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之路地点 《玄奘之路》导演工作手记之“十九年的行走”(上)
从瓜州到哈密,要穿越一片最为艰险的戈壁,那是丝绸之路上的死亡之地。学者们把这片戈壁称呼为“莫贺延碛”,今天,它仍然是甘肃和新疆的天然分界线。2006年的秋天,开着四轮驱动的越野车,行驶在戈壁中间的公路上,我们仍然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空旷、寂静和冷峻。
太阳即将下山,暗黑色的戈壁无边无际,仿佛一个巨大的黑洞,可以吞噬掉任何生命。1400多年前,在这个叫“莫贺延碛”的地方,玄奘孤身一人,朝着未知的西方前行。在玄奘的一生当中,穿越“莫贺延碛”是第一次生与死的考验。史料中记载,玄奘不慎在“莫贺延碛”将水囊打翻。
生活在城市中的人们很难去想象戈壁和沙漠的严酷。白天,炽热的太阳很容易使地表温度提升到摄氏四、五十度;夜晚,寒冷又像利刃,可以轻易穿透任何毛皮的防护。白天的时候,玄奘只能在小沙丘的阴影下藏身,夜晚是玄奘赶路的时间。
你可以去想象,繁星满天下的“莫贺延碛”,没有任何生命的迹象,天地之间一个渺小的身影在前行。寂静,死一般的寂静!夕阳的最后一抹余辉消失了,越野车停在公路边,远处的大漠如海市蜃楼一般。我的头脑中挥之不去的是戈壁中玄奘倔强的身影。
我至今仍然困惑的是,玄奘四夜五天滴水未进,他究竟靠什么最终走出了“莫贺延碛”?从现代生理学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完全缺水的情况下很难坚持这样长的时间。或许,人的意志可以突破生命的极限,从而创造奇迹。玄奘应该就是这样。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坚定得足以穿透时空的意志支撑着玄奘活了下来。死亡之神最终放弃了玄奘,在几乎晕厥的情况下,靠着识途的老马,玄奘发现了救命的泉水。
在今天新疆的哈密市,我们找到了玄奘走出“莫贺延碛”之后看到的第一座佛寺。当时的哈密叫伊吾。史料中记载,一个汉人老僧竟然光着脚冲出了寺庙的大门。看到中原来的玄奘,老僧激动得无法自持,竟然抱着玄奘大哭起来。老僧几十年都没有见过来自中原的同胞了。可以想象,劫后余生的玄奘也是百感交集。
佛寺已经变成了遗址,但仍然保留着基本的形状。当地笃信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在佛寺上拍照散步,小孩在废墟上奔跑,几十只羊在周围溜达。很明显,当地政府并没有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似乎在任其自生自灭。时光荏苒,时移世易,在当年的丝绸之路上,佛教可是旅人最神圣的精神支柱。
哈密在唐朝初年隶属于当时的高昌国,高昌的都城就在今天的吐鲁番。应国王之邀,玄奘从伊吾来到了高昌。在吐鲁番,我们拍摄了两大著名的古城遗址,交河故城和高昌故城。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古城中佛寺遍布,且规模巨大、地位尊崇。
公元627年的冬天,玄奘与高昌国王鞠文泰佛教是通过丝绸之路由西往东传往中原的。公元七世纪的时候,丝路绿洲上的各个小国都奉佛教为最高信仰,尊奉佛教的鞠文泰与玄奘一见如故。踏进佛门十七年之后,玄奘第一次陷入了世俗的情感当中。
用历史的眼光来分析,鞠文泰礼遇玄奘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因素。其一,玄奘在佛学上的造诣;其二,玄奘独一无二的人格与形象魅力。据史料记载,玄奘高大而英俊,总是彬彬有礼。其三,鞠文泰对玄奘有极其现实的需求。这一点,或许最为至关重要。
作为丝路上的小国,高昌一直在夹缝中求生。北方游牧的突厥人凶猛剽悍,一夜之间就可以踏平高昌的国土;东方的中华帝国更是源远流长,鞠文泰也不敢得罪。当时,高昌仍旧处于突厥人的控制之下,但东方的大唐已经兴起。玄奘的出现使鞠文泰相信,这个来自大唐的高僧正是自己要找的人,他的智慧或许会给风雨飘摇的高昌带来安宁。
在吐鲁番,除了古城遗址,就是大大小小的佛教洞窟。这些命运多舛的洞窟,是各种政治力量较量和更替的见证。每当新一轮的权力登台,他们往往砸碎前任留下的佛像,铲除前任留下的壁画,重新雕塑自己的佛像,绘制自己的壁画。公元2006年,当我们因为玄奘而来时,洞窟已是熙熙攘攘的旅游景点,在这里工作的大多数是信奉伊斯兰教的维吾尔族人。
鞠文泰软硬兼施,想尽一切办法,希望能够留下玄奘。玄奘以绝食相抗。二人最终达成了以下妥协。在佛祖面前,结拜为兄弟;他日玄奘归来,当停留高昌,为高昌国人讲解佛法。研究史料可以发现,鞠文泰对玄奘西行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他以高昌的富庶,为玄奘装备了一支多达四十人的随行队伍,提供了足够十年之用的金银财富,并且以高昌国的名义,请求沿途各国给玄奘提供最大的方便。假如没有鞠文泰的帮助,很难设想玄奘西行是一个什么样的结局。
玄奘离开高昌之后,最大的困难就是如何翻越天山。2006年的11月份,我们前往新疆阿克苏地区的温宿和乌什县,寻找玄奘穿越天山的具体地点。当年的天山古道依旧是一个谜,学者们只能根据大概的地貌作一些推想。越野车在山谷中牛一样爬行了一整天,太阳下的雪峰依旧遥不可及。当再也找不到任何道路的时候,我们放弃了努力。史料记载,在翻越天山的一周时间里,玄奘损失了将近一小半的随从,有十多人永远地留在了雪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