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打演员张小燕 张小燕 台湾女主持第一人[图]
爽朗的笑声、百变的造型、搞笑的语言……在上世纪90年代,不少大陆观众就通过《超级星期天》等台湾综艺节目,认识了这位岛内综艺主持一姐张小燕。纵横台湾演艺界55年,张小燕的长青纪录无人能破,而且至今仍有新节目不断上档,屡屡创造收视率新高。这样一位“欧巴桑”到底如何一路走来?
张小燕
童星变成“首席宫女”
岛内民众对于张小燕真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他们是“看着她长大的”。5岁半的时候,张小燕便进了演艺圈,8岁起连续3次拿下亚洲影展最佳童星奖。张小燕说成为童星是个意外,因为父母并没有打算让她走这条路,而是要好好念书将来出国留学,但张小燕说:“我天生就喜欢摄影棚的气味。
”念高中时,有人介绍张小燕到韩国拍电影,于是她毅然休学到香港等通知,但谁想这成了张小燕“人生最灰暗的时期”。在香港的8个月里,她一直焦虑地等待,为了把握住这次机会,她还一口气看了140部电影并认真做笔记,可却是空欢喜一场。
和所有童星一样,随着年龄的增长,头顶的光环会渐渐淡去,张小燕也遇到了事业的瓶颈。从满脸青春痘到二十五六岁,张小燕都只有演配角的份,比如宫廷戏中,她一定是服侍女主角的宫女,如果是现代戏,她一定是女主角的妹妹、好友之类,有时候精神病人的角色她也接。回首这一段,张小燕仍不改乐天性格,她说:“我已经很满足,只要有机会演就很开心。”
对于这种状态,家里看不下去,父亲劝她说:“你就别干这一行了吧!”但张小燕意志坚定,最终父亲开出的条件是:“要靠自己的能力演出来,别让我觉得你干这行很丢脸。”家里放行,让张小燕如释重负,随后接拍了上千部电视剧。父亲成了张小燕最忠实的“粉丝”,每拍一部电视剧,父亲都会做剪报,最后上百本剪贴簿摆满了整个房间。遗书上,父亲说道:“我没能给你什么,只能送你这些剪贴簿,记录你的演艺人生。”
从不迟到、耍大牌
小时候学习跳舞,本来已经练得很熟了,但张小燕的爸爸还是会让她再多练两遍,因为“熟能生巧,跳两遍跟跳5遍绝对不一样”。这种做事的态度一直影响着张小燕。圈子里的人都知道,张小燕的戒律之一就是不迟到,每次录影她总是提前到,并再三检查自己的造型、节目内容与来宾情况等等。这样敬业、踏实的态度,让她在鱼龙混杂的演艺圈赢得了“电视公务员”的称号,深得同行和观众的尊敬。
但电视是个很残忍的行业,敬业不一定等于成功。张小燕坦承自己做过许多烂节目,“没几天就撤下来,当然受打击”,但是她依然向前看,“我没有放弃,这非常非常重要”。在10年的时间里,张小燕一直在做各种尝试,找寻自己的位置,她强调:“这10年不是低潮期,应该是帮助我熬出头非常重要的养成期”。
1985年红极一时的“周末派”节目,其实最开始根本不被看好。但张小燕没理会,就算是安排在冷门的下午档时段播出,她一样全力以赴。但最后“周末派”红了,翻身攻占周末黄金8点档,“没有下午档就没有8点档,没有"首席宫女"就没有"首席主持人"”,张小燕用这种态度面对挑战。
在综艺主持全盛时期,张小燕又接下了广播电台的《小燕有约》节目。做广播的收入跟做电视比起来差很远,但她不在乎,她说这样可以锻炼谈话技巧,在严控对话时间的情况下一针见血地提问。
丈夫去世后,张小燕一度淡出演艺圈,如今她又重返荧幕,主持“百万小学堂”。一个奶奶级的主持人,把一档小学生节目做得有声有色,再度让外界叹服不已,“小学生不认识我,我对他们而言是新人,如何抓住这群观众,是我给自己的挑战”。被问道什么时候退休,张小燕说她总以“学徒”自居:“我才刚刚学会,怎能退休?”其实她最清楚,演艺圈只有做不做,没有退不退,“等到观众不看你了,不退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