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玉锁黑社会 王玉锁:感恩改革开放 不止创新前行
今年是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四十年里,改革深化,政策松绑,市场经济呈现出蓬勃生机。作为市场活动的主体,一批又一批的民营企业蓬勃生长,它们有幸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参与者、受益者。新奥集团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在新奥集团创业二十九周年纪念活动上,集团创始人、董事局主席王玉锁带领员工回顾新奥的创业历程,感恩改革开放带来的时代机遇,向改革开放致敬!
感恩改革开放放飞新奥梦想
今年,新奥集团二十九岁了。这二十九年里,我们拼搏奋进、砥砺前行,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值得我们骄傲和自豪;但这一切,在四十年前,我是做梦都想不到的。
我从小在河北省胜芳镇长大,那里自古就是鱼米之乡,商贾云集,老百姓几乎人人都会做生意,商业意识很浓;但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四十年前,我目睹的仍然是“一大二公”的情形:生产效率极低,大家总是用别人做多少来衡量自己做多少,许多今天习以为常的“买卖”,当时都要提心吊胆地进行。
让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上学时“赶早集”的场面。虽然正常的集市应该在八点以后开始,但事实上,我六点多出门上学,集市就已经非常热闹了,人们往往要趁着天没亮就完成交易,偶尔出门晚,到七点多,就会遇到一帮人抬着箱子、筐子到处跑,一边跑还一边喊“来了,来了”。
后来我才知道,这是工商所的人突击检查,来“割资本主义尾巴”。可想而知,四十年前,在我刚刚开始有梦想、开始构思自己人生的时候,眼见这样的情形,又怎能想到四十年后的巨变?
一、改革成就新奥发展
改革开放吹醒了创业的种子
我是在人生的悬崖边上走上创业之路的。
改革开放初期,是产生万元户的年代,我们周围的人开始买大彩电,生活也有了长足的进步;但这时,用我父亲的话说:我们家也是万元户,是欠人家钱的万元户。由于率先“试水”参与承包的生意砸了,我一下子背上了两万块钱的“巨额外债”,一时间几乎就要走投无路;就在这个节骨眼上,我遇到了液化气。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胜芳液化气站
当时,一些富余的人家已经开始使用液化气烧饭,我发现这罐子不仅干净而且方便,的的确确是个好东西,于是便决定做这门生意。没有钱,起步之初,我采用的是一种类似“期货”的方式:先从朋友家借来一套灶具,包括炉架子和钢瓶,再借用我姐姐开的小卖店,在小黑板上写明,“液化气灶具,240块钱一套,送10罐气。
先登记、交钱,一个月后取货。”虽然不是现货交易,但在当时,液化气作为一种时髦、紧俏的商品,依然吸引了不少人的关注。
招牌挂出后仅仅三天,我就登记了24套。于是,我赶紧借车、拉货。最终,一个月取货的承诺,七天就兑现了。这种守信的行为一传十,十传百,打消了很多人对预付货款的疑虑,我的液化气生意开始火爆起来。不到一个月,欠下的两万元就还上了,我变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万元户。
这出人意料的成功,现在看来,一是得益于改革开放带来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否则,没有需求,没有市场,即使有天然气也没人买、没人买得起。二是得益于价格改革。1984年国家启动价格改革,第一步就是为激发企业积极性,鼓励在计划外多努力、多超产,提出超产部分可由企业自主溢价出售。
我正是抓住了超产的部分,把它变成了商品,才跨出了事业的第一步。但重中之重,这些因素之所以能发挥作用,关键还是在于国家开始允许个体经济发展,从禁止个人商品交易到允许商品经济发展,国家的政策开放给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带来了曙光。
生产要素改革支撑起新奥两大事业基点
在新奥的档案馆里,保存着我们第一张营业执照,公司名称是廊坊夏利汽车出租公司,注册日期为1989年3月24日。这时,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必要的、有益的补充。
1993年8月6日,廊坊开发区管道天然气通气点火
不过,新奥的司庆日,却是每年8月6日。这是为了纪念1993年8月6日,新奥将管道天然气引入廊坊开发区,并一次点火成功,继而又使廊坊成为河北省首座接通管道天然气的城市。这是新奥燃气首次接通天然气,也是新奥主营业务——城市燃气运营的开端。
跨出这一步,改革的推进至关重要。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讲话给改革开放注入的“强心针”,反映到市场上,最明显的感受就是生产要素改革。当时,全国各地开始建设开发区,廊坊也不例外。市相关部门开始动员新奥入驻开发区,并提出开发区燃气业务可以由新奥承担,条件是不能以瓶装气为主,要做管道气。
为了把握这个机会,我们迅速前往锦州考察液化气混空气技术,预定设备,制定整体规划,全力准备发展此项业务。正当基础工作已初步完成时,1992年底,一个消息传来——国家下发文件,天然气上游政策开始“松口”,小的油气井可以和地方政府、企业开展合作了!
得知这个消息,我们第一时间想到了廊东有几口伴生气井常年都在“点天灯”,如果能把这些白白烧掉的气给我们,我们的气源问题不就解决了?想到这里,我们抓紧时间找采油四厂领导、找相关部门,希望得到一些伴生气的资源。为了说服华北油田的一位主管领导,我从下午三点到晚上十点,一直等在他开会的会场外,终于感动了他,让他同意在当晚十点散会后给我五分钟,听我汇报自己的“项目”。
私营企业做燃气,我当然知道领导担心什么:第一,安全。于是我开门见山地介绍,自己从1986年就开始做液化气,深知这个行业安全是底线,对安全保障也有自己的认识和经验。第二,资金。我向他汇报,因为赶上了液化气销售的好时候,这些年我已积累了足够的资金,能支撑业务投入。
第三,虽然是私营企业,但我们有开发区出具的证明,并且有开发区给予的政策。我能感受到,这些说明,特别是对安全的认识大大打消了这位领导的顾虑。这次汇报后,很快我们就拿到了华北石油管理局的批文。
可以说,天然气资源的改革,为新奥发展城市燃气业务奠定了基础。置身于改革的洪流,从了解政策,到签署供气协议,我们前后仅仅用了三个多月,便迈上了事业的新阶段,开始在更广阔的空间里大展拳脚,奋力前行。
几乎同期,国家住房改革启动。把握机遇,新奥第一时间为员工解决了住房问题,并由此开始涉足房地产市场。怀着真诚的发展初心,新奥房地产很快便以过硬的质量和优质的服务在市场上崭露头角,打出了知名度。1994年,我们注册了自己的房地产公司——新城房地产公司,为后续生活板块的发展埋下了种子。
除了两大要素改革的支撑,这个阶段,还有一个对新奥发展至关重要的“资源改革”——人才。
随着公司业务如火如荼地展开,新奥的规模不断扩张,我们也有了更大的梦想。企业要发展,人才是关键,新奥开始迫切地盼望,能有高水平人才加盟。正当我们求贤若渴之际,国家支持人才自由流动的利好政策出台了:允许国有企业职工下海,档案可以由劳动市场、主管单位存管,再加上我们的事业发展已经能对大家负得起责任了,于是,新奥开启了第一批人才引进。
在此后二十多年里,这些最初舍弃了“铁饭碗”,毅然加盟新奥的创业者们,为事业的开疆拓土立下了汗马功劳,成为了我们发展的中流砥柱。此后,从大学生自主择业,到本世纪越来越多的归国留学生,都为新奥的壮大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新鲜血液。
可以说,没有国家这一系列“及时雨”般的政策,就没有新奥燃气、地产两个事业基点,我们就不可能在短短五年内夯基垒台,积蓄力量,实现新的跨越。
国企改革推动了新奥大发展
1998年起,新奥开始走出廊坊,迅速气化了十余个城市;并在2001年成功于香港上市,打通了融资渠道,开启了高速发展期。从一城、到十城、再到百城,新奥的每一步都与深化改革密不可分:
首先,是国企改革。1993到1994年,国家启动国企改革,开始“卸包袱”;但这些“包袱”对于新奥这样的民营企业来说,恰恰是宝贵的资源。这期间,我们引进了国有企业的骨干,吸收了一些劳动服务公司,在充实自己的同时,也为国家解了忧。
到1998年,改革进入攻坚阶段,国有企业开始进行股份制改革;新奥积极参与其中,借势走出廊坊,并改变了合作企业大多处于亏损状态、需要政府补贴的窘境,再次实现了发展自身和服务国家改革的双赢。
其次是公共事业改革。新奥自1993年开始做城市燃气,直到1998年基本上都只能在廊坊市运营。为了突破政策禁止在外埠运营燃气业务带来的发展瓶颈,五年里新奥广泛探索了污水处理、太阳能、甚至汽车配件等众多业务领域。
直到1998年12月,国家建设部出台政策,允许公共事业领域的多元化投资,我们才终于拿到了驶出廊坊的“通行证”。此后两年,凭借积累的城市燃气运营经验,新奥迅速气化了山东聊城、北京密云、辽宁葫芦岛等十多个地区,强化主业,走向全国。
2001年5月,新奥燃气在香港联合交易所上市
再次是资本市场改革。九十年代中后期,我国的资本市场开始建立起来,但最初几年,民营企业的上市名额仅有3个,排号长路漫漫。就在我们千方百计想办法时,1999年国务院发布通知,允许境内公司到海外上市,我们紧抓政策,终于在两年后于港交所成功挂牌,成为首批在香港上市的民营企业之一。
公共事业改革的空间、国企改革的机遇、融资渠道的打通,与改革同行,新奥驶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进入新千年,一方面,非公经济从“补充”发展为“重要组成部分”,再到中央提出“两个毫不动摇”,民营企业发展的信心更加坚定;另一方面,我国成功加入WTO,开始全面融入世界经济。在国内外发展的“双轮驱动”下,新奥不断转型升级,并跟随国家步伐“走出去”,开始在全球市场上获取气源,构建完整的天然气产业链;以国际化的视野开展业务,获取资金、技术、人才,对标国际一流提高了经营管理能力。
如今,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一系列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示,已经推动改革开放进入了新时代。党和国家持续放宽市场准入、加大对企业的财税金融支持、完善社会服务,打造便利高效的营商环境,必将支撑我们每个企业在更高水平上的创新发展,必将开创国家新的辉煌!
回首新奥的发展,公司成长的每一步都历历在目。记得公司成立之初,恰恰赶上国家清理整顿公司的困难时期,新奥可谓刚“出生”就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千钧一发之际,是支持改革的领导一锤定音,说这家企业我去看过,有固定资产,也符合国家政策,建议予以保留。
就这样,新奥才活了下来。记得我们刚刚涉足城市燃气领域时,社会上对公共事业能否交由一家民营企业做还有很多争议,面对巨大的压力,时任市委书记张成起、市长赵诚、王高鹏等领导都曾给了新奥莫大的鼓励和支持。
在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当年的一篇报道中记载,王市长曾在一次市长办公会上“狠拍一板”为新奥“撑腰”,他回应质疑说,“干事业不能唯成分论,谁有能力谁来干,依据就是‘三个有利于’”。
《河北日报》还为此事专门配发了评论《争论一千次不如做成一件实事》为我们的发展鼓与呼……这一路走来,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可以说,没有这些推动改革、富有担当的领导、主管部门的支持与鼓劲,没有众多媒体及各方的帮助和护航,就没有新奥的今天。因此,对于他们,我们永远心怀感恩。
【一个王玉锁、三个有利于?】
剖析新奥的发展,我们的每一步都与改革脉络高度契合;是改革开放,让我们的事业、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能够在和平中实现这样一场轰轰烈烈、荡气回肠的改革,更是我们亿万人民之福。我们所有人,特别是新奥人都应当感恩改革开放、致敬改革开放!
二、以发展回馈改革
在改革开放中成长,不仅仅是规模的扩大,更是能力的积累。回首二十九年的发展,我想新奥至少积淀了五大能力,支撑我们走向未来:
战略前瞻能力。如果说,1992年之前新奥是摸着石头过河,是机会牵引;那么,1992年之后,新奥就逐步转向了战略牵引:
考虑到天然气清洁、方便、绿色,必定能成为重要的能源选择,因此我们专注于做强做大天然气业务;考虑到企业发展要掌握稳定的现金流,我们重点将城市燃气作为主业;特别是洞察到气源是关键,我们从探索压缩天然气、发展天然气运输开始,到战略性开发煤制气技术,向产业链上游延伸,新奥走的每一步,都是在前瞻性布局上的再升级。
而在战略布局的过程中,2004年的转型风波给新奥的发展留下了深深的印记。当年,新奥燃气业务发展如日中天,但我却时时心怀隐忧:我们靠卖别人提供的燃气生存,一旦上游出问题,就会给我们带来致命的打击。为了消除这个隐患,几经思索我提出,向上游进军。
2018年9月,新奥煤制天然气技术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达拉特旗生产基地成功试产
然而,传统业务势头强劲,探索转型却面临缺技术、少团队、投资大等现实挑战,集团内部争论激烈、分歧很大,始终无法达成共识;甚至有员工写信给我,让我停止新奥的“慢性自杀”。面对各方压力,我专门召开了一次高层民主生活会,并在会上向大家提出三个问题:“随时可能受到资源制约,10年之后新奥卖什么?城市燃气销售难以形成品牌,20年之后新奥是什么?特许经营权到期,30年之后新奥干什么?”面对这“三问”,全场整整安静了5分钟,大家心里终于意识到,固步自封没有前途,企业发展不进则退。
出于对长远发展的考虑,新奥终于统一了思想,在年收入只有25亿的情况下,投资21亿元进军煤炭清洁利用领域,正式向上游延伸。因为这一决定,我们有机会站在全产业链的高度重新认识客户需求,重新认识能源行业,这也为几年之后我们向综合能源服务再升级奠定了基础。
经过这场争论,“三问”成了新奥著名的故事,它时时警醒我们:不唯短期盈利,要居安思危,要注重战略布局,要培养核心能力,才能常葆企业生机和活力。
带着“思变”精神,新奥把握时代趋势、深刻理解行业、洞察客户需求,并以此为牵引,走出了从“两点”到“两链”再到“两链两圈一平台”的战略升级之路——
新奥产业生态全景图“两点”是城市燃气、城市地产,这是新奥事业的起点。
“两链”是贯穿下游分销、中游贸易储运和上游生产开采的完整清洁能源产业链,以及覆盖文化、健康、旅游、置业等领域的品质生活产品链,这是新奥深耕多年的积淀,是再变革的基础。
“两圈”是新奥在数字时代升级“两链”业务,形成的能源生态圈、生活生态圈。新奥将以此为支撑,达成“创建现代能源体系、提高人民生活品质”的企业使命。
“一平台”是产业互联网平台,它将用数字技术助力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使新奥成为一家受人尊敬的创新型智慧企业。
未来,两个产业链会最终融入生态,成为生态圈中的伙伴,到那时,新奥将彻底实现由“链”到“圈”的跃升,完成数字时代的战略升级。
持续创新能力。创新是新奥的基因,它既包括战略创新,也包括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
在持续升级战略的过程中,新奥认识到,要想将战略转化成商业模式、转化成业绩,关键在于管理,在于建立与战略匹配的生产关系。因此,新奥始终没有停止在管理领域的探索。
起初,我们的管理靠“模仿”,跟国企学,挖人做,后来又聘请清华大学的教授做管理咨询,上市后还请到了国际顶尖的咨询公司做外脑。这些努力,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解决了我们不同的战略问题。后来,新奥开始“借鉴”、“创新”两手抓。
特别是2006年的绩效管理,是我们不断结合自身特点和发展需求,完善形成的独有战略绩效体系,它支撑了新奥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如今,面向数字时代,新奥大胆独创了“自驱 赋能”的新型企业内部生产关系,打破职能制、打破科层制、打破流程化,打造以用户为中心的灵活、柔性网状组织形态。
新一轮的变革已经开启。未来,我们希望,在新奥的平台上,每个事业伙伴都能直面客户创新创值,在服务企业的同时,成就自己的梦想,真正成为事业的主人翁。我们坚信,这也将成为新奥从千亿级企业向万亿级企业跨越的动力源泉。
技术创新,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命脉,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这是新奥在创业初期就深刻领悟到的一个道理。
被誉为“神州第一瓶”的储运天然气大口径压缩钢瓶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新奥在全国各地抢抓机遇拓展燃气项目。这时,一个卡脖子的问题出现了:储运天然气的大口径压缩钢瓶被发达国家所垄断,依赖进口成本高、售后差,远远无法满足业务发展的需求。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尝试找到了一家正计划在中国设厂的外资钢瓶生产企业,提出以市场换技术,成立合资公司实现钢瓶的本土生产。没想到,对方却表示,合作可以,但中国团队只能参与喷漆、拧阀门等技术含量极低的流程,核心技术对方绝不开放。
不仅如此,这家公司的老板还讲了一句我至今都难以忘怀的话,他说,如果对你开放核心技术,你学会了我就没饭吃;如果不对你开放核心技术,至少到我儿子才会没饭吃。言下之意,没有他们,中国人要想实现技术追赶,那得是下辈子的事了。
对方的傲慢令我非常愤慨,憋着一口气,我暗下决心,一定要靠自己把技术做出来。此后,我们广聘专家,日夜不停,连续奋战,终于在374天后生产出了第一个国产大钢瓶,使中国成为继美、德、意、韩后第五个有能力生产此类装备的国家,这个瓶子也被誉为“神州第一瓶”。
业务的瓶颈破除了,但我们却牢牢记住了这次受制于人的教训,坚定不移地走上了自主技术研发之路。此后,新奥先于市场,引进、改造、研发膨胀制冷液化技术、混合制冷液化技术,掌握了净化、生产、储运、再气化的全套工艺,在保障业务高速发展的同时,推动了我国LNG产业的升级。
基于对自然界碳循环的理解,新奥还从“低碳”到“无碳”,系统地规划了技术图谱:在技术研发的1.0阶段,我们围绕煤基清洁利用,自主开发出高效率、低排放、节水环保、低成本的新型煤气化技术,对我国在“富煤、贫油、少气”的资源禀赋下,科学地用好煤提供了技术支撑,为国家能源安全提供了多种技术保障。
如今,新奥的技术研发已经升级至2.0阶段,我们认为,彻底摆脱对化石能源依赖与污染,是人类发展进程中不可逆转的发展趋势。
于是,自2017年起,新奥正式启动了无碳能源技术布局与探索,聚焦安全无辐射的小型可控聚变技术、深层地热开采技术、面向规模化储能的新型低成本电池技术,力争以永不止步的创新,驱动能源发展,引领社会未来。
高效执行能力。逢山开路、遇河架桥、不畏艰苦、顽强拼搏,这是新奥自创业伊始就秉承的“成事”精神。
1993年,为了开发区燃气如期点火,新奥全员出动、全方位配合,仅用了十八天就完成了七公里高压管线的协调及施工任务。那是一段既艰苦又令人振奋的日子,七八月份正是酷暑,大家驻扎工地,不眠不休。有人累极了,就地眯一会儿爬起来接着干;有人感冒了,却坚持不肯从一线退下来;天上下雨,但大家谁都不愿停工,我干不了别的,只能给冒雨抢工的电焊师傅们打伞……终于,在大家的咬牙拼搏下,新奥燃气交出了首份亮眼答卷:十八天,保质保量完成任务,新奥用实际行动证明,民营企业承建基础设施项目,一样能做得精彩、做得漂亮。
此后,“大会战精神”作为创业者的宝贵财富被代代相传,排除万难,实实在在要成事,成为新奥人共同的追求。于是,我们能见到,曾有事业伙伴在寒风凛冽的冬天,坚持守在风雪中,只为第一时间拿到领导签字;我们能见到,为了满足客户急迫的用能需求,新奥密切协调六、七百人并行作业,在保障安全、质量的同时,将十个月的施工期缩短为“百日供能”,为客户早日投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几乎所有人都说,新奥有着强大的执行力,我想,也正是这种不说空话、低调成事,以成绩见真章的扎实作风,才支撑新奥一路披荆斩棘、走到今天。
为了成事,我们也形成了完善的体制机制;基于市场洞察,提出可量化的战略目标;结合资源配置,制定可执行的业务规划;快速响应市场,可调控地完成战略执行;针对市场绩效,回顾分析研讨,分配价值。这样的闭环设置,保证了战略高效落地,也让每个人都可以有预期的创新创值。
为了成事,我们构建了一流的执行团队:新奥在170余个城市,拥有近五万名员工,依托通畅的信息沟通渠道,可以将战略迅速转化为贴近市场的产品和服务。同时,我们本着自主培养和人才引进两手抓的原则,从管理者到专家团队,系统提高干部素质,为事业快速推进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聚力成事,新奥“明、快、严、实”的企业文化已经深入人心。我们希望,随着未来公司治理结构的不断完善,这种执行力能够代代传承,支撑企业稳定、坚实的发展。
换位思考能力。尊重伙伴、诚实守信、和谐共赢是新奥秉持的信念。从事城市公共事业,离不开政府的理解与支持,因此,做好与各级政府的沟通协调就成为新奥人的“必修课”。我们认为,构建良好的政府公共关系,核心是有换位思考的能力,只有深刻理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痛点和难点,才能真正领会政府需求,精准地做好协同,做到相互尊重,彼此信赖,持续发展。
本世纪初,东莞为了提高招商引资能力和环境品质,率先提出希望将天然气作为主体能源。因为深知地方发展的迫切需求,新奥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不计成本从新疆调取气源,让东莞成为了广东首个规模化使用天然气的城市,为营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提供了有益助力。
2008年,我国南方普遍遭遇冰雪灾害,湖南长沙的用气量从每日90万立方米陡然增加至170万立方米,时值隆冬,又恰逢春节,为了解决地方政府的后顾之忧,兑现居民“不停气”的承诺,新奥举全集团之力,在全国调集资源,确保了30万家庭的安全稳定用气;同时,我们组织了千余人次的维修抢修队伍,顶风雪、冒严寒,打赢了“无一户因供气故障而停气”的冬保攻坚战,获得了长沙市市委、市政府授予的“抗冰救灾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坦荡真诚,尽己所能,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回首过去的二十九年,新奥始终心怀敬畏,将保障居民用气作为重中之重,并为此构建了全国最大的非管输能源物流网;同时,搭建了良好的能源基础设施,为各地工业发展和经济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随着环境问题日趋突出,新奥又提出,发挥专业力量,服务各地节能减排。十多年前,在石家庄“蓝天行动”中,新奥用138天完成了30多万户居民的天然气置换焦炉煤气的艰巨任务。近年来,在“气代煤”工程中,新奥更是顶住点多面广,工期、物资紧张等重重困难,立下军令状,确保了辖区内居民如期取暖。
保定新奥燃气收到了市政府授予的“顾全大局,气化勇担当;事求卓越,治霾彰风采”的锦旗;众多成员企业被评为“煤改气”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新奥正以我所长、因地制宜地为各地提供综合能源整体解决方案。我们自主研发的泛能理念和技术,可以将能源整体利用效率从当前的40%左右提高到80%以上,将能源设施整体利用率提高50%以上,有效地改善能效问题、能源问题、环保问题,已落地的三十余个项目,赢得了各地政府广泛的认可和肯定。
“新奥做事让人放心,新事、难事交给新奥”,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是对新奥最大的肯定。我也相信,基于绿色、清洁、高效发展的共同理想和追求,新奥必定能与各地、各级政府同向发力,各守其志,携手前行,共同实现高效、可持续的发展。
凭借已成“本能”的换位思考能力,新奥也与行业伙伴实现了协作共赢。在我们成长壮大的过程中,得到了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等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得到了行业各界的指导与帮助。如今,不断壮大的新奥也在努力回馈行业,我们搭建了国家级重点实验室、积极参与承担了前瞻性研究课题;特别是发挥自身在综合能源、互联网能源领域的优势,建设了行业试点项目,承担了泛能网国家标准的制定……我们希望,新奥能用自己的努力,服务现代能源体系建设,推动行业转型升级和能源革命落地,在更高水平上与行业协同发展,与社会协同发展。
文化驱动能力。新奥的企业文化,在不同阶段经历了多次提升和再塑,它沉淀了新奥独有的气质,持续引领着集团的发展。
这段时间,我常常能听到大家对新奥的一些评价:加盟公司的高管说,喜欢这里真诚互助、干事创业的单纯氛围,他们说,这是新奥鲜明的企业文化;几个合作伙伴告诉我,相信新奥,是因为我们始终做的比说的多,是因为我们不乱来,他们也说,这可能就是新奥的企业文化。
大家给予新奥这样的评价,令我非常高兴;因为我坚信,良好的企业文化才是基业长青的基石。
新奥的文化与企业相伴发展。在创业初期的朴素文化,或者说创始人文化中,我们就强调务实、拼搏、创新、协作。当时,尽管缺乏系统思考,但我们凭直觉认为,企业发展离不开文化。到后来,新奥从“做生意”、到“做企业”、再到“做事业”,我们又不断系统梳理、多次升级了企业文化,有了自己的行动纲领、有了自己的司歌、有了自己的使命愿景。
透过文化,新奥不断清晰地认识自己、定位自己——我们提倡“象文化”,希望像大象那样稳健又敏捷,有实力又能与大家和谐共生;我们提倡“雪莲品格”,强调洁身自爱、坚韧不拔、奋发向上。通过文化,新奥保持了团队蓬勃向上的朝气,解决了新老融合的问题,实现了凝心聚力的大发展。
深刻认识到文化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新奥于去年推动完成了数字时代的企业文化重塑,首次提出“源自客户、成就彼此、共创生态”的“新奥之道”,并将它作为成就百年企业的源头和统领。其中,“源自客户”是我们生存之本,新奥希望借助互联网让每个人都可以直面客户,深刻理解客户,精准满足客户需求;“成就彼此”是我们的发展准则,打破传统的科层制管理,用数据为事业伙伴赋能,让每个人都能与企业共创价值、共享成果。
“共创生态”是我们的期许,我们将以开放的心胸,打破围墙,跨级、跨界、跨时空,与政府、客户、合作伙伴共建命运生态圈,携手开创更好的未来。
四十年风风雨雨,四十年砥砺前行。伴随着改革开放,新奥人发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事业,夯实了扬帆远航的基础。面向未来,我们认为,感恩改革开放,致敬改革开放,更要以坚定地发展回馈改革开放。未来,将企业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就是要在数字时代创新突破,助力国家在新赛道上赢得领先地位。
把握国家发展、时代变革的机遇,自2014年起,新奥已用四年时间部署了新时代的战略、管理、文化,为明天的发展绘就了蓝图。我们相信,只要我们坚守初心,扎实前行,就一定能创造更加辉煌的未来,在改革开放的新征程上奏响时代强音;在实现企业梦想的同时,为“中国梦”的实现做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