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耳盗铃儿童故事 掩耳盗铃“关评论” 这就是蓝标公司的公关?
作为一个公关公司,当自己处于舆论的风口浪尖之时,竟表现出一副“不听不听,王八念经”的状态,不仅让我们开始思考,这到底是公关部分环节不成熟的做法,还是在暴力裁撤员工这一事件上,蓝标公司真的“做贼心虚”?
其实,面对热点话题,当事人关闭评论区并不是只有蓝标公司如此,林心如自周杰事件二次曝光后,就关闭了微博评论区,筛选过后的留言都是粉丝后援会对其一味地追捧;郭德纲、曹云金事件一出,郭发表头条文章后也做出了同样的选择,至于郭德纲方面是否真的清白,有网友称“什么时候郭德纲的微博于谦转了,我就信他说的话”虽然这是调侃,但是也暴露了一个问题,不论公众是以一种什么样的心态选择关闭评论区,这都并不会使时间像利好的方向发展,同样的,针对蓝标公司关闭评论区这一行为,我们不妨对该行为背后的心理动机做一分析。
寻求自我安慰
蓝标公司3月15日发布第一篇声明之时,评论区也很好的表达了对于蓝标公司对于此次事件处理的不满,以及一份无关痛痒声明背后大公司的傲慢。然而本以为可以通过进一步协商而让员工“收手”的蓝标公司失策,反而员工的第二篇文章里无处不表现出自己对于公司施压的妥协,在舆论不断高涨的时候,蓝标公司昨日发表了第二篇声明,并关闭了评论区。
或许蓝标公司认为这一行为能够很好的拒绝了外界施压,看不到就等于没有,这种掩耳盗铃的心态,反而会让自己显得心虚,如果此事件蓝标公司掌握绝对的主导权,那么也不需要用这种低级的方式需求自我安慰,更重要的是,虽然不能评论,但是随着越来越多的转发,这件事也并未向利于蓝标公司的方向发展。
大公司的傲慢施压
从两篇声明中可以看出,蓝标公司并没有意识到自己之前的错误,官方回应问题,并没有给出确切的解决方式,而员工最新一篇的文章也指出,自己之前是被迫发的声明稿,并且反复沟通换回来的是辞退通知书,或许蓝标公司认为在此事件上是“胳膊拗不过大腿”,傲慢关闭评论区,你们的非议我不听,这种不诚恳的态度,忽视舆论大众的存在的行为,只会让蓝标公司未来遇到更大的问题。
蓝标公司失去了互动机会
个人账号关评论可以理解为不愿意承受非议,但是在很多方面,即使是个人公关,也会在评论区留有一定的负面评论。前几日阅读量10w 的《张杨导演,我爱你》,一文的作者就坦然的将负面评论暴露于公众视野之下,这样的评论非但没有招致更多的负面评价,反而出现了部分网友相信这确为真爱的言论,并对导演的欺骗行为感到不耻,舆论渐渐从“痴情小三”逐步转向“受害者”。
大众心理的转变往往是因为接触到更多的信息,评论留言就是一个互动的机会,在蓝标事件中,发文员工反而表现的更加坦荡,不对评论区的负面评价做过激反应,相比之下,蓝标公司关闭评论,拒绝让更多网友接受到此类信息的影响,从很大程度上也就没有给大众一个心理转变的机会,并不利于事件的反转。
除此之外,对于一个公关公司而言,舆论的导向也是其进一步公关的参考,蓝标拒绝接受舆论导向信息,对于这样的大公司来说,显然就是不成熟的表现,蓝标公司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开始让人怀疑。
公司形象第一重要
评论言语越过激,受评论导向的群众就会越多,这其中不明真相的群众也并不在少数。虽然此事件从一开始蓝标公司的公关就并不成功,但不能否认的是,都是以维护公司形象为主要目的,过激语言影响不明真相的群众,从而使得公司形象大打折扣,试图通过控制信息发布权力不将事情进步一闹大,但是,即使是这样,关闭评论区这一行为同样也十分败路人好感。
传统公关套路并不会让世界安静
我们不妨回顾一下整个事件,最早是公司高层试图通过施压让员工闭嘴,事件影响逐步扩大之后,公司试图通过关评论堵住公众的嘴,但是这些传统的公关方法,在面对强大媒体的时候,是不可行的,往往会适得其反,外界的评论并不会因为你拒绝接受而消失,因此,蓝标公司在此事件上无论以什么角度看都是不够成熟的,只有尽可能的展示出一个大公司该有的诚信、专业和对于事情的及时处理,但是很遗憾,目前为止,我们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大公司的傲慢和不屑,或许面对公众的质疑,蓝标公司也有过心虚,但是这并没有让蓝标公司更加诚恳的面对舆论和员工,反而开始走起了“掩耳盗铃”的路。
无论现实情况如何,发文员工是否真的存在被辞退的过错,我们期待的是蓝标公司更加确凿的证据而并不是单纯的拿考勤说事,即使最后是以协商的方式将此事件平息,也希望是以一个更诚恳的态度,表现出大公司应该有的风度。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