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振超精神 许振超:改革开放铸就工人辉煌
青岛财经日报/青岛财经网讯(记者 董乔志)从门机司机转型"桥吊专家",摸索出"一钩准"、"无声响操作"等绝活儿,多次带领团队成功挑战世界集装箱装卸纪录,创造"振超效率"、"振超精神",激励一代又一代青岛港人奋进;以产业工人身份实现与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总工会兼职副主席完美对接……四十年春华秋实,四十年披荆斩棘。
在中国改革开放伟大而又光荣的历史进程中,成就了一批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金牌工人",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改革开放的深刻涵义。正如许振超所说,"改革开放铸就工人辉煌,是它指引我们不断完善自我,追求卓越,奋进前行!"
改革开放让工人"吃饱饭"
出生于1950年的许振超,对过去港口工作仍历历在目,如数家珍。"改革开放以前,70年代初,工人们的日子过得比较艰辛,那时自己一个月才挣42块钱,除去生活费以及上交给父母的钱,每月所剩无几,有时甚至要喝水充饥继续工作。"在许振超的记忆里,当时工作十几年连200块钱都没能攒下,况且还没有房子,更别想谈婚论嫁了。
这种拮据的日子直到1978年发生转变。十一届三中全会,中国开始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举国上下开始重视经营生产。改革开放后的青岛港实行绩效工资制,大家伙"撸起袖子,加油干",兢兢业业,起早贪黑,努力工作。许振超当时是门机司机,工资水平开始增涨。
改革开放次年,许振超成家立业了,并且赶了个时髦,夫妻俩来到上海旅游结婚,回来后双方因为没有房子,无奈只能各自回家。"当时的心情格外复杂,用一句话总结那是幸福和痛苦的交织啊!"许振超苦笑道,随后他跟单位申请住房,单位接受了他的请求,并将其安排到六号码头内的一套9平方米的职工宿舍。"房屋常年不见阳光,屋内非常潮湿,掀开褥子都有水洼,但就算这样,心里依旧很甜蜜。"许振超说。
1984年,青岛港得到进一步发展,并在城市东部新盖职工宿舍,而许振超也因此分得一套52平米的楼房,房屋朝南,阳光充足,居住舒适。"那时工资待遇也已经是之前的几倍甚至几十倍,1992年的某月我还曾拿到过1000多元,一线工人拿到手的还要更多,工人们不仅不再为吃饱饭而发愁,而且生活条件也变得越来越好!"许振超感慨说。
十年完成终生心愿
以改革开放为契机,青岛港迎来重大发展契机:对标并接轨世界港口,并在1984年成立集装箱码头后,发展重心逐步从矿石业务转向集装箱业务。1987年,青岛港引进桥吊设备,提高装卸业务效率,许振超等8位门机司机担任吊车司机,后来其被称为青岛港"八大金刚"。
许振超表示,"设备的更新换代和港口的战略发展,使我们劳动意识和学习意识紧跟随改革开放的步伐,那段对知识如饥似渴,刻苦钻研学习现代化装卸技术的日子至今仍记忆犹新。"
据许振超回忆,"1995年,世界最大的港口是鹿特丹,年集装箱吞吐量达650万标准箱,而青岛港起步较晚,吞吐量才不过几万。为了激励自我,我们制定了年吞吐量破百万的目标,希望在退休以前圆梦。"
机遇与挑战并存。这个看似遥不可以及的目标十年便实现了。为加快助力集装箱业务快速发展,1991年青岛港改革发展,将8号码头的47、48、49号三个"黄金泊位"改造成为集装箱泊位。这对于当时以发展矿石业务为主的青岛港来说压力沉重,如果改造失败,将面临的业绩下滑的风险。
最终经过青岛港人的不懈努力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港口迎来"井喷式"发展,并在1996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破百万的目标。"那时我们私下开玩笑称,既然我们已圆梦,是不是可以提前退休咧!"许振超打趣道。
"振超效率"名扬世界
2000年以后,青岛港发展实现"二次飞跃",发展势头一路高歌猛进。2002年10月份,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8号码头集装箱业务全部转向青岛前湾港区,这为以后港口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伴随着港口发展,许振超则潜心研究装卸技术,致力于提高装卸效率,并向世界纪录发起挑战。
2003年4月27日,青岛港新码头灯火通明,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在"地中海阿莱西亚"轮上开始了向世界装卸纪录的冲刺。20时20分,320米长的巨轮边,8台桥吊一字排开,几乎同时,船上8个集装箱被桥吊轻轻抓起放上拖车,大型拖车载着集装箱在码头上穿梭奔跑。
安装在桥吊上的大钟,记录了这个激动人心的时刻。4月28日凌晨2时47分,经过6小时27分钟的艰苦奋战,全船3400个集装箱全部装卸完毕。许振超和他的工友们创下了每小时单机效率70.3自然箱和单船效率339自然箱的世界纪录。5个月后,他率领团队又把每小时单船339自然箱这个纪录提高到每小时单船381自然箱。
之后,许振超所带领的团队创下的作业效率被青岛港命名为"振超效率",扬名世界航运界。许振超表示,"振超效率"虽然用了他的名字,但它实际上是我们当代工人的一种精神,之所以取得装卸效率的第一,其本质靠的是创新,包括在操作上、工艺上、维修上的创新等等,而创新需要学习积累,如吊车司机每天重复上万个动作,首先要耐得住寂寞,其次要用脑、用心去干活,这样才能琢磨并改进技术,提高工作效率。
当下,"振超效率"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青岛港人奋进。2017年青岛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830万标准箱,货物吞吐量5.1亿吨,是1978年的26倍。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下,这不仅记录了青岛港走向辉煌的发展历程,更诠释了以许振超为代表的青岛港人辛勤付出的深刻含义。
二十年后"集装箱满天飞"
2017年,青岛港全自动化码头正式投入运营,创造世界奇迹,相较于全球其他自动化码头装卸效率明显提升,为全球集装箱码头建设运营提供"中国方案"。许振超表示,新时期下,用传统观念看待社会发展已远远不足,以全自动化码头为例,工人们不仅要"懂技术",还要"会创新",特别是应有技术发展如此之快的今天,工人更需要不断学习,完善自我,才能顺应新时代的发展。
当谈及十年、二十年后的港口发展的问题时,许振超思考许久回答道:"我想也许,集装箱满天飞吧。"没错,现在看来,我们感觉这种想法不可思议、匪夷所思,但同样二十年前的我们何尝想过今天的社会发展,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