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叙伦的诗 马叙伦从事报刊编辑工作的经历回顾
不满 18 岁的马叙伦毕业前两个月失去了学籍,今后的路途怎么走? 父亲去世后,母亲又生下一个妹妹( 遗腹女) ,这样一来兄弟姊妹五个,都靠母亲十个指头维持生活。母亲白天替人家做鞋子,忙针线活,晚上还要为人做纸钱,一家六口的日子十分艰难。作为长子,总不忍把千斤重担都压在母亲肩上。既然离开了学校,书念不下去了,干脆到社会上闯荡一番。
打定主意,叙伦毅然告别了慈母,迈出家门,随同陈先生黻宸( 介石) 、原求是书院总教习宋恕( 平子) 以及温州籍学友黄群( 溯初) 等五人前往上海谋生。这一天是光绪壬寅年四月初九,换算成公元即1902 年 5 月 16 日,青年马叙伦铭感难忘的日子: 早晨雷雨交加,转眼间一片晴朗,天公也祝他们走好!陈介石、马叙伦一行登上“兴嘉舟”,第二天早上四点钟轮船抵达上海。全新的生活开始了。
1902 年夏天的上海,是维新派集中的地方,“戊戌党人”里硕果仅存的张元济隐然是个龙头,他与蔡元培集资创办了《外交报》旬刊; 绍兴人马浮( 一浮) 与广西朋友马君武、四川朋友谢沉( 无量) 合办《翻译世界》月刊,介绍西方文化; 诸暨人蒋观云、赵祖德则开设选报馆,“选”取各报里国内外的重要消息,附加一篇论说批评时事,形式呢,大都跟《杭州白话报》一样是线装。
自然,梁启超在日本编印的《新民丛报》也有人悄悄地带入国内,上海、南京不少读者抢着传阅。统计资料显示,1901—1905 年间,国内及旅外人士出版发行的报刊多达两百种,神州大地出现了一个办报( 刊) 热潮。
马叙伦被开除了正在寻找工作,这时应了一句古话“天无绝人之路”,蒋智由( 观云) 是马叙伦学友、求是书院学生蒋尊簋的父亲,因为这一层关系,他到“十里洋场”落脚没多久,就应赵祖德之聘,得以进入选报馆,协助蒋智由编辑《选报》。
这份旬刊辟有谕旨、内政纪事、外交纪事、地球各国纪事、工业志略、教育言、经济备览、剧谈录、国风集、他言集等栏目,卷首是“论说”栏。他们把爱国救亡当作办刊的目的所在,高度赞扬南洋公学第五班学生全体退学的正义行动。马叙伦从这家报馆开始投身编辑事业,接触了舆论工作。他对平生所从事的第一份职业倍加珍爱,因而十分投入,不久就愉快进入了“角色”。
稍后,选报馆发行人赵祖德( 彝初) 准备另办一份杂志,与马叙伦商量,马叙伦就建议他请陈先生主持编务,得到赵祖德的同意,双方一拍即合。这时,马叙伦盟兄弟汤尔和、杜士珍已到了上海,先生侄子陈怀、同门师兄弟黄式苏等也跟随有办刊经验的陈先生身边,不愁没有稿件。
于是大伙经过一番筹划,当年 9 月份《新世界学报》半月刊就与各地读者见面了。发行人用“有耻氏”的化名,馆址设在四马路( 今福州路) 惠福里上海编译局内。不久蒋智由东渡日本,《选报》中止,马叙伦就一心一意为《新世界》撰稿。
《新世界》创刊号( 壬寅年第一期) 《序例》里明白宣示“本报以通古今中外学术为目的”,“专据实事,间附议论”。这份杂志究竟“新”在什么地方?它“取学界中言之新者为主义”,崇尚新学,厌恶旧学,在爱憎的感情中寄托着学术救国的宗旨,倾向于变法维新。
刊物的性质、特色与主持人陈介石温和渐进的政治态度密切相关。陈主张以学术为目的,以新学为主义,且以“世界学”为范围。他呼唤道德教育“破人己之见”“明公私之的”,明确提出“真道德之界以生死为上,利害次之,荣辱又次之”的看法,对马叙伦和其他撰稿人有很深的影响。
张百熙致孙家鼐函对此推崇备至: “余闻东瓯名士陈介石者,品学纯粹,余观其所着《经术大同说》《独史》《德育》《地史原理》诸篇,辄抚摩不释手,叹为一代绝作! ”《新世界》尽管载文反对专制政体思想,但避而不谈当时的现实政治,更没有涉及以暴力推翻清皇朝的革命内容,甚至连敏感的满汉矛盾的鼓吹都没有直接流露。
《新世界》逢初一、十五出刊,设有经学、史学、政治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法律学、兵学、宗教学等不定期栏目十八个,其中经常性“教育学”由马叙伦负责。他在这个栏目上发表了《女子教育平议》《儿童教育平议》等文章,后面一篇( 壬寅九期)大力呼吁社会关怀儿童健康成长,从小养成勤劳的习惯,强调开展爱国思想的教育。
这份同人刊物壬寅年出了九期,次年( 癸卯,1903 年) 办了六期,总共发行十五期,马叙伦在上面总共发表了二十六篇文章,除了教育方面,还涉及文字学、史学、物理学、宗教改革、哲学、法学、农学等多学科的学术问题,集中反映了作者广泛的求知兴趣和对西方民主科学的不懈追求。
其中壬寅年二、七、八等三期连载的《新物理学》,长达 67 页,配有插图55 幅,包括总论、物理之定义、运动之定义、力之定义、物体之三态、摩擦、气压计、震动体、比热、凸凹镜之生肖像、电气、电流等几十个篇目,介绍了物理学基本知识,后来成了中小学教科书的部分内容。
他还在《史学总论》( 创刊号) 中比较中外史学着作风格的异同及其对文化的巨大影响,指出班( 固) 范( 晔) 而下,( 中国) 史非全体,实际上是“一家一氏之谱牒也”; 反观西方,“莫不以保国伸民为宗旨,简册所重,动关全族,故其为全国之史,非一姓一家所得据为私有”,进而得出结论: “此文化之所以日进也。
”
从杂志上所登“本报外埠经售处”看,它发行网络分布全国十几个省份,在北京、天津、济南、开封、成都、南昌、武昌、南京、扬州、杭州、绍兴、福州、广州等大中城市设有 39 个经销点,其中有的一座城市不止一处,比如温州就有晏功巷、庆元楼两个发行场所。
1903 年夏天,主编陈介石考中进士,被授予户部贵州司主事,于是《新世界》半月刊群龙无首,加上其他原因,不得不关门停办。