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仨书评 [书评]我们仨
深夜,一个人捧着书,静静地落泪。杨绛的《我们仨》,用情至深而语言至简,平实的语言却揉杂了作者刻意压抑过却仍深不见底的汹涌情感,令读者动容。
书的第一二部分,是作者编织出来的一个万里古驿道的梦,梦境似虚似实,从三里河的家一家三口温馨平和的日常开始,然后三个人先后走上古驿道,在古驿道上重聚,又最终在古驿道上失散。最后作者独自一人回到了三里河的家。
“不过三里河的家,已经不复是家,只是我的客栈了。”第三部分是作者写实记录一家三口从刚结婚出国、圆圆出生、回国、文化大革命艰苦生活、定居三里河等之间长达60多年的生活概况。相聚时的平和满足,相离时的揪心牵挂,以及相互之间许下的“我们间从此只有死别,没有生离”的诺言,都让人为这个平凡而独特的学者之家间深沉浓郁的情感牵连而潸然落泪。
他们三之间,既是亲人,更像是朋友、知己。相濡以沫60年,珍惜在一起的一分一秒,一起“探险”,一起玩耍,一起占据书房里的角落安静工作,为对方记录下不在一起时自己的生活,分享生命中的一切五彩缤纷的“石子”。
有许许多多的细节令人感动。妈妈住在产房的时候,每次爸爸来看她时都会像小孩子做错事情一样报告自己又弄坏了家里的什么东西,但是妈妈每次都温柔地说“没关系,我会修”、“没关系,我会洗”。而听到妈妈的保证,原本惴惴不安的爸爸也一下子放下心来。
这种全身心的信任与理解怎不令人动容?搬入女儿的宿舍时,“拙手笨脚”的爸爸帮不上什么忙却“劳动态度好”地想帮忙扫地结果引发了哮喘。爸爸几十年如一日地为爱晚起床的妈妈做早餐。
在抗战的艰难时期妈妈为了一家三口的生活甘为“灶下婢”。圆圆罹患癌症住院时为了不让父母担心,依旧坚持给父母写信拜年甚至在病床上着笔开始写“我们仨”的回忆录。深深爱着彼此,深刻理解彼此,了解彼此的优缺点就跟自己一样清楚,处处为彼此着想,为了彼此不惜勇敢克服自己的缺点,不愿意成为彼此的羁绊,彼此牵挂,彼此爱护,成全彼此。我想即使剥开亲人的身份,他们也将是相伴一生的好友知己吧。
除了三个人之间的感情,这个中国著名的学者家庭对待名与利的态度也令人肃然起敬。自嘲“书呆”,安于坐冷板凳几十年,在文化大革命的浩劫下最难过的事情也是看不到书。写出《围城》的钱钟书对人性其实有很深刻的了解,但是大智若愚如他,安于守住自己的本心,以善待人,不愿意卷入官场的纷乱。
钱媛坚守教学第一线几十年,去世住院前仍在编订教材。杨绛将《堂吉诃德》翻译稿审阅了一遍又一遍,却也不在乎出版的任何事项。他们不求名,不求利,安于做自己的学问,安于自己的小小乐趣,终其一生都保持着初接触时的兴致、兴趣与热情。在这一点上一家三口何其相似。
一本薄薄的书,承载着世间最美好的品质与最厚重的情感。当你悲伤时,读读它,它会让你释然;当你浮躁时,读读它,它会让你沉静;一纸轻盈,却是人生的大智慧。
(喜欢的亲们点个喜欢以示鼓励好么么么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