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景喜剧国产 “一道老汤”岂能为国产情景喜剧治“百病”
“一道老汤”岂能为国产情景喜剧治“百病”
本网原创
□韩 莉
近日《家有儿女初长成》开播,如果不是看到“家有儿女”四个字,早就淡忘了中国还有情景喜剧这档子事儿。回顾历史,如果从1993年《我爱我家》首播算起,到今年中国的情景喜剧正好走过了25个年头。由盛转衰的历程中,我们也许能窥出一些缘由。(6月13日《新京报》)
曾几何时,国产情景喜剧的成绩可圈可点。《我爱我家》算是开先河之作,其中傅明老人的经典台词“搞什么搞嘛”“早就知道啦”、和平家长里短的冷幽默、贾圆圆煞有介事的小大人表现……多少观众至今记忆犹新。随后,《老娘舅》《外来媳妇本地郎》《七十二家房客》等一大批热剧将国产情景喜剧这种形式迅速推而广之。
如某知名导演所言:“一张饭桌一张床,几口之家不出家门地闲扯就能赚个盆满钵溢。”这种火热局面一直持续到了《武林外传》《家有儿女》阶段,它们似乎很轻松地便将自己打造成了大量“圈粉儿”的爆款。
然而,可悲的是,国产情景喜剧的火爆在达到高峰后便似乎戛然而止,再无大的进展。尤其是相对于国外有很多专门的情景喜剧频道和专业奖项而言,国产情景剧走上了一条迷茫之路。
细细想来,低迷似乎不是偶然。尽管“喜剧”二字,带给人的直观感受就是轻松愉悦的“饭后甜品”,但是如果没有属于自己的内涵和值得回味的余甘,确实很难抓住观众的胃和心。如今,网络发达,抖音、快手等视频APP盛行,现实生活中和网上都不缺鸡汤文的打造者和段子高手,受众似乎并不缺少“笑料”,但是能够长时间地将其挽留在电视机前,让其“天天见”地为一部“肥皂剧”提供收视率却着实不容易。
所以,如果制作方不从受众需求出发、不真心去考虑观众想要什么,只是依然将小品、相声中的包袱略加包装整理、牵强组合就给冠上情景喜剧的名头打包出售,再想要人气,实属奢望。
回头看看,经典的国产情景喜剧,虽然因为投入有限,场景难免寒酸,但是,从台词到演员的表现都十分经得起推敲。因此,要想实现该种题材的再度火爆,首先,得有过硬专业技能的制作团队。如今不少电视剧都是将内容按集分包出去,编剧在了解大致要求后,便开始闭门造车,流水线上快速出活,对自己作品的质量以及彼此衔接并没有太高要求,因此出现剧情“前言不搭后语”和“自相矛盾”现象并不新鲜。
而对于不少自带流量的演员而言,这种拍摄周期长、资本回报差的情景喜剧很难构成吸引力,他们更愿意去参加综艺、走秀串场子挣快钱,要么勉强接演也粗制滥造,应付了事。
其次,打造“耐看 时髦”的作品才是硬道理。一部有嚼头的情景喜剧,需要接地气,需要真正关注当下的热点,并用新颖轻松的手法表现出来,既能秉持住文化内涵的核,又能展现出充满时代气息的外表,同时成功解构社会现象和人生百态,才是情景喜剧的现实意义所在。
最后,不能闭塞保守、妄自尊大。要积极借鉴国外成功的制作经验,快速提升自身制作水平。
总之,《我爱我家》是一道老汤,值得回味,但其配方不应成为永不过时包治百病的秘方,国产情景喜剧要想再掀收视高潮,必须不断创新,反映时代特色、满足当下时代观众需求,才能“笑”果喜人,后来居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