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保新闻资讯 2018年度大连市十大环保新闻
由市委宣传部、市环保局和各新闻单位联合举办的年度十大环保新闻评选从2001年至今已经连续开展了18年,18年的评选,记录了我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的发展历程,折射了我市大气、水、土等环保重点工作的发展轨迹,聚焦了城市环境质量不断提升的可喜变化,得到了市民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1月7日,“2018年度大连市十大环保新闻”评选结果出炉,评委会综合专家评审意见和市民网络投票情况确定了10个最具影响力环保新闻,其中“蓝天保卫战告捷 全年一举收获317个蓝天”居首位。
1.蓝天保卫战告捷 全年一举收获317个蓝天
2018年大连市空气质量再创佳绩,喜获317个蓝天,比2017年多了17个好天气,达标天数比例为86.8%,同比上升4.6个百分点,六项污染物首次全面达标,其中PM2.5仅为30微克/立方米。优的天数突破100天达到106天,空气清洁度创新高,空气质量在北方重点城市中排名第一。
高颜值、好气质,是市委市政府咬定“天常蓝”目标,全市持续发力,协同作战,合力攻坚,久久为功的结果。2016年以来我市蓝天保卫战不断向纵深挺进,全面实施“控煤、控车、控工业源、控尘、调结构”五大举措,两年取缔燃煤小锅炉1912台,淘汰黄标车及老旧车辆6.
9万辆,完成挥发性有机物整治项目598项,减少裸露地面1.13万公顷。2018年,我市重点开展了以散流体车辆运输、建筑工程施工、道路施工、裸露地面四大领域为重点的全市扬尘污染专项整治行动,全市裸露地面同比净减少9528公顷,净减少率为26.1%,全市PM10浓度同比明显降低,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2.加大治水攻坚力度 让城市水清岸洁 让“水碗”清澈安全
11月18日,随着金州南部污水处理厂新增临时污水处理设施正常运行,D71排污口出水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大连市41个入海排污口全部完成整治,实现截流或水质达标。
近两年来,我市真金白银投入,真抓实干攻坚,新建污水收集管网1000多公里,新建城镇污水处理厂16座,提标改造13座,扩容改造2座,城镇污水处理能力由2016年的124.3万吨/日提高到198.9万吨/日,实现中心城区生活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建成区6条8段黑臭水体变为清水河景观河,在全省率先通过生态环境部、住建部专项检查。
开展水源地环境问题整改,确保“水碗”安全,2018年提前两个月完成全部3个地级水源地共21个环境问题整改。保护区内共清理关闭违法建筑及排污项目110处;完成9条穿越饮用水水源保护区道路的环境风险防范整治工程;重点实施碧流河水库生态环境修复工程,建成湿地约30万平方米,恢复库区生态50万平方米。
2018年全市13处县级及以上饮用水水源水质达标率100%。
3.我市圆满完成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整改工作
11月4日至12月4日,中央第一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进驻辽宁省并下沉我市开展督察“回头看”,大连市委、市政府忠诚担当、统筹谋划、主动配合、全力保障,顺利完成了配合督察“回头看”各项工作任务,得到了中央环保督察组和省工作协调组的充分肯定。
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期间,共交办我市群众信访举报案件1352件,比去年下降19.8%,已办结1304件,办结率达96.4%。通过中央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和配合督察“回头看”工作,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进一步夯实,全市上下齐抓共管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浓厚氛围正在形成,一些历史积累形成的生态环境短板逐渐补齐,一批垃圾污染、噪声污染、油烟污染等群众身边环境问题得到快速解决,城市发展也驶向了经济与生态相互协调的轨道。
4.我市确立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路线图
2018年8月3日、11月1日,大连市委、市政府先后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大连市污染防治攻坚战三年专项行动方案》,明确了我市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时间表、路线图,确定了美丽大连建设及污染防治攻坚战总体目标和具体任务。
到2020年,全市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率不低于84%。细颗粒物(PM2.5)浓度不高于35微克/立方米。主要河流水质优良比例达到85%,向区市县(开放先导区)供水的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比例达100%,城市建成区基本消除黑臭水体。地下水质量不下降,入海河流消除劣V类水体,近岸海域水质优良比例保持稳定……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生态系统呈良性循环趋势。
为保证目标实现,该方案提出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强力推进碧水工程、全面实施净土工程、打好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全面加强生态保护与修复、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等7大方面39项具体措施。
5.创新性开展环评审批制度改革 推出告知承诺制
12月6日,大连瑞源动力股份有限公司向中国(辽宁)自由贸易试验区大连片区综合服务大厅环保窗口递交锂离子电池正极镍三元生产技改项目环评文件和告知承诺书,成为我市首个通过“告知承诺制”当即取得环评手续的项目,标志着我市环评审批制度改革落地生根,取得实效。
市环保局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于9月出台环评审批改革“1 6”文件体系和“1 13 1”执行体系,对环评审批全流程再造,告知承诺、专员服务、即来即批等13项根本性制度变革,打通了审批过程中存在的“堵点”,破解了企业在环评审批过程中的难点,大大提高了环评审批效率,让企业实现了少花钱、少等待、少操心。
6.出台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 给随意损害生态环境者戴上“紧箍咒”
11月16日,我市出台《大连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到2020年,力争在全市范围内形成责任明确、途径畅通、技术规范、保障有力、赔偿到位、修复有效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体系。
《方案》对生态环境损害赔偿的适用范围、赔偿范围、赔偿义务人、损害赔偿的磋商和诉讼规则、生态环境修复与损害赔偿的执行监督等内容作了进一步的细化明确,为随意损害生态环境的单位或者个人上了“紧箍咒”。同时《方案》的实施将进一步破解“企业污染、群众受害、政府买单”的不合理局面,以及破坏环境“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问题,促进企业自觉主动治污。
7.治理修复污染土壤23.2万立方米 让百姓住得安心
2018年,我市加大对污染地块治理与修复力度,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对衡逸家园配套学校项目选址地、瑞泽农药原址(B区)、松辽化工原址3个污染地块进行治理与修复,累计治理修复污染土壤23.2万立方米,是我市《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实施以来,治理及修复工程量最大的一年。
同时,我市还建立污染地块联动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对于用途变更为住宅、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的污染地块,实施准入管理,让百姓住得安心。
8.排污许可制改革全面推行 七大行业144家企业持证排污
6月22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取得全厂排污许可证,这是省内第一张炼化企业全生产过程排污许可证。11月8日,恒力石化(大连)炼化有限公司取得排污许可证,这是我市第一个在实际排污前取得排污许可证的建设项目。
2018年,我市排污许可制改革工作持续推进,共有钢铁、石化、有色金属冶炼、水处理、屠宰及肉类加工、淀粉和陶瓷制品等七个行业144家企业取得排污许可证,符合发证条件的企业100%持证。其中,我市水处理行业在全国首批实现了全行业持证排污。
排污许可制改革是推动环境治理的基础制度改革,是改善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其突出特点就是强化排污者责任,持证排污,证后监管。改革实施以来,我市累计发证227张,位列全省第一。
9.300场环保大讲堂讲座 近10万人聆听
2018年以来,由市环保局主办,市环境宣传教育中心和大连市环保志愿者协会承办的“美丽大连 我是行动者”环保大讲堂陆续开展了近300场环保公益讲座,环保志愿者出动700多人次,行程7万多公里,在260多个学校、幼儿园、社区、机关、企业、医院等单位开讲,讲座内容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尤其是垃圾分类讲座,深受广大市民的喜爱,累计受益人数近10万人。
环保大讲堂宣讲活动将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带给市民,号召市民积极参与生态环境保护,将对美好生态环境向往逐步转化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引领市民知行合一,逐步形成共建共享美丽大连的良好局面。
10.自然保护区独特魅力 吸引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一年两轮连续直播
10月16日-18日,央视记者直播采访团以“候鸟迁徙季 蛇岛再探秘”为题对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进行了为期3天的电视、广播及网络直播。这是继6月30日至7月2日直播后,央视对该保护区的今年第二轮直播活动。这既是对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生态价值的肯定,也是对我市生态保护成果的认可。
蛇岛老铁山保护区生态环境改善,与保护区多年来始终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密不可分。7月10日,旅顺口区人民检察院驻辽宁蛇岛老铁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工作站正式挂牌成立,为促进和提升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执法水平和治理能力注入新的动力,这也是辽宁省首个人民检察院驻自然保护区工作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