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巧稚男医生 著名医生林巧稚

2018-11-05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盘点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医生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我们理解了她为何被誉为"万婴之母".在其一生中,她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一些是难产儿.她说,自己最爱听的,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许多老百姓因感念其高尚的医德,而给被救活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林巧稚男医生 著名医生林巧稚不仅如此,林巧稚还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做

盘点中国现代妇产科奠基人之一的林巧稚医生的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我们理解了她为何被誉为“万婴之母”。在其一生中,她亲自接生了5万多婴儿,一些是难产儿。她说,自己最爱听的,就是婴儿出生后的第一声啼哭。许多老百姓因感念其高尚的医德,而给被救活的孩子起名“念林”、“爱林”、“敬林”、“仰林”等,以示对林巧稚的永久纪念。

林巧稚男医生 著名医生林巧稚

不仅如此,林巧稚还在胎儿宫内呼吸、女性盆腔疾病妇科肿瘤等方面的研究做出了杰出贡献。她还首创在中国开展新生儿溶血症的换血治疗。

1901年12月23日,林巧稚出生在福建省厦门鼓浪屿的一个教师家庭,父亲早年留学新加坡。林家是虔诚的基督教家庭。13岁那年,林巧稚加入基督教会,成为了一名笃信上帝的基督徒。彼时的林巧稚就确立了一个理想:怀着非凡的爱做着平凡的事。

林巧稚男医生 著名医生林巧稚

1921年,林巧稚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留校任教,后考入有基督教背景的北京协和医学堂。据2010年第4期《文史参考》中的《林巧稚:万婴之母》一文披露,在参加上海举行的北京协和医学堂的考试时,一个女友突然晕倒了,林巧稚为了照顾病人,最拿手的英文都没有答完卷。主考官被她舍己为人的精神以及卷面的才华所感动,决定录取她入学。

林巧稚男医生 著名医生林巧稚

八年后,林巧稚毕业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了该院第一位毕业留院的中国女医生。1939年,林巧稚前往美国芝加哥医学院进修。1940年,她被美国方面聘请为“自然科学荣誉委员会委员”,同年回国,成为协和医院第一位中国籍女主任。后协和医院因太平洋战争关门,林巧稚就开办了私人诊所。1948年,协和医院重新开门,她返回工作直至去世。

当时,协和是24小时工作制,因此有一个规矩,即担任住院医生的女性,一旦结婚就自动解聘,女护士如果结婚也必须离职。在工作和家庭二者中,林巧稚选择了工作,并因此终身未婚。 林巧稚不仅医术高明,而且医德、医风更是有口皆碑。可以说,怀着大爱的她对所有的病人,无论贫富,皆一视同仁,而且对产妇非常关心。她教育妇产科所有的人,救活一个产妇、孕妇,就是救活了两个人。

北京市第一书记的彭真曾专程去协和医院看林巧稚,林表示不见,说耽误她看病人的时间。

五十年代初的一天,一辆轿车来协和接林巧稚去中南海见周恩来。见面寒暄几句之后,毛泽东突然出现了,也说了两句客气话。周恩来直言说如果林教授愿意参加共产党,他和毛愿意当其介绍人,考虑到这个问题可能很突然,周恩来让林巧稚可以回去考虑几天再答复。

然而,林巧稚当即站起来微笑着表示感谢,“我不能不直言相告,不用回去考虑几天现在就做出正式的答复吧!我是一个信仰《圣经》敬畏上帝的基督徒,共产党是无神论者的政党,我是绝对不能参加的。……我青年时期就在上帝面前立志除了医学有关团体以外,任何政治团体或组织绝对不参加。”听了林巧稚的回答,毛和周都没有再说什么。

1981年在80岁生日前夕,林巧稚接受了《中国青年报》记者的采访。她告诉记者:“我是一名医生,经历了太多的生死。我不怕死,《圣经》上说:‘我必往他那里(耶稣那里)去’。”

1983年4月,林巧稚走完了她的一生,并实现了“怀着非凡的爱做着平凡的事”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