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克华和白宝山谁厉害 谁杀了周克华?

2019-02-09
字体:
浏览:
文章简介:周克华这个名字,注定已经载入了中国刑侦史册.在笔者的个人体验中,这个恶行累累,个性特别的悍匪已经可以和1980年代的二王,1990年代的白宝山一样,成为不断被引用和类比的指标性罪犯.他们都检阅和展示了一定时期内中国刑侦,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周克华和白宝山谁厉害 谁杀了周克华?诡异的是,在数万人冒着重庆有名的高温,持续数天的全城围捕后,周克华的死,并没有让如释重负感和对警方的敬意在网上持续多久.舆论急转直下,竟转而质疑被当场击毙的不是周克华本人,在凤凰网的民调中,有将近5成的网友相信被击毙的不

周克华这个名字,注定已经载入了中国刑侦史册。在笔者的个人体验中,这个恶行累累,个性特别的悍匪已经可以和1980年代的二王,1990年代的白宝山一样,成为不断被引用和类比的指标性罪犯。他们都检阅和展示了一定时期内中国刑侦,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面貌。

周克华和白宝山谁厉害 谁杀了周克华?

诡异的是,在数万人冒着重庆有名的高温,持续数天的全城围捕后,周克华的死,并没有让如释重负感和对警方的敬意在网上持续多久。舆论急转直下,竟转而质疑被当场击毙的不是周克华本人,在凤凰网的民调中,有将近5成的网友相信被击毙的不是周克华,令人震惊。

周克华和白宝山谁厉害 谁杀了周克华?

有微博网友更是花大力气论证被击毙的不是周克华,而是一名便衣警察,甚至还得出了他的名字和照片。

从常识出发可以知道,这些质疑其实不值一驳,因为有意做这样一宗假案的风险和成本与警方放跑了周克华宣布失败相比,完全不可比。抓不到可以再抓,大不了是无能,做这样的假案,责任就远不只是丢官那么简单。

另外就算存在误杀,也绝无可能就此顺水推舟把戏演成击毙周克华,这戏要演得天衣无缝,难度不会比真逮到周克华简单,既高风险也完全没有必要。造假首先要合算,不合算的作假,没人愿意干,面对现实是最好的选择。

现有刑侦技术要确认周克华也是比较容易的。

面貌是普通人最容易识别的特征,但因为容易变动,并不可靠。因此网友反复比对的通缉令上和现场照片中周克华耳廓的细小差别,并不是什么有力的质疑。现在的刑侦技术下,那通缉令上的照片也是警方多年来根据各种情报,反复PS拼接修改确定的,它不可能和周克华的面容一丝不差,它的价值在于最近似周面貌的现状,方便人们发现后报告,而不是可以供法医学认定的证据。

有人质疑倒在地上的周克华装束与身边便衣警察很类似,这也不值得奇怪,这种比较干练,利于在紧急情况下采取战术动作的打扮,对双方来说可以说是一种不谋而合。

周克华死了,但还有很多其他证据可以说话。DNA,指纹和现场缴获的枪支,都可以告诉人们事实是什么。

据媒体报道,周的DNA此前已经被警方掌握,因此要进行快速的比对并不难。本拉登的击毙到确认也没有花特别长的时间。

更重要的是,现场缴获了周使用的枪支。和人的指纹一样,每一支枪发射出去的子弹都有自己独有的弹道特征,在刑侦技术上,是重要的证据,它们是将数起命案串并起来指向周克华的钥匙。

弹道特征不止可以确认周之前犯下的命案,还可以还原击毙周克华的现场,有几个人,各在什么位置开了几枪,各击中什么位置,弹道特征都能解答这些问题。

但是相信即使核心证据公开,很多公众仍然不会接受警方的结论,这说明当下社会公信力低下问题已非常严重。但这无法抹杀警方和市民在击毙周克华案件中的贡献。

后续跟进的媒体进一步揭示了案件细节,有媒体结论认为周克华案件见证了中国刑侦技术的进步。

是不是这样呢?是的。DNA获取,弹道痕迹比对,影像中人体运动特征分析,都是高端的技术,不过都已人所共知。后期起到关键作用的同时在线手机定位与排查虽然是近些年的事,但对于公众来说,也不是闻所未闻。

现实证明,这些技术周克华都已经注意到了,爱看军警题材电影的他会在网吧将吃喝的垃圾带走,会识别和规避摄像头,甚至会在摄像头下改变习惯动作,会尽量克制不用手机。

可见警方的技术手段对于周克华,以及社会上热爱军警文学的人们来说,并没有什么高深莫测之处。

今天除了编排日益缜密的影视剧,每逢这样的大案,警方手里这点可怜的侦查手段还在通过媒体不断地向社会公众透露,所以如何保守侦查中的秘密,保证对犯罪的技术优势,始终是警方顾虑的。警方面对质疑,并没有积极公布证据,这里是一个重要的原因。不排除警方使用了其他不为人知的技术。

周克华虽然狡猾,虽然号称拥有反侦察能力,但是笔者一直坚信他的归案是早晚的事。他的犯案手法,对社会民心的直接挑衅,必然要面对集全国之力的专案组锲而不舍的追踪。

在笔者看来,真正让周克华应付不过来的,除了多年来一直盯着他的超强专案组,更是那越来越密集的公共场所摄像头,成千上万街头巡逻的普通民警,及时印发的300万份通缉令,和不计其数看过通缉令默记于心的市民。

2005年伦敦地铁爆炸案的快速侦破,公共场所的摄像头立下了大功。在当时的伦敦街头和公共场所,任何人只要出门,每隔4,5分钟就会出现在公共摄像头下,无论怎么掩饰,行踪总会露出马脚。今天的中国大城市也逐渐拥有了这样的条件,唯一的问题是它会和人的隐私保护发生一些冲突,但是对这种大案侦破的帮助,是对安装它们最好的辩护。

大量警力的集中和投入,看起来很原始,像搞运动,不符合现代战争提倡精确打击的潮流,但是它仍是面对周克华这种非对称敌手的必要和有效手段,无数的摄像头资料等着人力去查看,去比对,去分析;无数现场群众和愿意提供线索的热心市民需要有人去走访,去记录;无数个周克华可能出现的场所需要有人去检查和搜集证据;全国的案件信息,嫌疑人信息需要汇总比对。

在这样的基础上,最终不是靠福尔摩斯,而是靠那些每天像梳子一样将城市一遍遍梳来梳去的街面民警,真正把握了稍纵即逝的战机。

通缉令,更是古老得不能更古老的侦查手段。但是它仍旧有效,就像在马加爵案中那样,它起到了最关键的作用。警察再厉害,耳目毕竟有限,大海捞针谈何容易,而一旦将市民的警惕性和注意力调动起来,能量就极其惊人。

周克华自以为躲在最危险的地方最安全,以为城市是他最好的青纱帐,但是他忘记了自己作恶多端,血债累累,市民警惕的眼光已经盯上自己,他已经走上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