,在村里干过会计之类,算账记账谈得上一丝不苟分毫不差。母亲是个极其爱整洁的农村妇女。
洛丁说:要从这些看来,我的父母很可能有点强迫人格倾向,但是他们并没太多强迫过我。他们对我的勤俭教育、清洁教育以及做人要正直努力的教育,大多是十分温和的。阿凡笑笑说:高明的强迫,有时正是通过多多奖赏的温和方式完成的。以惩罚为主的强迫也许并不是最有力的。
洛丁接着回顾了自小在学校教育及整个社会文化背景中,如何“自我强迫”的过程。
洛丁说,他从小学一年级到三年级,每天都第一名到校。
这起因于第一次第一名到校受到了老师和校长的表扬。
就像鸽子第一次得到食物时留下的记忆一样,他比鸽子更能明确地意识到第一名到校与得到奖赏的联系。天冷了,脚上得了冻疮,溃烂流脓疼痛不已,都没有耽误过第一名到校。直到三年级以后转学,这样“强迫”自己天天第一名到校的历史才算结束。
洛丁说:你看,社会从小给予人的奖赏,在多么有力地造成我们从小的自我强迫。
内容简介
《焦虑症患者》是一部纪实性的心理学类著作,记录了一个摆脱心理困境的真实个案。一个事业有成的大学教授在高目标压力下患上焦虑症,多方求医却效果不佳。一位心理学专家帮助他找到正确的认知,并授以一整套有效方法最终使他战胜疾病。本书展示了这位知识分子患病、治疗及获得康复的全过程。
人物名片
柯云路,当代著名作家。从小在北京读书,1968年去山西农村插队。1980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父亲嫌疑人》等40多部作品。
长篇小说《新星》、《夜与昼》获人民文学奖。根据同名小说改编的电视连续剧《新星》1986年播出后,引起强烈反响。近年出版的作品《童话人格》、《心灵太极》、《今天我们为什么结婚》,均受到读者欢迎。《焦虑症患者》是最新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