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慈为什么没上任 宋慈是提刑官 为什么又说他是法医鼻祖
最近,网络剧《法医秦明》火了,上线一周播放量已超过一亿。只是相比满屏的高颜值帅哥,似乎以法医秦明的视角展开的故事情节更为吸引人。
现代法医,留给人们的印象总是颇有神秘感,他们一般拥有高智商、高承受力,同时不苟言笑,显得十分高冷。
不过,我国古代杰出的法医学家、被称为“法医学之父”的宋慈,却是一枚大写的“暖男”。他还有一个我们更为熟知的代号——大宋提刑官。
在成为一名法医以前,宋慈其实是个学哲学的文人。
南宋孝宗淳熙十三年(1186年),宋慈出生,字惠父。从“慈、惠父”三字便可看出,家族世代为官的长辈们希望,宋慈日后能成为一个慈及百姓、恩惠四方的父母官。
宋慈最早接触司法知识,始于他的父亲。曾任广州节度推官的宋巩,掌管刑狱,这使得宋慈从小就耳濡目染。
10岁时,宋慈师从理学大师朱熹的得意门生吴稚,并得到吴稚的同窗黄干等名人指教,开始系统的学习儒家学说。
19岁时,宋慈进京入太学。当时的太学博士、也是著名的理学家真德秀认为,宋慈的文章出自内心,情感真挚,因此十分赏识他,对他悉心教导。宋慈也学会用开放包容的心态去看待世界,做人做事都十分走心。
到31岁时,宋慈考上进士,朝廷派他去做浙江鄞县县尉。这是他的第一个官职,只是,适逢父亲生病,最终,他决定放弃上任机会,先尽孝道,在家侍奉父亲。也因此,他让自己走上仕途的时间推迟了9年。
等宋慈正式走上仕途时,他已经40岁了,担任江西省信丰县主簿。不过,虽然做的都是一些起草、颁布文书之类的事务,但宋慈的才能并没有被埋没。很快,安抚使郑性之发现他有拨乱反正之才,便将其招到麾下,作为幕府参预军事。
就这样,一个文人,开始屡次领受军事事务。
当时,江西南部三峒里少数民族发生叛乱,导致方圆数百里都很混乱。宋慈听命前去平定叛乱,但他心系百姓,没有对峒民进行残酷镇压,而是采取招安的措施,先开仓赈济灾民,又率兵直捣叛军驻点石门寨,俘获叛军头目,最后成功平定了三峒里叛乱。
后来,宋慈又参与平定闽中叛乱,率孤军且行且战三百余里。连久经沙场的主帅,也称赞他“忠勇过武将矣”。此时看他,真不像个文人的样子。
到45岁时,宋慈被任命为长汀知县。在得知因运盐路途遥远导致盐价高昂、百姓苦不堪言时,宋慈经过一番深思熟虑,改变运盐路径,不仅大大节省了运费,更大幅降低了盐价,当地百姓无不讴歌载道。
在奉命解决浙江西部的饥荒问题上,他采取“济粜法”,由官府统一调度,用富贵人家的余粮救济饥民,使灾民成功度过荒年。
因为政绩突出,宋慈被频繁调任,但他所到之处均体察民情,爱民如子,因此佳誉鹊起。
一直到54岁那年,宋慈担任广东提点刑狱,才正式成为后人最熟知的角色——大宋提刑官。负责的事务,就是监察司法审判和监狱管理,因此自然也要亲自参与重大疑难案件的审断。
也是从这时候起,他开始书写自己的断案传奇。任职期间,他发现所属官员多不履行职责,甚至有被拘押数年的案犯都未理清曲直。于是,他制定办案规章,责令所属官员限期执行,仅8个月,就处理了200多个案犯。
后来,宋慈又调任江西提点刑狱。到任后,他为当地百姓做主,严办违法的盐贩,清理了不少冤狱。而对于刑事案件,宋慈更是审之又审,“不敢萌一毫慢易心”。
但是,这位对案件一丝不苟的“断案高手”也发现,许多案件,特别是一些死亡案件,因为缺少证据或者证据来源不科学,使得无法准确理清曲直,给破案带来很多困难。
为此,宋慈决心编撰书籍,系统介绍如何检验尸体、勘察现场、鉴定死伤原因等,以供提刑官更好地破案。
1247年,《洗冤集录》问世。这是世界上现存第一部系统的法医学专著,并被沿用了600多年。这也是称他为法医鼻祖的由来。
而宋慈的拿手绝活就是验尸,他能让死人“说话”,通过验尸,能准确断定人是怎么死的,有什么蹊跷的地方,从而逐渐发现破案线索。
对于没有DNA鉴定等高科技手段的宋朝来说,这相当不容易,宋慈也因此避免了很多冤假错案的发生。
可惜的是,宋慈本人到底审理过哪些案件,古书中并没有记载。电视剧《大宋提刑官》中的故事,大多都是虚构的。甚至元朝人所编纂的《宋史》中,也没有对宋慈作过介绍。大概是古代人并不像现代人一样热衷侦探小说,法医这个职业也过于冷门了吧!
不过,一些我们现在都颇为熟悉的有趣的断案手段,在《洗冤集录》中都是有记载的。
比如银钗验毒,依据《洗冤录?服毒死》中记载:“若验服毒,用银钗,皂角水洗过,探入死人喉内或肛门,以纸密封,良久取出,见银钗变青黑色,再用水揩洗,其色不去者有毒。如无毒,其色鲜白。”
这样的验毒方法,我们在很多古装剧中常常见到。甚至到民国时期还一直沿用。只是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这一“古法”也不断遭到质疑。
但是,这并不影响《洗冤集录》对法医学的贡献。宋慈在书中大力提倡求实求真精神,虽然有不少经验有不足之处,但其总结的诸多检验之法,直到现在仍行之有效。
64岁时,这位“断案高手”离世。仕途之上,他始终保持初心,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更给后世法医树立了“以洗冤泽物为己任,不为权贵所左右”的模范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