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渊有几个儿 李渊被离职后 干啥去了?李渊晚年生活是否如意?
玄武门兵变不久,李世民如愿以偿登上皇位,高祖李渊以太上皇致仕,并于9年后归西。9年中父子二人讳莫如深,感情微妙而复杂。
李渊清楚李世民的野心,以及他与太子李建成的矛盾,只是对结果预估不足,既没想到他会发动政变,也没想到他会杀兄戮弟——这对于一个父亲来说实在太刺激。退位后的太上皇李渊仍在皇宫正殿住了3年,而后才徙居大安宫,彻底告别政治前台。
之所以充任3年傀儡,也是为李世民背书——玄武门之变只有李世民单方面解释,而憋着一肚子话的李渊并未发声已然说明问题。李世民也需要父亲坐镇,以消除玄武门的负面影响。双方心照不宣,共同掩饰尴尬。
大安宫离宫城不远却属皇宫之外,父子就此相隔。大安宫的条件也跟皇宫没法比,既无城墙也无门楼,后来李世民一天看不到就想的监察御史马周看不过去了,上表李世民,说太上皇住的太寒酸,让外国使者或老百姓看了不像话。同时提醒准备去九成宫避暑的李世民:太上皇住的地方也很热。李世民于是兴建大明宫,准备用于父亲居住避暑。同时邀请李渊一起去九成宫,结果遭到拒绝。
马周建议时,李渊已搬去大安宫3年之久,李世民对父亲的居住环境显然不十分清楚,类似避暑休闲的好事也没想到过父亲,可见二人鲜有交集。尴尬如此,原因应来自双方:玄武门之变对李渊的创伤是持续的,他懊恼当初的绥靖,内心深处也无法原谅李世民的屠兄戮弟——尽管李世民即位后对兄弟二人进行了追封并隆重下葬;李世民以兵变改变既有秩序,以政治冒险结束情感冲突,既有对父亲偏袒哥哥的怨,也有逼宫夺位的愧。
二人无话可说,不见面是最好的局面。
孽缘化解于贞观八年(634年)——亦即李渊离世的头一年。此时玄武门已成追忆,李渊或者觉得该过去的总要过去,或者觉得李世民政绩突出这样也好,亦或者感觉命不久矣有必要与儿子和解,总之所有事情都在这一年有了了结。
李渊在两仪殿宴请西突厥使者,席间主动赐酒给李世民,并给予他“当今蛮夷率服,古未尝有”的政治肯定。李世民感动流泪,和长孙皇后一起进御膳、上御衣,“一同家人常礼”。往事如烟,随风飘逝,父子二人终于冰释前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