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解读道德经 南怀瑾先生说《道德经》: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

2019-04-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道之为名,在原始的中国文化,是超然于宗教性质的代名词,西方哲学称之为 "第一因",但在内涵上彼此仍有差别之处.以宗教性的名词来说,基督教.天主教叫它"上帝"."主宰"."神",伊斯兰教叫它"阿拉",佛教则以"如来"."佛"来称之.南怀瑾解读道德经 南怀瑾先生说<道德经>: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像这一类的宗教性字眼,一般人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知识.习惯以及下意识观念

道之为名,在原始的中国文化,是超然于宗教性质的代名词,西方哲学称之为 “第一因”,但在内涵上彼此仍有差别之处。以宗教性的名词来说,基督教、天主教叫它“上帝”、“主宰”、“神”,伊斯兰教叫它“阿拉”,佛教则以“如来”、“佛”来称之。

南怀瑾解读道德经 南怀瑾先生说《道德经》: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

像这一类的宗教性字眼,一般人很容易根据自己的知识、习惯以及下意识观念,在自己的心理意识上,构成另一种偏离原意的想象概念,混淆不清,甚至都蒙上了一层浓得化不开的神秘色彩。

譬如我们一提到“上帝”,差不多都把它想成一个能控制一切,主宰一切,拥有宇宙最大威权的神明。而一提到“如来”,大部分人的观念马上想到坐在寺庙大殿上,低眉垂目、不食人间烟火的“塑像”。这种单凭一己的好恶与想象所形成对形而上真理的认识,其中牵涉的问题是相当严重的。

南怀瑾解读道德经 南怀瑾先生说《道德经》:万道不离王道与人道

早期的中国文化思想,对于“道”这个东西,并未附以它任何宗教形态,或者将它专属于某一种哲学派别。道的名称之外,尚有几个与它同义的名词,老子又提出来说:“强为之名曰大”,因为它实在无量无边,太大了,所以也可叫做“大”; “大曰逝”,大也就是“逝”,“逝”是永远的向内外四面八方延伸发展,等于说宇宙是无限的扩张。

谈到这里,我们看到这个“逝”字觉得很有趣。引申列子的话来说,便是:“东方有圣人出焉,西方有圣人出焉,此心同,此理同。”老子认为道的本身,大到无量无边,无有涯际,因此名之为“逝”。

同样的意义,佛经上 “佛”亦有十个名号,“善逝”是其中之一。这个“善逝”的“逝”,除了具有 “无常”的含义外,同样代表无尽无限,形容难以言喻之大,与老子所说的“大曰逝”,有不谋而合之处。但是我们知道,佛经翻译到中国来,距离老子时代之后,已经有相当一段的时间,然而老子在中国上古文化,早已有相同的看法和用词了。

既然“大日逝”,那么“逝曰远”,无远弗届,四通八达,“放之四海而皆准”,没有不及的地方,也是无量无边,无穷无尽的意思。然而,就是因为“道”太大太远了,它遍一切处,通于古今,尽未来际,我们若求大、求远地去追求它,反而难以企及,搞不好还会迷失在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现象界里,不能自拔。其实“道” 就在每个人的自身上,须臾不离,若能反求诸己,回头自省,见“道”才有希望。

所以“逝曰远,远曰反”。最远的就是最近的,最后的就是最初的,只要神志清醒清醒,好好张眼一看,天边就在目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