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继宝飞跃集团倒闭 邱继宝看飞跃集团重组再飞跃

2017-10-14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    飞跃厂房的外墙上,悬挂着写有"新公司.新起点"硕大字样的条幅.除了这一点,人们几乎看不出这个地方有什么改变.用100多个国家的国旗当作天花板的展示厅还在,这里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一年前的痛苦和焦虑,在现在的邱继宝的脸上也难以察觉痕迹.一个大大的跟头之后,他迅速地爬了起来,反而越挫越勇.2008年3月,飞跃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被媒体当作最早反映大型民企遭遇生存危机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0个月后,在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飞跃集团积极努力摆

    飞跃厂房的外墙上,悬挂着写有“新公司、新起点”硕大字样的条幅。除了这一点,人们几乎看不出这个地方有什么改变。

用100多个国家的国旗当作天花板的展示厅还在,这里依然是中国最大的缝纫机生产和出口基地。一年前的痛苦和焦虑,在现在的邱继宝的脸上也难以察觉痕迹。一个大大的跟头之后,他迅速地爬了起来,反而越挫越勇。

2008年3月,飞跃集团因资金链断裂引发财务危机,被媒体当作最早反映大型民企遭遇生存危机的标志性事件之一。10个月后,在省、市、区三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帮助下,飞跃集团积极努力摆脱困境,最终实现核心业务重组,转“危”为“机”。

眼下,面对全球纺织服装市场持续紧缩的严峻考验,飞跃集团在重点提升缝纫机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的同时,积极开拓环保及再生能源产业,在主营业务之外寻求新的增长点。

7月6日,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危机之后仍然坚守的邱继宝,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他相信飞跃,“越重组,越强大”。

飞跃的沉浮

实际是“中国制造”遭遇着危机

飞跃的案例,今后会有教科书的价值。

事实上,资金链断裂只是让飞跃集团身陷困境的最后一根稻草。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升高、人民币升值……那段时间,所有的坏消息接踵而来。“很难过”,邱继宝回想起来,“比创业的时候还艰难”。

邱继宝承认,“发展过快、定位过高、投入过大、创新过度”,是引发危机重要的原因。像飞跃这样倚重出口的企业,在美元贬值的大背景下注定“很容易受伤”。

飞跃集团的沉浮,某种程度上可以视作“中国制造”盛衰的一个风向标。在经济起步阶段,利用低廉的劳动力和被低估的货币汇率,发展以出口为导向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接受来自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人力成本逐渐增加,巨额贸易顺差使得摩擦不断,并且使得本币升值压力大增。

此类企业便不可避免地面临发展瓶颈,业界归纳为“30年现象”。这种周期性规律已经在中国隐现,一如曾经走过相似发展路径的“亚洲四小龙”。

从一个修鞋匠到飞跃集团的董事长,邱继宝创立的“飞跃”品牌,已经成为台州、浙江乃至“中国制造”的一张名片。危机爆发后,人们在关注创业者个人命运的同时,更多是对“中国制造”未来之路的思考和忧虑。

飞跃财务危机发生之后,当地政府在第一时间为飞跃集团提供财政借款,帮助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省政府随后召集飞跃集团各家债权银行协调,达成了“不压贷、不抽资、不起诉”的协议。

同时,企业也积极启动“瘦身计划”,扩大高附加值、高利润空间产品的生产,减产或停产微利产品,加快回收应收账款,处置与主营业务无关的资产等。因此,尽管2008年产能大幅萎缩,当年飞跃集团出口额仍继续保持全行业领先。

“一切都以有利于企业长远发展、行业整合提升和区域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为最终的目标,”邱继宝说,“我们一直都没有放弃过飞跃,在做的,在想的,无非都是为了拯救飞跃。

今年1月13日,由台州当地7家企业共同发起的浙江新飞跃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新飞跃”)注册成立,大型民营企业星星集团入股31.65%,飞跃集团转为第二大股东,持股30.38%。新飞跃董事长由邱继宝兼任,总经理则由董事会聘请业内资深人士出任,公司的股权结构转向社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