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其庸辱骂周汝昌 冯其庸先生与“大众书画”

2019-05-22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去年1月22日,冯其庸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先生走后,我常常想到他,梦到他.当先生的忌日愈来愈近的时候,我写下了这篇怀念的文字.我之所以选定这个题目,是因为"大众书画"与冯先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在创办这个专刊前前后后20多年的时光里,受到冯先生难以记述的教益.冯其庸辱骂周汝昌 冯其庸先生与"大众书画"经过长时间醖酿准备,大众日报编委会研究决定,"大众书画"专刊于1998年3月5日正式创刊.此前,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王海清.叶兆信二位同志找我一起拟定

去年1月22日,冯其庸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先生走后,我常常想到他,梦到他。当先生的忌日愈来愈近的时候,我写下了这篇怀念的文字。我之所以选定这个题目,是因为“大众书画”与冯先生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在创办这个专刊前前后后20多年的时光里,受到冯先生难以记述的教益。

冯其庸辱骂周汝昌 冯其庸先生与“大众书画”

经过长时间醖酿准备,大众日报编委会研究决定,“大众书画”专刊于1998年3月5日正式创刊。此前,负责具体筹备工作的王海清、叶兆信二位同志找我一起拟定,请冯先生写一篇发刊词,并由兆信同志联系。1998年2月中旬,冯先生把稿子寄来。

冯其庸辱骂周汝昌 冯其庸先生与“大众书画”

我注意到,冯先生所用的题目是《创刊感言》,并用毛笔签名。这是非常精当的,比《发刊词》的标题更有特点、更引人关注,也更有史料价值。我还注意到,"感言"的文尾赫然写着:1998年2月15日凌晨1时。见此,我的眼睛顿时模糊起来,继而簌簌泪下,从心底感动了。在多数人早已进入梦境的凌晨,年高76岁的冯老还在为“大众书画”的事殚精竭虑,是他对大众日报的一片深情啊!

冯其庸辱骂周汝昌 冯其庸先生与“大众书画”

冯其庸先生和刘广东同志在济南亲切交谈

名为《创刊感言》,实则是一篇经典的发刊词,表现了冯先生匠心独运和高明的智慧。"感言"发表在“大众书画”专刊创刊号头版头条位置,短短1013个字,把创刊的宗旨、方向、目标任务等等,讲得明明白白。关于创刊的宗旨,冯先生写道:书法、篆刻和中国画“是我国所独有,是我们的一种独特艺术”;当代中国“书画篆刻特别红火,几乎是老百姓人人所爱”,“是国家和民族兴旺发达的一种象征,……是一种民族自信心的表现,是民族自爱自豪的表现,我们应该特别珍惜这种感情。

”讲得何其深刻到位!关于“大众书画”的创办方向和目标任务,冯先生认为,一定要“真正做到大众化,也即是为广大群众所热爱所拥有”,既“要避免脱离群众”,又要通过“面向大众的评论赏析甚至研究性文章”,“逐步帮助群众提高鉴赏水平”;要认真贯彻`双百’方针,选登和提倡优秀佳作,坚持正确导向,他特别指出“导向是一种稳定的总趋势”。

“感言”还谈到队伍建设,强调“特别是多注重中青年的作品,因为他们就是我们的未来。”冯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担当意识和全心全意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的繁荣奋斗不息的精神,充溢字里行间,真乃“一片冰心在玉壶”,是实实的正能量,催人奋进。

“感言”发表20年过去了,至今仍有鲜活的生命力,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读“感言”,引起我对冯先生关心支持“大众书画”的更多回忆。 

大众日报有着弘扬中国书画的光荣传统,一直在总编室设有"美术组"的编制,每周发一版美术作品,深得好评。1996年10月,大众日报社党委决定,在美术组的基础上成立了山东新闻书画院,报社党委常委为院长或副院长,其中的常务副院长具体分管画院的业务。

山东新闻书画院是继人民日报神州书画院之后,全国新闻界第二家书画院,在省属新闻单位中则是第一家。“大众书画”专刊由山东新闻书画院具体承办,画院秘书长叶兆信同志任主编,每周一期,每期四个版,设多种栏目,以适应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大众书画”专刊一问世,便引起山东和全国美术界的关注,书画篆刻家纷纷不吝赐稿,书画爱好者们热情鼓与呼,成画苑一时之盛。我们不会忘记,这背后同样倾注了冯先生的满腔心血,现在我手头仍保存的《山东新闻书画院初步设想》和《山东新闻书画院章程》,就是早在1995年10月冯先生指导兆信同志起草的。

冯先生对大众日报有特殊的感情。我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认识先生,他每次到山东学术考察,总要到大众日报看看,并为报社留下墨宝。大众日报社原党委常委会议室“泾渭看同流”八尺横幅行楷、招待所二楼中厅“一笑扬鞭夕照中”丈二横幅行草,都是先生所书。

至今仍悬掛在新闻大厦北门大厅西墙的大型线描作品,正是当年冯先生指导兆信同志精心创作、冯老亲笔题写的“兰亭修禊图”巨制。还有,大众日报社每有重要庆典,冯先生都创作了精妙的书画作品示以祝贺。不仅如此,他还邀请全国的书画大家、名家如张仃、蒋风白、梁树年、常沙娜等向大众日报惠赐作品。这些瑰宝现今都由大众报业集团完好地珍藏着。

冯其庸先生为大众日报创刊55周年所创作的书法作品      

》(连载长文)、《我所认识的杨仁恺先生》、《青春不觉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戴行之画集续》等。这些名篇大大丰富了“大众书画”专刊的思想内涵,提高了学术品味,赢得阵阵掌声。创刊后的“大众书画”也成为冯先生每到新闻书画院必看的项目。

他像老师阅卷一样,每期内容都看得很仔细,并提出改进意见,还不时向大家讲解书画知识,诸如“临”和“摹”的区别和联系、如何选择临摹善本、书画篆刻的流派和创作等。谈到书法,冯先生说:习书法一定选择书法史上最经典的书法大家及其最好的墨迹本或墨迹摹本,习《兰亭序》就要选“神龙本”即唐代冯承素的摹墨迹本。

他还分析了“神龙本”作为最佳摹本的根据,令在场人茅塞顿开,大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之感。

一次,冯先生乘火车到济南,在报社招待所草草晚餐后说:走,到画院写字去。先生边讲边写,幅幅出神入化,我看得目不暇接、激动满怀,回家后试写了如下一首题为《看冯其庸先生写字》的诗: 椽笔如神胜操手,纵横驰骋不能收。

千军万马奔腾急,十里百泉蜿缓流。 虎啸龙吟声烈烈,莺歌凤唱调悠悠。 天风吹起众仙舞,五岳三江尽和酬。 2000年1月 次日,我去陪冯先生早餐,并呈上这首习作请先生过目,先生若有所思地说:“先不要在报纸上发表。

”我遵从了先生的意见,至今方刊于此。 1998 年5月,冯先生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冯其庸书画展”,提前给我寄来请柬。冯先生在电话里说,请兆信同志与我一块去,并命我在开幕式上致词。

我们按时赶到,只见展厅里人头攒动,耳闻一片赞扬声。我遵嘱在开幕式上做了简短发言,除表示祝贺外,主要谈了冯先生文人书画的特点。北京和全国那么多报纸和画院,冯先生为什么单单邀请大众日报的人致词?我想,全因先生对这张有着光荣革命传统、连续出版时间最长党报的深情厚谊,也因对山东新闻书画院和“大众书画”专刊的关爱。

刘广东同志在北京《冯其庸书画展》开幕式上致辞      冯先生是当代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中国著名学者、红学家,对我国文学史、文化史、戏曲史、艺术史、考古学、文物学、诗词书画等诸多领域的研究,均有重要建树,仅皇皇一套《瓜饭楼丛稿》就1700多万字!

他2011年荣获“首届中华艺文终身成就奖”,2012年获“首届吴玉章人文社会科学终身成就奖”。山东新闻书画院、“大众书画”专刊能够在多年间屡屡得到这样一位巨匠的亲临指导,殊为难得,我自己更是为能够结识这位忠厚温良、博学谦和、热心助人和提携后学的高尚学人而深感荣幸。

也正是这个缘故,我也常常因没能向冯先生学习更多的学问而悔憾。 去年冯先生仙逝的当天,先生的忘年交、大众报业集团原党委常委、纪委书记、新闻书画院副院长王海清同志,写下一题六首悼诗,总题目是《遥祭冯先生》,现将其中的第四首抄录如下,寄托我们对冯先生的共同怀念: 难忘先生我社行,潇洒论报谈笑中。

经典指导书画义,非凡题书瓜饭情。 泾渭同流看世界,兰亭添彩傲泉城。 千禧祝福策骏马,扬鞭夕照今永恒。 2018年元旦于日新书屋 此文刊发于2018年1月19日《大众日报》第1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