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浅予人物画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

2018-08-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问题.开门见山,我不主张中国画系造型基础课全盘采用外国的训练方法.理由包括下面几点:一.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手段,从来学画,都是从白描双勾入手,以骨法用笔取形,它的特点是:一开始就用毛笔造型,在练笔中练造型,在造型中练笔,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叶浅予人物画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二.学国画的传统方法是先临摹,后写生,二者反复交叉进行,提高造型用笔的能力,临摹并非单纯练笔,而是兼学练形的,写生虽然着重练形,但也要求在练形中练笔,二

我的发言是谈中国人物画造型基础训练的问题。开门见山,我不主张中国画系造型基础课全盘采用外国的训练方法。理由包括下面几点:

一、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中形成的独有的手段,从来学画,都是从白描双勾入手,以骨法用笔取形,它的特点是:一开始就用毛笔造型,在练笔中练造型,在造型中练笔,二者相辅相成,齐头并进。

叶浅予人物画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

二、学国画的传统方法是先临摹,后写生,二者反复交叉进行,提高造型用笔的能力,临摹并非单纯练笔,而是兼学练形的,写生虽然着重练形,但也要求在练形中练笔,二者方法不同,目的却是一致的。

有些人看到近代中国画在明末清初的阶段提倡仿古摹古的倾向,便认为中国画已走向没落了,因而他们主张反对临摹,这种观点是片面的。扬州八怪、石涛、八大以及清末的任氏兄弟,一直到吴昌硕、齐白石,岂不都是生气勃勃的富于创造性的画家吗?中国画是在发展中,而不是走向了没落。

叶浅予人物画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

三、素描是欧洲古典油画发展中的产物,是为油画造型服务的,我国五四以后兴起的美术教育制度,采取以素描为造型训练的入门课程,从而发展了我国的油画、版画艺术新品种。而在解放以前的美术院校中,中国画专业的教学,却仍然遵循传统的方注,而自成体系。解放以后,全国院校方针体制已变,接受苏联的“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的观点,中国画的造型训练也由这个基础所垄断了。

叶浅予人物画 叶浅予: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的意见

四、根据三十年来的经验,这种强求一致的作法,我认为是不科学的,由于这个一致,把中国画的传统学画的方法、步骤给废弃和打乱了。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采取了既学素描又学自描的双重制,有人讽刺我们说:这叫做“双重交配法”。

因为当时在农村养猪,引进了苏联的派克夏种猪,国产的母猪,除了和国产的公猪交配外,还要同派克夏交配,以此改良猪种。中国画经过双重交配,产生了所谓新国画或称之为社会主义国画,虽然达到了为社会主义政治服务的一定目的,但艺术水平是很低的。

五、素描训练的方法,是以物体表面的明暗现象来表达物体的体面和空间关系。因而,往往不能深刻地认识对象的原本结构,用以达到概括提炼,能动地表现对象的能力。浮光掠影或者不求甚解是不能养成真正准确有效的造型能力的。准确有效的造型不是抄写和临摹对象,照葫芦画瓢,而是要求从深刻的认识中,发挥记忆和联想的能力,也就是能动地塑造艺术形象的能力。

六、素描的工具是铅笔和炭条,白描的工具是毛笔。前者硬,后者柔;前者用指力(手指的力量),后者用腕力(手腕的力量);前者笔触变化小,后者笔触变化大。效果很不相同。而且在素描教学上,近二十年来都是采用硬铅笔细刻的长期作业的方法,作为唯一的方针,我认为是非常机械的。

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往往只见局部不见全体,只见细节不写神态。其实素描在西方也是多种多样、各种各派的,有铅笔派和木炭派之分,有外光派和结构派之分,有废线派和用线派之分。并非只有我们现在通用的苏联学院派一种。我认为素描也应百花齐放,不能定于一尊。

七、一般素描课的对象,都以人为主,从石膏模型到人体模特儿,都是为了研究人,表现人。一般的论者认为只要把人画好了,造型能力就解决了。有的人还说,只要把素描画好了,拿起毛笔来画中国国就轻而易举了。

事实如何呢?以中国画的花鸟、山水为例,要画好花、果、树、石、飞禽走兽,不去直接研究这些自然界的生态(就是生活和形态),是无能为力的。我个人对此尤其有切身的体会,我从画漫画开始,后来画速写,最后画国画,画的都是入,人家要我画点花鸟山水,我只能敬谢不敏,只能承认对此道是外行与无能。

现在我正在重新补课。就是学习花鸟、山水。所以,“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这句话,并不怎么样科学。至于说画好素描,再画国画就轻而易举了,就更缺少实践的依据。恰恰相反,有人素描画得不错,拿起中国的毛笔却有千斤之重。而且素描造型的先入之见,处处在阻碍他走向线描造型的道路。

方增先最近在《美术丛刊》第七期发表的《中国人物画的造型问题》的文章,以他的实践经验,深刻感到素描对他的人物造型的具有大的阻力。这的确是当前年轻一辈人物画家的共同的苦闷。由此可见,素描不是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

八、中国古代人物面的重要遗产十八描,是线描造型的技法总结,用来作为线描的练习是有用的。不过,艺术发展规律是和时代、生活紧密相联,并受其制约的,所以线描造型必须有所发展,这就要在造型训练和创作实践中有所损益、有所创造。但不能同意有些人所说的,中国人物画衰落了,必须全盘接受西方素描所谓科学的造型方法来改造它。

上面已经说过,线描造型是中国画历史发展所形成的独有手段,训练中国人物面的造型能力,必须以这个特有手段为基础,吸取素描中合乎这个基础的某些造型因素,丰富和发展中国人物画。

九、最近我向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提出修改教学方案的计划,着重指出素描和国画人物写生的双轨制必须结束,放弃素描课,把素描在造型方面的合理因素融合到白描课中去。此外,由于历史的原因,过去二十多年来办系的中间,过分强调以人物为主的方向,排斥了花鸟、山水,出现了花鸟、山水的断线,从而也枯竭了人物画在技法上的营养。

我主张今后几年内,国画系入学的新生先学花鸟、山水,后画人物。我们知道花鸟、山水是近代中国画在技法上发展的最丰富、最完美的科目,而且有自己的造型规律。从花鸟、山水入手,有助于掌握中国画的造型法则和笔墨技法。既保证了花鸟、山水的发展,同时又为人物画提供丰富的营养。

以上所说,对中国人物画造型训练提出了一些原则意见,至于在教学实践中如何贯彻这些原则,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