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祖德与聂卫平的恩怨 陈祖德古谱新作面世 吴清源常振明分别作序(图)

2019-06-21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唐宋时代距今一千年,当时人留下的棋谱已经是茫不可寻,但是在距离我们三百年的康熙.乾隆时代,很多棋谱经过有心人的搜集整理,还是留存了下来,使得今天的我们可以了解那时候的盛景.我们所说的古谱,在很大的意义上,指的就是对这个时代名家对垒.机锋相抗盛况的记载;这也是我们研究古谱所依据的主要资料.陈祖德与聂卫平的恩怨 陈祖德古谱新作面世 吴清源常振明分别作序(图)但是这些古谱,因为与今天的下法大相径庭,现代的棋手一般缺乏研究它们的兴趣.缺乏了专家的意见,围棋爱好者对此也是人言人殊,热爱古棋的一方,认为当时

唐宋时代距今一千年,当时人留下的棋谱已经是茫不可寻,但是在距离我们三百年的康熙、乾隆时代,很多棋谱经过有心人的搜集整理,还是留存了下来,使得今天的我们可以了解那时候的盛景。我们所说的古谱,在很大的意义上,指的就是对这个时代名家对垒、机锋相抗盛况的记载;这也是我们研究古谱所依据的主要资料。

陈祖德与聂卫平的恩怨 陈祖德古谱新作面世 吴清源常振明分别作序(图)

但是这些古谱,因为与今天的下法大相径庭,现代的棋手一般缺乏研究它们的兴趣。缺乏了专家的意见,围棋爱好者对此也是人言人殊,热爱古棋的一方,认为当时人(主要指黄龙士)的最高水平有十三段,这是比照吴清源先生所说的“名人一级的水平”所作的推论;贬损古棋的,认为当时人不过是业余五六段的水平,与今天的职业棋手根本无法抗衡。这其实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因为不同的时代,棋路和下法不同,无法以现代的标准来作硬性的比较。

陈祖德与聂卫平的恩怨 陈祖德古谱新作面世 吴清源常振明分别作序(图)

那么我们研读古谱,所应抱持什么态度呢?我想我们的基本态度应该是求同存异,兼容并蓄,有容乃大。“对于古棋,我们要看古人的长处、精髓,看他们在关键之处的构思、着法,这是他们独到的、令人钦佩的地方,是值得我们欣赏、体会和学习的。

陈祖德与聂卫平的恩怨 陈祖德古谱新作面世 吴清源常振明分别作序(图)

如果对古人、古谱,抱有一些温情与敬意,我们则不难发现,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高水平的棋手远不如现在之多,围棋的竞技性和规范性远不如今天之完备,他们在棋上,已经可以展现出如此之高的素质,确实是非常不容易的。

进一步讲,如果我们故步自封,自高自大,失去了进步的动力,也许几百年后,那时的人们回头来看今天的棋,也如今人看清代的古棋一般,认为我们的下法不够先进,不够谨严,甚至不明棋理,如果不幸出现这种情况,那可就糟糕之至了。”(摘自《黄龙周虎》后记)

更为重要的是,古谱是古代的国手留存下来的图文资料(不仅包括古代棋家的传略和棋谱,还包括他们著作的棋书以及编纂的对局集),是我们国家的历史和传统文化之一部,对它的搜集、整理和诠释,俾以流传后人,本身就是对我们传统文化的一种承继、一种体悟,有着非同一般的文化意义。

现在,这一部分古谱,有的已经湮灭无闻,只在当时的文人笔记(如清代的袁枚等人)中可以看到一些端倪,有的已成孤本,如果不做一番整理、补救的工作,那么若干年后,恐怕再不易见到它的全貌;还有一部分古谱如王谢堂前燕,飞入百姓家,既不成体系,也不利于流传。

而且,古谱的记谱方式也有改进的必要,它通常是一局一谱,石刻或木刻印刷,二三百手棋挤在一张棋谱上,一眼望去便令人生畏,这既不利于对古谱的深入研究,也不利于古谱的“行而且远”。

在此局面下,如果任由这些古谱自生自灭,那么损失的不仅仅是这些文字资料,更为要紧的是,我们失去了传统文化之一部,而且,我们的历史也因此缺失,而这些,可能是将来如何努力也无法弥补的。

所幸的是,祖德先生慨然担起了这副重担,以今天的眼光对明清时代的棋谱进行评讲、解析,发其微芒,穷其变化,使当下的爱好者能够亲近古棋,理解古棋、今棋的异同,欣赏到古代国手非凡的棋艺,这项工作既填补了当代系统整理古谱的空白,也为后人的继续研究开启了方便之门。

二〇一一年春,经过中信出版社长达八个月的精雕细琢,祖德先生的“中国围棋古谱精解大系”的头两册书——《黄龙周虎》和《血泪篇》终于面世了。这两册书分别涵盖黄龙士对周东侯、黄龙士对徐星友的十局棋。在棋谱编排上,借鉴了日本棋书的通常做法,每谱一般只排有限的几手棋,这样读者不必借助棋盘即可以欣赏到古棋的妙处;每局棋通常配备四十个参考图,复杂的棋局甚至达到五六十个,尽可能地把古代国手的所思所想表达出来;正文前后,又有前言、后记,其中,吴清源先生对巅峰时期的古谱的棋艺水平作出了他的认定,中信集团董事长常振明先生叙述了出版的缘起,云南大益茶业集团董事长吴远之先生道出了他与祖德先生的交谊,以及对传统文化的用心传承,祖德先生的自序洋洋洒洒,备述了东方智慧与围棋的各种关联,査丕栋先生的“弈者小传”概略了对局者生平,收录了当时人及后人对他们棋风的评价,后记中则就史料中关于对局者的若干记载,钩沉、阐发了其中的疑点,供读者发其幽远;书的开本,采用了考究大气的16开,内文印刷使用80克胶版纸,封面烫黑,外加白色套封:全书大方正派,疏朗有致,典雅秀丽,实为赏鉴、把玩与收藏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